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好好吃饭”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饮食”不是针对一顿饭
  任何一种食物,都会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营养指南中所说的“健康饮食”,是指一个人摄取的所有饮食是否符合人体的需求——需要得多,就吃得多;需要得少,就吃得少。
  只有“整体的食谱”,才能谈得上“健康”还是“不健康”。这个“整体”,至少是针对一天而言,甚至可以是以几天为时间范围。
  所以,针对一份食物或者一顿饭来谈论是不是“健康”,意义很有限。
  通常所说的“不健康食品”甚至“垃圾食品”,其实并不含“有毒有害”的成分,只是因为它们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人们很容易获得,因此导致摄入得太多。
  同样,所谓的“健康食品”也并非含有什么神奇的“健康成分”,而是它们富含的营养成分往往在许多人的饮食中有所欠缺。
  外卖食物的特点
  “外卖”并不是一种新型食物,而是新的餐饮服务方式。
  不过,因为出锅和食用之间的时间延长了,使一些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发生明显变化。而为了加快食物制作的速度、降低成本,还有一些外卖食物是用半成品的“料理包”制作的,其味道和口感跟用新鲜食材制作的比会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会影响到我们对它的接受度。
  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吃”是食物最重要的品质。所以,点外卖的时候,就会点那些“延时”之后依然好吃的食物,比如肉类和根茎类的食材,或以红烧、油炸等比较“重口味”的方式烹饪的食物。而对蔬菜、粗粮等食材,以及清炒、白灼等方式制作的菜式就相当无感。
  虽然营养师会孜孜不倦地倡导大家要点“荤素搭配”“口味清淡”的外卖,大家在理智上也能够很好地理解,但真正点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那些“不健康”的。
  如何让外卖成为“健康饮食”的组成部分
  “不健康食物”之所以不健康,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成分太容易获得。
  只要在其他的食物中“取长补短”,它们也就不再是“不健康食物”,从而成为健康饮食的组成部分。
  比如,如果中午的那一顿吃外卖,点了红烧肉或者炸鸡腿,或者鱼香肉丝,或者宫保鸡丁,外加米飯,在许多营养专家看来,这样的午餐肉多、盐多、碳水化合物多,但缺少蔬菜、水果和粗粮。如果要给这一顿午餐的营养价值“打分”,只能打一个低分。
  但这并不重要。因为,除了这顿午餐,你还要吃早餐、晚餐,甚至零食和夜宵。只要在其他那几顿饭中注意补上蔬菜、水果、粗粮,注意控制盐和糖,也完全可以构成“健康饮食”。“熬鹰青年”应该怎样点餐
  这个年代有很多“熬鹰青年”。他们睡得很晚,往往需要在晚餐之后、睡觉之前再吃一顿夜宵。这样的人,更适合轻食、简餐,不必在意传统的“一日三餐”。
  对于大多数人,午餐和晚餐是最重要的,会吃下一天之中的多数食物。所以,首先应确定这两顿该如何解决。
  按照很多人的习惯,中午点外卖,晚餐自己做或者去餐馆。那么,外卖那一顿,就可以尽情点自己喜欢吃的,比如前面说的:以米饭(或者面食)为主食,吃重口味的肉类或者土豆等根茎类食物。这些食物受外卖形式的影响不大,可以让人吃得很满足。但是,依然要注意控制总量。
  如果这一顿占用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肉类和盐的份额,那么在另一顿主餐——晚餐的时候,就需要吃清淡的,比如轻烹饪的绿色蔬菜或者蔬菜沙拉,以及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谷物、薯类。
  此外还有水果,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吃,作为零食,或者餐后甜点。另外,还可以带一小把坚果。这样,一天中的午餐、晚餐和零食,基本上就能涵盖主要的营养成分和食物种类。
  此外,还有早餐和夜宵需要考虑。
  早餐需要有一些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所以燕麦片(或者粗粮代餐粉)加上牛奶(或者鸡蛋)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如果喜欢,也可以加一点坚果或者水果。
  最后是夜宵。夜宵不能吃得太多(否则热量太高),也没有必要饿着肚子(否则睡不好)。一杯牛奶(或者一小杯酸奶).加一块粗粮饼干(或者其他粗粮零食),也就够了。
  这样,基本上该有的营养成分都有了。另外,要稍微注意,“不要吃撑,八九分饱即可”。
  不管你是运动达人还是宅着懒得动的人,都要记住:运动能让身体机能更好,但控制体重的关键还是饮食。在前面所说的“好好吃饭”的基础上,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就是饮料——一大杯奶茶,你运动一个小时都未必能够消耗掉其热量。
  所以,把任何含糖的饮料换成白水、纯茶、黑咖啡、柠檬水都可以。如果实在需要甜味的慰藉,那么代糖的碳酸饮料、气泡水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鲜榨果汁、网红奶茶、三合一咖啡、冰茶凉茶、果汁饮料等等,实在要喝的话,就想想要用食物中的哪一部分去替换吧。
  除了控糖,控盐也是“好好吃饭”“健康饮食”的重点。控盐最有效的方式是尽量少喝汤,外卖也不要点汤。一般而言,一碗200毫升你觉得“好喝”的汤,通常会含有2到3克的盐——而一天的盐限额,也才6克而已。尽量少喝汤,就可以把盐的份额留给其他食物。
  最后,好好吃饭并不难,“吃好”也并不意味着不健康——关键在于:你得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营养,如何通过饮食去实现。
其他文献
前几天跟朋友小萌聊天,说着说着她就会看一下手机,看見我投来诧异的小眼神,她抱歉道:“不好意思,我得处理一下工作。”小萌刚接手内勤工作,她自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内勤,文件一来,她先手忙脚乱。尤其是上周,本市食品抽检发现一例冷冻海鲜的盒子上有病毒,她就不得安生了,大周末的,好几个人加她微信,隔几分钟发一个指令,一会儿让报数据,一会儿让报总结。  小萌感慨,从前的机关内勤,最忙的时候是抱着文件一路小跑,仿
期刊
有一天,妹妹从学校回来,硬要我带她去图书馆借关于手语的书。她说,学校新来了一个小男孩,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她想要跟他做朋友。  今天,我在她的婚礼上,看着她用手语“说”出了“我愿意”。  一天,我的猫被一只狗攻击,一条后腿被咬掉了。  我打电话请假,准备带它去安乐死。在去兽医院的路上,它浑身是血地努力爬上我的膝盖,看着我,开始舔我的手。那一刻,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我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救它。  兽医
期刊
[摘要]晚明具有代表性的小品文选本《明人小品十六家》《文致》与《文章辨体汇选》等,题跋选辑各有风姿,体现题跋文体的包容性和文体观念的开放性特点。晚明时期的文人所秉承的散文观念,与五四以来以“小品文”为特征的现代散文观念之间存在一定裂痕,在进行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不应简单地以文学、非文学的标准进行分割,应该从广义地文章观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只有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才能尽量客观、真实地还原文体发展与
期刊
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一件事: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相似的,二十岁的人常迷茫,三十岁的人多焦虑,四十岁的人易患得患失。  但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大格局的人会明白一件事:认清自己这个年龄段的问题,然后处理好它,就可以拥有更加自信的人生。  年轻时看远。  年轻时有困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对待困惑的态度。  我有两个表哥,年龄相仿,经历也类似,都是高考失利之后外出打工
期刊
越是觉得孤独时   越要一个人,   越是想多说话时   越要说话谨慎,   越是想哭泣时   越要在内心消解,   做夢啊做梦——   从人群那里逃脱出来   在高大的白杨旁观望   就请让我独自低头走过山路。
期刊
鹦鹉大闹御花园飞走了八只鹦鹉  我写了一场“鹦鹉大闹御花园”的戏。  负责道具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三只鹦鹉,以为一定够用了。谁知,这些鹦鹉只要卸下脚环,扑扑翅膀,就飞向自由了。  导演而对过各种不听话的演员,有时,大声一吼,可以威震八方。但这次,全部派不上用场。不只导演被这几只鹦鹉弄得疲于奔命,摄影师更是可怜,上树上房,爬高爬低,好不容易镜头对准了我们那位“超级大牌”,呼吸都不敢大声,刚刚按下快门,鹦
期刊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60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两。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
期刊
大战、大灾、大疫,是世界上三大“人口收割机”。发生一次,死者少则数万,多则干百万。这里且不说大战和大灾,只说大疫。在占汉语中,大疫与瘟疫是同义词,并非鼠疫的专指,而是泛指烈性传染病。  有人统计,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大约留下1700余次发生大疫的记录,也就是说,平均两三年就发生一次。每次发生,正史的记载大都只有某年、某月、某地“大疫”“大疾疫”等几个字,但数以万计的生命都随着这几个字没了! 
期刊
1550例。这是廖宁医生过去一年处理过的乳腺癌手术病例总数。  密集的日程表  作为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担任美国肿瘤外科协会(SSO)国际委员会理事、美国NCCN乳腺癌指南(中文版)专家组成员等职务,廖宁的日程表密得让人难以想象:  除了周一至周三出门诊,周四、周五全天手术,她每周三还要主持长达两小时的《周三见》全球专家线上会诊直播,周四则是《廖宁教授知识速递》和《寻
期刊
在2020年的豆瓣榜单中,好书涌现,其中有一道金色的身影闪现两次:上榜2020最受关注图书榜,并夺下2020中国文学(非小说类)第一名,那就是年中出版后就开始刷屏的《失落的卫星》。  这是一本探索未知之地的旅行文学作品,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关,却在出版至今收获了大量读者的五星好评。  而在各大媒体的年度好书榜单中,《失落的卫星》更是多次获奖,先后获得搜狐文化和《南方都市报》的年度十大好书,也入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