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尖脑膨出的诊治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尖脑膨出(Petrous apex cephaloceles PAC)是一种岩尖部罕见的病变[1-3],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10 000~1/100 000[4-6].因其低发病率和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容易将其与此部位其它常见病变混淆.本文就岩尖脑膨出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40%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最常见的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区域是胃肠道[1],其次是皮肤[2].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年发病率是1/10万,然而头皮非霍奇金淋巴瘤却罕有发生,据我们检索,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中仅有23例报道[2-19],其中6例明确与外伤有关[2-5,8,10].本文报告1例前额撞伤后局部出现头皮血肿,不吸收缩小反而进行性增大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期刊
作者姓名写在题名下,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脚注于题名页左下方。如第一作者属该单位的进修生、研究生,单位名称后括号内加注第一作者现所在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应写明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脚注于论文题名页左下方;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期刊
“岛叶癫痫”是一个早就提出的概念,当时人们发现刺激岛叶能产生类似于颞叶癫痫的症状,两者临床症状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但由于岛叶解剖的特殊性,手术操作十分困难,制约了对岛叶癫痫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岛叶受累是颞叶癫痫手术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1].因此,岛叶在难治性癫痫,尤其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论述结构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的岛叶癫痫。
期刊
目的 分析颅内电极高频脑电技术定位语言区,在癫痫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优势半球在左侧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影像检查为阴性,经无创伤检查术前评估预计致痫灶位于左额外侧,接受左额颞开颅电极植入术,确定致痫灶范围后,在患者完成相应语言任务同时,采集信号,分析高频脑电的频谱变化,定位相应语言功能区,并与功能性磁共振(fMRI)、皮层电刺激的结果相比较,设计优化的手术切除计划.结果 结合个体化的语言功能定位
目的 探索Hesl基因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2-3周的sD大鼠BMSCs,通过RNAi技术沉默BMSCs中的Hesl基因,而后条件诱导BMSCs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最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分析细胞分化趋向。结果Hesl沉默的BMSCs经条件诱导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示GAD67和Neu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7±2
期刊
目的 通过基于体素的影像学定量分析探讨累及运动区的低级别胶质瘤与肌力改变的关系,在体素水平计算肿瘤累及引起肌力改变的风险值,绘制肌力变化风险图.方法 将52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占位区域分别标记并配准到MNI坐标系标准脑图谱上,在标准空间内叠加所有患者的肿瘤占位影像.计算每个体素有肌力变化的病例数占总叠加层数的百分比,并通过色阶将风险率显示在标准脑图谱上.结果 得到基于体素的低级别胶质瘤运动区占
患者 男,5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记忆下降7d入院,病程中无头痛、头晕,无指端肥大及色素沉着,无性功能障碍,大小便正常.查体:右眼视野部分缺损,视力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均正常.其他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头颅MRI:右侧颞、顶、枕叶见巨大长T1/T2信号影,大小约7.3 cm ×3.7 cm,DW1像呈低信号,其边缘见不规则条片状长T2及稍长T1信号影,周围脑实质受压,右侧侧脑室受压内收,
期刊
目的 通过对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手术及药物治疗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使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资料完整的垂体G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分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及术前应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合手术治疗组,通过比较分析术前应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肿瘤体积、代谢合并症及复发等的影响.结果 手术联合术前使用SSA组可实现更高的全切率(
目的 探讨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获取栓成功,血管完全再通,26例取栓后局部狭窄严重行支架成形后6例完全再通,11例取栓开通血管失败,再通患者中65例达到完全再通T1CI评分3分,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23例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评估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有效随访的205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术135例,其中有7例由于术后骨性结构缺失而出现脊柱退变加剧,2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椎板棘突复合体复位重建手术45例,随访未见不适;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20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