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之教中的大乐r——昆明洞经音乐漫谈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洞经音乐起源于道家洞经的谈经活动,明朝时期发展形成了洞经会,由于儒学文人的参与,便开始建立了一套以儒家的“礼乐之教”为宗旨,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为教化目的,以“修、齐、治、平”为人生追求的洞经谈演经卷的音乐体系,是以音乐形式来谈演经卷和祈福祭拜,在清康熙时期从云南大理传入到昆明,随后形成了昆明洞经音乐.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茶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茶事绘画产生的时间轴为线索,对画面内容形式进行梳理和分析,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茶画的发展脉络及分类问题等内容,并且通过对代表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茶事绘画在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地理中考复习中,巧用移动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地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复习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种绘画类型和多种绘画技术相互渗透的“增长极”是胡伟先生提出来的.是因为全球综合材料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步,以开放的方式表现了丰富的新表现手法和现代性.它体现了多元化艺术的文化理念,在艺术表现方面,说明综合绘画在塑造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其本文从“整体材料绘画的形态分离”和“整体材料绘画的现代语言建构”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绘画的主要语言特征和审美观念,以及各种绘画技法形式和实践性所包含的学术含义,使艺术家在大型综合绘画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深刻的理解其真正综合绘画艺术语言建构的重要含义.
民族音乐学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九十年,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跨越民族学、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界,最终目标是能更清晰地整合资料、融合多学科的视角为音乐本体及其文化背景做分析.声音景观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谢勒梅提出并释义为一种背景、声音与意义交互的场景式音乐体验.上述方法和概念作为探析云南红河哈尼族传统山歌声景元素的支撑,推动了更清晰的理论式表达,也更加凸显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将目光集中于农村中学,分析了在农村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影响和意义.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其大团圆结局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内涵.无论是从作者还是观众的心理倾向去思考,大团圆结局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给各个主体都带来了一种欣慰愉悦的情感体验,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十分耐人寻味.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现在水墨画的技艺研究与中国画的美学观念建立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人画,而这其中又以宋代文人画为重要代表,并且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依旧促进着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因此文章立足于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宋代文人画的理论构造以及艺术特征为主,梳理起北宋文人画思想以及艺术特征演变发展的理论脉络,深入挖掘宋代文人画对于当前水墨画的技艺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以供参考.
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尤其是问题意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营造开放、自由的数学学习空间,以使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意义.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
文章结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YOUNG to young国际联合教学工坊2021的课程“紧急任务!发明新的交流方式”,围绕公共空间这一引发我们集体思考、讨论的令人兴奋的崭新载体和媒介,质疑我们的存在方式,反思我们的居住现状,并以此折射出环境和社区的概念.文章将探讨公共艺术对社会交流方式产生的影响及其对重塑空间活力的价值和意义.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相关意见和要求,各部门应加强合作,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基于此,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作用出发,分析劳动教育实践策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