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患者拇内收肌与眼轮匝肌肌松效应的比较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患者拇内收肌与眼轮匝肌的肌松效应.方法 全麻患者2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2~64岁,体重51~81 kg,随机分为2组,顺式阿曲库铵0.075ms/ks组(Ⅰ组,n=11)和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组(Ⅱ组,n=14).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5~0.045mg/kg、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0.1~0.2 mg、顺式阿曲库铵0.075 mg/kg或0.15 mg/kg行麻醉诱导,吸入50%氧化亚氮、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2台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同步监测眼轮匝肌和拇内收肌的神经肌肉阻滞情况,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及T25%和T75%恢复时间.于眼轮匝肌肌颤搐抑制75%~80%时行气管插管,并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2组气管插管条件良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拇内收肌和眼轮匝肌肌松起效时间缩短,T25%恢复时间、T75%恢复时间和无反应期延长(P<0.01);与拇内收肌比较,Ⅰ组眼轮匝肌T75%恢复时间缩短,Ⅱ组眼轮匝肌无反应期和T25%恢复时间缩短(P<0.05或0.01).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对拇内收肌和眼轮匝肌的肌松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眼轮匝肌对顺式阿曲库铵的敏感性低于拇内收肌;监测顺式阿曲库铵对眼轮匝肌神经肌肉阻滞情况可有效指导气管插管。

其他文献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氟比洛芬酯可产生镇痛作用[1].但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如何监测尚未定论.本试验拟评价氟比洛芬酯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
期刊
肌肉松弛药(肌松药)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及后膜(终板)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受体,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的正常传递,产生肌肉松弛.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加.为了肌松药的合理应用,确保患者安全,特制订肌松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12组(n=6),采用核团内微量药物注射的方法,生理盐水组(NS组)内侧膝状体腹侧核团内注射生理盐水0.2μl,异丙酚溶媒脂肪乳组(I组)注射等容量脂肪乳,5.6μmol/L异丙酚组(P1组)、16.8 μmol/L异丙酚组(P2组)、56 μmol/L异丙酚组(P3组)、168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穿刺路径选择不当易损伤颈动脉形成血肿,以及造成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头位选择不当时难以定位颈内静脉,导致穿刺失败.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定位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方法优于采用表面解剖标志定位的方法[1]。
期刊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Ⅰ组)和降压组(Ⅱ组).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持续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麻醉维持.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MAP).Ⅰ组不施行控制性降压,Ⅱ组于手术开始时降压,瑞芬太尼初始速率为0.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时,尽管消除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但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仍较高[1].麻醉药的合理配伍可减少POCD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麻醉下OP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拟探讨OPCABG患者适宜的麻醉方法。
期刊
目的 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 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组)(n=45)和0.6 μg/m1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B组)(n=55).2组均在宫口扩张至2~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组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