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花卉学教改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园林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花卉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改革措施,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园林;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171-03
  Preliminary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Flower Based o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Zhu Xiangtao et al.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Zhuji 311800,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gardening specialty degree course flower science as an example,flower as example,we study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experience for oth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s.
  Key words:Applied talents;Landscape architectur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reform
  应用型人才指能将本专业关键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以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为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几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计划,很多地方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浙江省共有41所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园林专业实践性很强,通过园林专业的学习,学生既能够熟悉园林植物种类与习性,又塑造了园林艺术修养和制图功底;既可从事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应用以及园林企业经营管理,又能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花卉学是园林、环境艺术、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园林等相关专业合格人才的核心课程,也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由理论、实验和实习3部分组成,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花卉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当前园林企业的需求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用性,考虑到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上对花卉学进行全面改革,以满足和适应新职业教育背景下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 传统花卉学教学的问题
  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花卉的分类方法、生长发育与环境、栽培的保护地设施、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包括无土栽培和花期调控)及应用方式,同时要求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花卉,并熟练掌握花卉的应用方法,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发挥作用。花卉学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学好这门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花卉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与花卉生产发展实践不同步,新的花卉栽培技术、应用方式和繁殖技术在内容中体现不足,学生无法尽快了解花卉产业的前沿知识。教学方法方面,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偏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方面,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期末考试来获得好成绩,对平时的考核量化不够,缺乏过程考核,忽略了学生平时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
  2 教学改革措施
  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善于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相关要求,注重教学内容实用化、方法多样化、考核全面化,全方位进行花卉学教学改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1 教学内容实用化 首先,教学内容要参照花卉学教学大纲,重新梳理全部知识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深入企业了解花卉生产的难点和主要问题,将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内容。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对企业和产业的充分调研,获得生产管理一线的问题。充分利用和花卉企业共同建立的实习基地、企业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等教学人力资源,获得花卉企业对学生所需求的真实知识,感知花卉产业对行业人才的真实需求,之后返回课堂,由任课教师主动研究、主动对接,将教学大纲内容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确定研究课题,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如在G20召开期间,立体花坛在杭州市区应用广泛,可以结合立体花坛的种植养护设置一定数量的课题进行研究。(1)G20立体花坛主要的植物是哪些?(2)如何进行立体花坛的规划设计?(3)立体花坛花卉如何进行繁殖?(4)立体花坛花卉如何进行养护管理?(5)立体花坛的花卉如何进行布置和制作?针对这一系列课题可以相对应的讲解花卉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将花卉的分类、应用、繁殖、养护进行贯穿讲解,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研究和探讨的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的实用化还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当地花卉产业相结合方面,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动态,将最新技术、方法引入课堂,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逐渐转变到以行业产业为中心,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最新产业发展内容,使花卉学课堂知识内容更能体现时代前进的气息。如针对鲜切花在重要节日价格飞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行鲜切花花期调控,满足节庆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与教学大纲的花期调控的问题又能准确对接,可以以情人节切花月季保证在这个季节开花来讲授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避免了泛泛讲授花期调控这种理论性较強的知识。教学内容融入实践知识,把课堂内容还给产业需求,增加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知识更加有效,学生学习效率更高。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 结合教学内容的实用化,给学生课上充分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空间,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协助的角色,同时,任课教师通过认真备课,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全面透彻的掌握,控制好课堂秩序,教学方法上起到启迪和导演的作用。
  2.2.1 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讲解 梳理出所有课题的理论背景材料,通过系列讲座方式讲授,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讲座,介绍花卉学前沿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促使学生形成对学科专业新动态的快速反应能力。如花期调控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C/N学说、激素平衡学说、光周期理论、积温现象、春化作用等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做成课件,以讲座的形式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量。
  2.2.2 注重课堂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在上课过程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大量的连续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课堂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智慧,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如在花卉学扦插繁殖的讲授过程中,通过讲授扦插繁殖的定义来引出扦插繁殖生根的部位,通过日常了解的枝条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讲授课堂内容,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增加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教师从知识灌输者演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使知识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问加深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督促学生更有目的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2.2.3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的实用化与实践动手能力紧密相关,如果脱离了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的实用化也是空谈。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要充分利用花卉学实验、实习2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发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项目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实习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习惯,通过亲手种植、亲手管理和综合应用掌握花卉学的理论知识,将花卉的栽培管理和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验证,增强课堂的效率。实践教学还包括鼓励学生去进行调查实践和企业实践锻炼,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2.4 利用网络平台增强课堂趣味性 随着微信、微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很多精力都花在网络上,花卉学课程可以利用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内容的传授。如花卉的识别可以将园林常见花卉的图片在微信中进行传播,增加知识点的重复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趣味知识,增强学习效率,可以将作业以微信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花卉学各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可以将微信里面的重要材料及时传递到每一个同学的手机上,让学生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2.3 教学考核全面化 考核是课程的指挥棒,合理考核方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在教学考核过程中,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让考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评价要和教学改革相配套,重点建立动态、灵活、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载体教学,不仅要考核小组,更要考核到学生个人。要充分利用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推行评价制度改革。平时成绩除了包括考勤、上课表现情况之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利用教师评价、学习小组内互评、作业参与度评价等各项指标进行合理搭配。如小组完成的作业,小组组长要根据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组员的参与度和认真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要求打分有一定差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监督,避免组员搭便车拿到高分的现象出現。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形成了一种竞争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改革,学习的氛围会更好。花卉学成绩主要包括3部分:平时成绩(20%)、小组成绩(50%)、期末成绩(30%),小组综合成绩包括实验实习报告、专题研讨、开放实验等成绩,增加了小组进行讨论和项目化研讨的分数比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展望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改革来支撑,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改革在课程改革中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的改革探索对于全面更新“花卉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增加考核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革,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学科专业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花卉学教学必将挑战更多更新的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也会不断发展,期望通过课程改革,为农林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更好的教学平台,为园林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袁龙义,费永俊.“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67-269.
  [2]魏勇军,吴中军.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2):168-170.
  [3]王婷,胡亮,彭志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112-114.
  [4]王国夫,郑余,孙小红,等.能力培养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8(11):137-139.
  [5]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6]薛梅.园林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3):96-98.
  [7]刘祥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83-84.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为例,分析了《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的重要性,提出了该课程的课程安排与授课方式,以期为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课程安排;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2-0136-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安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到
传统PPI算法采用最大噪声分离(MNF)方法进行降维,MNF变换中均设定数据之间线性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变换后的结果具有某些人为特征,在降维过程中会丢失信号较弱的信息,导致端元数量少;分段主成分分析(SPCA)降维方法具有不改变图像的物理意义,且信息保存较完整的优势。该研究采用不同降维方法利用纯净像元指数法(PPI)对不同下垫面地表提取端元,结果表明,在地表破碎区域SPCA降维后可找出信号较弱的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教育更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生物统计学的教学需要以团队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该文阐述了团队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分析了团队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团队教学模式;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144-02  Ex
摘 要:通过不同卷膜方式对烤烟育苗棚中温度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人工卷膜与卷膜器卷膜对棚内温度影响温差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人工卷膜與卷膜器卷膜影响烤烟育苗棚温度的差异加大,卷膜器卷膜在高温环境下的降温效果明显,卷膜器卷膜在开棚2/3及全开棚时降温效果较好。  关键词:烤烟育苗棚;卷膜;温度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
摘 要: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土壤中不同尿素氮肥用量添加乙草胺对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氮用量0、75、150和300mgN·kg-1以及氮用量75、150、300mgN·kg-1+乙草胺(10mg有效成分)处理。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为0、75和150mgN·kg-1时,培养期间其N2O的排放总量无差异;用量为300mgN·kg-1时,显著增加土壤中
摘 要:冬凌草甲素是一种介壳杉烯四环二萜类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自唇形花科香茶菜属的植物——冬凌草,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及抗菌能力而广受关注。特殊的不饱和环戊烷酮结构为冬凌草甲素的抗癌活性中心,这种结构使得冬凌草甲素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周期、降低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等多种途径达到抗肝癌、乳腺癌、白血病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良好效果。通过对冬凌草甲素的抗癌机理与临床应用等研
摘 要:基于2014年辽西地区锦州农试站开展的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建立14个Logistic生长模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检验),包括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玉米发育期天数、发育期内的活动积温的变化的生长模型,得到了干物质量随玉米发育期天数、发育期内的活动积温增长变化的关键点,将玉米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较多的玉米进入渐增期,终止日为出苗后的76~79d,活
摘 要:应用低浓度美兰染色液(2.0%)对原生动物进行梯度微麻醉,麻醉后的虫体活动性减弱但伸缩泡活动状态良好,能够较清晰的观察伸缩泡及收集管的交替活动,可计数活动频率,且这种状态的维持时间较长(约19min)。为将细胞压制为既较薄又不破碎,实验应用低浓度(1%)甲基纤维素作为支撑物,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较好,适用于高校或中学动物学实验的课堂操作。  关键词:原生动物;伸缩泡;收集管;美兰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在国内外高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引入了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针对安徽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开设的《饲料卫生与安全学》,设计了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为“翻转课堂”的推广研究及学科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