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海 蓝色崛起“海上福州”蓝图铺开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将充分发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的产业、人才等优势,形成引领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域。
  绵长的海岸线上,蓝色的浪潮涌动。福州,依闽江而生,向东海而兴。
  蓝色梦想
  赋予“海上福州”新内涵
  福州靠海,自古以来与海洋息息相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福州地区的先秦闽族就大量食用海贝、海鱼、海藻,驾驶独木舟纵横于江海;到唐宋时期,福州已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港成为中国十大枢纽港之一。
  海洋,是福州开放开发的重要通道,也是福州发展拓展的广阔空间。让我们把目光投回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江海”。199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第一次以全局的眼光、全新的理念,谋划、推动福州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998年,福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海洋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海上福州”。
  2006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决定》,并制定《福州市“十一五”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专项规划》,提出要推进福州由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继续大力推进“海上福州”建设。
  2007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南北两翼”发展的意见》,对加快港口建设、优化港区功能、发展临港经济等作了专项部署。
  2011年,福州市委九届十八次全会通过的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海陆联动,做大做强港口群和海洋经济”。
  2011年,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海陆统筹、开发联动,深入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增强海洋经济实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2012年4月5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决策部署,印发了《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提出要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正是基于对海洋的认识,福州这些年有力推动了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实现了省会福州由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型城市跨越,福州港由河港向海港发展,工业经济向以江阴、罗源湾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集聚。
  蓝色梦想踏浪前行,正不断赋予建设“海上福州”新的内涵。
  蓝色战略
  决策“海上福州”新格局
  的确,福州的崛起在于沿江向海。那么,如何在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
  据了解,《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已经明确福州蓝色战略的主要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福州建设成为两岸海洋经济深度合作的先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努力将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市,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未来几年,扎实推进“海上福州”建设主抓6项重点工作,包括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完善滨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其中,着力构建“一带一核两翼四湾”的海洋开发新格局,成为蓝色战略的重中之重。
  ——共建“一带”,即构建榕台海洋经济合作带。
  ——做强“一核”,即以马尾新城为核心,集中布局现代海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区、蓝色总部基地、游艇码头等,形成闽江口高端产业集聚中心。
  ——提升“两翼”,包括以罗源湾、江阴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北翼突出新型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毗邻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南翼突出沿海产业集聚区与滨海新城建设。
  ——培育“四湾”,依据环罗源湾区域、闽江口区域、环福清湾区域、环兴化湾区域等海湾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
  蓝色优势
  凸显“海上福州”新潜力
  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缘于福州独特的蓝色优势。
  蓝色优势,在于福州拥有辽阔的海域、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数据显示,福州全市海域总面积1.05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10公里,拥有1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1471种海洋生物种类。同时,福州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潮汐能、风能资源蕴藏量巨大,这些资源,为福州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全省1/13的海域面积、占全省1/4的海岸线和1/3的海岛,创造了相当于全省三分之一强的海洋经济总量,多项海洋产业产值、海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这,是目前福州海洋经济的“家底”。来自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福州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254亿元,比2006年增加648亿元,年均增速为19.06%;海洋产业增加值512亿元,比2006年增加250亿元,比增17.97%。值得一提的是,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县(市)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约占全市的一半;以江阴、罗源湾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四县(市),临港工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还有数据表明,2010年福州全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临海电力业及海洋船舶修造业等海洋经济支柱产业产值,合计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72.81%。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1490亿元,增长19.5%。这样的业绩,昭示着福州蓝色发展的脚步正在稳健向前,海洋主导产业已经形成。
  蓝色潮起
  福州迈向大港口时代
  向大海进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州意识到:福州的港口必须跳出闽江,迈向大海。
  2006年,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当年福州港港航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全港完成港航建设投资12.11亿元,比增36.84%。
  2007年,福州港发展的重点转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和江阴港区,形成“北散南集”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当年福州港港航建设投资完成16.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福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712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47万标箱,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开辟了12条国际班轮航线。
  2013年,福州港拟计划投资建设35个项目,完成货物吞吐量1.23亿吨。
  进军海洋,福州已然打下坚实的基础,临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船舶制造业、能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冶金产业以及其他先进制造业等现代临港工业蓬勃发展。
  大海,总是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依托蓝色战略,福州的经济航船,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劈波斩浪,驶向更深更广阔的蔚蓝世界!
其他文献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一座著名的历史名城,这里的现代建筑与文物古迹相映成辉。阿尔穆德纳大教堂是一座新歌特风格的教堂,始建于1879年,但直到20世纪末才最终完成。作者并没有从正常角度拍摄教堂,而是从雨后的一滩积水中截取下教堂最美的一角,积水边的孩子使画面生动了起来。
期刊
“克里奥尔”一词来自西班牙语的Criollo,原指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18世纪,大批西班牙人移民到乌拉圭和阿根廷,“克里奥尔”逐渐演变成了当地人或当地文化的代名词。画面中的克里奥尔马就由西班牙输入的马繁育而成,它是世界上耐力最好的马之一,其耐力仅次于阿拉伯马。
期刊
福建是一个传统的工艺美术大省,省级以上“非遗”名录中手工技艺类共有46项,民间美术类有12项,在目前市场状况较好的省级以上项目中,手工技艺占了90%以上。其中石雕、木雕和茶叶生产已经在“非遗”项目所在地形成支柱行业,产品销往全国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福建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  福建虽与中原腹地相距遥远,但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闽地学者启沃的丰厚的人文积
期刊
福建将着手描绘新一轮“耕海牧渔”蓝图,优化海洋经济布局,突出海峡、海湾、海岛优势,将海岸带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蓝色产业带。  福建是继鲁粤浙后,第4个跨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的省份。按照计划时间表,2013年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将全面启动,2015年基本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2012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5220亿元,增长18.1%,占全省GDP的26.5%,
期刊
水下摄影是我们通常由于器材限制很少涉猎的领域,但谁都知道那里有另一个难以形容的美丽和奇妙世界。那么来看看National Geography为我们带来的年度水下摄影作品吧。也许,下次度假,你会选择去潜水。  本刊投稿邮箱:ly909@foxmail.com
期刊
安溪为何有溪叫蓝溪?那是因千年以来,有染蓝印花布的蓝靛草汁漂在里头。漂布姑娘们于溪中拓开长长布条,紧拽一头,放任水流荡洗。千家万户制造印花布,溪始变蓝。  安溪的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浇花布”,是安溪古、近代最为普及的纺织品。它蓝得静谧,白得安宁,是福建省级、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需蓝靛草浸泡数日  安溪的蓝印花布起源于何时,没有人能说清楚。已故的安溪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黄炯然曾在
期刊
面朝大海,时不我待,福建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1985年以来,福建历经了“大念山海经”、“山海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建设海洋大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四个发展阶段,海洋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山海经》载:“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闽在海中。自古以来,福建就有经略海洋的特质和传统,它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郑和下西洋驻泊点以及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国从海上对外交
期刊
回顾2015,这一年发生了不少财经大事。股市风起云涌,人们经历了牛市的狂热,品尝了股灾的酸涩;人民币“入篮”,一跃成为英镑、欧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第五种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货币,国际化迈进一大步;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换挡至中高速,2015年第三季度GDP增速录得6.9%,为2009年以来首次跌破7%;“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家喻户晓的经济热词,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
期刊
《周易·系辞》中关于市场的起源是这样的:“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此立市始。”这两种说法都认为原始市场是从神农氏的时代开始出现的。但神农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不一定实有其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农业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后,先民们就开始有了少量剩余产品可以交换,因而
期刊
沙县小吃,历史悠久,起源自古代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华夏民族——汉族饮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海内外。  20世纪90年代,沙县为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增收难题,把小吃制作的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破解了“三农”难题,并以此带动沙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及专家的肯定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