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鲫的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3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宗淡水鱼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鲂等7大水产养殖品种。它们作为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一方面提供了丰富食物蛋白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淡水鱼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2010年开始,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一直在探索大宗淡水鱼升级换代的模式,并最终繁育出改良鲫,探讨了其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模式。
  1鲫简介
  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鲫又叫喜头鱼、肚米鱼,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的常见经济鱼类。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最肥美。鲫是除四大家鱼外,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高、适应性强、生产快、易饲养的优质大宗淡水鱼。
  目前,鲫的种类繁多,包括原始种类和新培育的种类:主要包括高背鲫、方正银鲫、彭泽鲫、淇河鲫、异育银鲫、杂交鲫、湘云鲫、龙池鲫鱼、海拉尔银鲫等。
  2鱼种来源
  改良鲫以彭泽鲫为母本,以雄性美国大口胭脂鱼作为精源,跨科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而成,本文试验鱼种是广州站工作人员在清远养殖示范基地自繁自育的鱼种。
  3改良鲫的具体养殖过程
  3.1养殖场地的环境
  养殖地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内。养殖地区域内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没有污染源(如工业“三废”、农业和医用废弃物、生活污水等)。
  3.2池塘条件
  本养殖基地有鱼苗池1个,面积1 860 m2,水深1.2~1.5 m;鱼种池2个,面积分别为2 668 m2(彭泽鲫亲鱼)和4 870 m2(美国大口胭脂鱼亲鱼),水深1.5~2.0 m;成鱼饲养池8个,面积6 790 m2,水深2.0~2.8 m。池塘保水性好,塘边设有排水沟,注排水十分方便,池底较为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投饵机,淤泥厚度在0.2 m以内。每2 000~3 000 m2水面配备3 kW的增氧机1台。
  养殖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清新,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5~35 cm之间。水质主要化学因子指标如下: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2~32 mg/L、总氮为0.6~4.0 mg/L、总磷为0.08~0.50 mg/L、有效磷大于0.018 mg/L、溶解氧4.5 mg/L以上、酸碱度(pH)中性或弱碱性、盐度为0.5‰~3.0‰,较为适合改良鲫的养殖。
  3.3放养前准备
  3.3.1清塘放养鱼种前需彻底清塘。将池水排至约10 cm,用生石灰1 350~1 500 kg/hm2,或漂白粉约65~80 kg/hm2,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 m左右为宜,用生石灰约2 300~2 600 kg/hm2,或漂白粉约190~210 kg/hm2,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3.3.2池塘整修与注水冬季塘闲时,要求抽干塘水,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或对塘堤土壤翻松晒塘1个月以上,同时对池塘四周池坡、堤埂以及进排水口等进行检查维修。整修清塘后的鱼塘在要进行养殖前10~15 d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避免对鱼种造成影响。
  3.3.3施基肥以改良鲫为主养品种的池塘应尽量少施或不施肥。如果是没有晒塘或者10 d内进行过消毒的池塘,放鱼前一天,需先进行试水,具体方法为将少量待放鱼苗放入池塘事先安置好的网箱中24 h左右,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鱼体活动正常才能向鱼塘中放养改良鲫。
  3.4人工繁育
  3.4.1亲鱼的培育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改良鲫苗种的质量,改良鲫苗种的生长情况。亲鱼的培育池一般为0.33~0.47 hm2,水深1.5 m左右,池底淤泥少,临近水源和产卵池,排灌方便,并配备增氧机,以防止缺氧。亲鱼池选择有微长流水的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高,溶氧充足,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亲鱼放养密度2 250~3 000 kg/hm2,搭配50~100 g的白鲢鱼3 750尾/hm2左右,鳙鱼450尾/hm2左右以调节水质。由于鲫鱼性腺的越冬期为Ⅳ期,故培育重点应在夏、秋两个季节。夏季首先是繁殖后亲鱼体质的恢复,随后一直到秋季是亲鱼的肥育过程。此阶段需贮备足够的脂肪和做好越冬准备,此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食状态灵活增减。同时注意定期加入新水和增氧,以促进性腺发育。
  3.4.2亲鱼的选择改良鲫的母本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而且性成熟年龄较短。本项目养殖基地位于南方的广东,彭泽鲫1冬龄便已经达到性成熟,怀卵量与鱼龄正相关:1冬龄彭泽鲫怀卵量为1万~2.8万粒;2冬龄为2万~5.9万粒;3冬龄鱼2.6万~6.8万粒;5冬龄可达11万粒以上。彭泽鲫属分期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从3月延至8月,产卵时水温一般在15~20 ℃之间。在自然状况下,彭泽鲫会在下雨以后,逆水上游产卵,卵黏附于水草上。诱导生产改良鲫的精液来自美国大口胭脂鱼,它属一年一次性产卵的鱼类,雄性精液来源于2龄雄鱼为好。为保证改良鲫品质,在人工催产条件下,彭泽鲫应挑选2冬龄以上,体重500 g以上为好。美国大口胭脂鱼雄鱼应选择无外伤,无疾病,身体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色、体型正常、体重1 200 g左右的雄亲鱼提供精源。
  3.4.3产卵池与鱼巢的准备产卵池面积667 m2左右为宜。使用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处理,清除池中的野杂鱼和池周的杂草,注入70 cm、pH为7.5左右,经过过滤的养殖用水。经过筛选,鱼巢用柳树根、棕榈皮效果较好。
  3.4.4亲鱼的催产鲫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7月中旬,与水温和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亲鱼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恒定时,即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一般情况下,当池塘水温升至15 ℃左右时,亲鱼出现产卵行为。但通常以水温在18~24 ℃左右较为适宜。当水温维持在18 ℃以上时,可以进行繁殖。如果此时遇到下雨,会自然产卵,但这时的鱼苗很难保证是改良鲫,必须是美国大口胭脂鱼精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的鱼苗才是改良鲫苗种。   为了生产优质的改良鲫,我们采用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催产前,将池塘内的水先排出一部分,以便拉网捕捞亲鱼。在挑选亲鱼时,性成熟的美国大口胭脂鱼雄性亲鱼胸鳍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白色精液遇水立即散开为好;性成熟的彭泽鲫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泄殖孔附近饱满松软。雌雄鱼搭配比例一般为5:1左右,此种搭配比例受精率较高。人工催产时间为16:00-17:00,从雌亲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处进行注射,此时渔场较为安静,同时可使亲鱼在次日清晨产卵。催产剂用量根据亲鱼的体重来确定,每 kg体重的雌亲鱼注射鲤鱼脑下垂体约4~6 mg,雄鱼一般不用注射。为确保改良鲫苗种质量,我们不提倡对未达到性成熟时期的亲鱼采取强行催产的二次注射法。
  3.4.5产卵与孵化鱼卵入池前一周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追施基肥,并注水60~70 cm。注水时用筛绢网过滤,防止蝌蚪、野杂鱼、剑水蚤等能吞食鱼卵的生物进入池塘。一般放改良鲫鱼卵750万粒/hm2左右,并及时注入新水,更换老水。水温18~22 ℃约50~55 h可孵化出苗,孵化期间要经常检查鱼卵的孵化情况,4~5 d可将鱼巢移走。出苗后可检查出苗情况和鱼苗的活力,用一个网兜在池中捕捞几下进行观察。出苗5~7 d后,鱼苗腰点显现,卵黄囊消失,鱼苗游动活泼,用手轻轻搅动水,能够在水中平游时,表明可以下塘饲养了。这个阶段在生产上称之为水花。在鱼苗出膜3~4 d时需要给鱼苗投喂一次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用一个煮老的鸡蛋黄,以增加幼苗的营养。在鱼苗下塘前,需投喂一次豆浆,每1 m2孵化池用50 g的黄豆磨成125 g左右的豆浆即可,全池均匀分散泼洒。泼完豆浆1 d后,改良鲫水花就可以下塘或出售了。
  3.4.6鱼苗的培育水花下塘后饲养至体长25~3 cm的鱼苗阶段称为夏花,一般需培育20 d左右。此阶段鱼苗培育池面积以0.1~0.2 hm2为宜,放养225万尾/hm2左右。鱼苗培育池要求距离水源较近,注排水方便,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在15 cm左右,池边和池中没有水草生长,池面向阳,池深1.5 m左右,注水深度在0.5 m左右。鱼池清塘和消毒,具体方法与亲鱼池相似,不同的是鱼苗池要求相对较高,必须经过干塘曝晒,保留表层淤泥5 cm左右,过量的淤泥需清除干净,池底整平,放苗前10 d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2 250 kg/hm2。培育期间以人工喂食为主,一般采用粪肥培育法、有机肥与豆浆混合培育法、豆浆培育法三种。我们采用的是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利用的是有机肥能够迅速繁殖浮游动植物的优势,不但减少了黄豆用量,而且水质肥度比较稳定,养鱼效果好。具体操作方法是鱼苗下塘前7 d左右,施有机肥2 250 kg/hm2左右以繁殖轮虫,鱼苗下塘后,前期每hm2投30 kg左右黄豆豆浆,下塘10 d后投喂豆饼糊等人工饲料,效果很好。同时,视池塘的肥度每5~7 d追施有机肥750 kg/hm2。若是以黄豆浆培育法,每天用45~60 kg/hm2的黄豆磨成135 kg左右的豆浆,全池均匀泼洒,早晚各一次即可,此法方便,但成本较高。
  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水质。一般每三天加注一次,每次加水10~20 cm,保持水深1~1.2 m,加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时做好巡塘工作,一般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和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决定施肥和投饵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需加注新水等。巡塘过程随时清除杂草和捞出蛙卵。
  3.4.7鱼种培育从夏花生长发育至鱼种鳞片完整、鳍条长全的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0.33~0.53 hm2,水深1 m左右。池塘使用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夏花入塘前因生长较快,要注意肥水,同时选择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鱼种,放养夏花15万~30万尾/hm2为宜,搭配40%的草鱼、鲢鳙冬片鱼种等,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规格宜大不宜小。同样每天泼洒豆浆1~2次,每1万尾规格3 cm以上的夏花需黄豆4~5 kg。当夏花成长至5 cm左右时,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
  3.5鱼种放养
  以养殖改良鲫为主的成鱼池,改良鲫的放养量和收获量约占渔获总量的50%为宜,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大宗淡水鱼,如:鲢、鳙、鲂等品种,具体搭配品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草鱼、鲤不搭或尽量少搭配。放养密度为50 g左右的改良鲫22 500~30 000尾/hm2,50~150 g的鲢2 250尾/hm2,100~250 g的鳙450尾/hm2,50~100 g的团头鲂1 500尾/hm2左右。
  3.5.1放养时间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20%为宜;秋放,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期间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80%左右。
  3.5.2鱼种消毒鱼种在放养下塘前应进行药浴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10 min左右,或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 (20 ℃)浸浴20~30 min。
  3.6饲养管理
  3.6.1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观察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定时:在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16:00-18:00,分两次投喂;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或用定点的投饵机进行投喂;
  定质:确保饲料的品质,不得有霉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可按改良鲫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定量:一天的投喂量中,上午投喂占60%,下午占40%,以每次投喂后半小时吃完为宜。若遇阴雨天或鱼病流行时期,投饵量应酌情减少甚至停喂。
  3.6.2投喂量与方法改良鲫投喂的人工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6%以上。鱼种下塘初期,需投饵驯化,一般时间控制在30~40 min,驯食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为宜,驯食成功后搭配以适当比例的鲢、鳙,因鳙也摄食颗粒饲料,可带动改良鲫摄食,搭配少量团头鲂也有利于驯食。   3.6.3水质调节养殖水质要求透明度在30 cm左右。若透明度降到20 cm以下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若透明度达到45 cm以上时,表明水太瘦,应该施肥培水。改良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生长水温为10~32 ℃,水温过低或过高,可通过加水和排水来控制池塘的水温。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8.0为宜,当池水偏酸性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来控制水质,每次用量为20~30 g/m2水面。
  3.6.4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实地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做好巡塘记录,做好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鱼群活动和摄食情况、鱼病检查等工作,并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注排水及增氧机开机时间。经常清除池塘中污物,可起到保持池塘良好养殖环境、防控水体和鱼体病原菌滋生、抑制青蛙受精卵附着等效果。
  4病害防治
  改良鲫与大部分鱼类一样,高密度养殖会滋生病害,我们实施的是生态养殖,采取鱼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平时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原菌的进入,调节好水质,每月泼洒适量的生石灰1~2次,每隔15 d使用EM菌全池均匀泼洒,并辅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可较好地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虹,徐彦山,胡国宏,等.彭泽鲫(♀)与黑龙江野鲤(♂)的杂交利用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4,17(1): 14-20
  [2] 李丽,庆宁,赵俊,等.异育彭泽鲫及其双亲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5-120
  [3] 汤惠明.苏联对银鲫×家鲤的杂交种进行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5(2):30
  [4] 肖平,陈道印.我国鲫鲤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6-60
  [5] 王正印,梁浩亮,叶林.鲫鲤杂交制种关键因素研究[J].水产科技,2006(3):22-24
  [6] 孙远东,张纯,刘少军,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日本白鲫[J].遗传学报,2006,33(5):405-412
  [7] 段巍,覃钦博,陈松,等.用雄核发育方法制备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J].中国科学C辑,2007,37(5) :530-539
  [8] 蒋一圭,梁绍昌,陈本德,等.异源精子在银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生物学效应[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8 (1):1-13
  [9] 黄庆洲,伍莉,陈鹏飞.清江鲫与建鲤杂交F1代苗种阶段生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 26-27
  [10] 王安利,苗玉涛,王维挪,等.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2,9(3): 265-268
  [11] 张延华,王爱英,潘晓玲,等.丰产鲫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11):43-44
  [12] 杨品红,张倩,李梦军,等.洞庭青鲫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5):28-30
  [13]王爱民,邵荣,黄金田,等.氨基酸平衡模式在异育银鲫饵料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饲料,2006,15(4): 34-37
  (收稿日期:2014-07-22;修回日期:2014-08-09)
其他文献
10月14-15日,省农业厅组织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有关专家,对唐山市和秦皇岛市有关单位申报创建的省级水产良种场进行了现场核查评审。专家组经过听取汇报、审阅相关申请材料、现场查看相关设施设备、核查“三室”配备、各项记录和亲本管理等档案保存和各项制度建立情况、并进行现场质询后一致认为,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创建的中国对虾良种场、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创建的红鳍东方鲀良种场、秦皇岛鼎盛
期刊
摘要:列举了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发生的种类、数量、流行情况、危害情况、控制情况与病害防控机构发展现状,对病害控制过程中的诊断和综合防控、病害防控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水生动物疫病科学防控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建议  随着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加之管理不善,水生动物病害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重要问题[1]。近年对石家庄市主养的近10个养殖品种病害测报的结果显示,病害
期刊
信息广场  2014年河北省渔业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秦皇岛海域成功举行  为严格落实习总书记“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指示要求,积极应对海上作业渔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渔业生产事故,科学有序、高效迅捷地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2014年10月30日,由河北省农业厅主办、河北省渔港监督局承办的“河北省渔业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秦皇岛渔港隆重举行。此次演练参演船舶10艘,其中渔政船7
期刊
多年以来衡水市水产养殖局限在草鱼、鲤鱼、鲫鱼、鲢、鳙、罗非鱼几个品种,近年来效益很低。2014年,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衡水市多是百亩左右的大水面,渔民有一定的网箱养殖经验的现实情况,提出网箱养殖黄颡鱼的设想,开创了衡水市黄颡鱼网箱养殖的先河。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在冀州市北岳家庄杜建民鱼场、故城堤口养殖专业合作社池塘分别布设网箱5个。池塘面积14.33 hm2,水深2.5~3
期刊
由于近几年淡水鱼价格下滑,许多养殖户转型养殖南美白对虾,因此,南美白对虾淡化苗种需求量猛增。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部分育苗场竞相生产南美白对虾淡化苗种,现将该区南美白对虾淡化标粗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设施条件  1.1 标粗池  室内水泥池结构,水深1.5~1.6 m,单池水体30 m3左右,散气石密度2个/m2。  1.2 淡水沉淀池  土池结构,水深1.5 m,储水量为
期刊
摘 要:秦皇岛地区海湾扇贝自然产卵从7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产卵高峰有4次,分别是8月12日、9月7日、10月12日和10月28日,产卵率分别达到53.0%、89.0%、100%和78.0%,生物学最小型壳长为20.0 mm。9月和10月份贝柱平均含水率均为78.2%,两月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11月份贝柱含水率略有增加,平均为79.6%,比前两个月增加1.4个百分点。自然产
期刊
近年来,海鲜市场上以前老百姓不入眼的鱼虾都成了宝.以前像那些一寸长的小鱼、小虾基本上都卖给了貂场当饲料,或者干脆当肥料扔在地里。现在,这样的小鱼小虾价格也不低,比如今年的爬虾价格一直是每千克六七十元,没有多少人能吃得起。尽管谷雨节渔民们像以前一样的虔诚祈祷,但出海归来鱼虾满仓已经近乎是奢侈的愿望了,不少渔民因收入无法维持生计而转产或转行。那么,我们的大鱼大虾都去哪里了?  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
期刊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优质的冷水性海水养殖鱼类,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大菱鲆养殖时间的延长,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种质退化、管理混乱、病害频发等,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大菱鲆的各种病害中,红嘴病是对大菱鲆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河北省各养殖场频发,尤其在每年的6-
期刊
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2003年首次引入我国。经北方池塘养殖,为广温性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蛋白质含量达到20.27%。经测量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72.22%,生长发育温度在0~30 ℃,适宜水温13~28 ℃,大鳞鲃喜食人工配合饵料,具有集群性好、易驯化、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为了推广这一
期刊
摘 要: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石斑鱼;鱼苗标粗;益生菌  龙虎斑又称珍珠龙胆、珍珠斑,是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