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iz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局,老诸输得很明确
  很无奈,很惨。三比一
  少数服从多数,不服不行
  第二局,比的是力气
  老诸一个读书人,三个臭皮匠
  一个就够他受了。沒开始
  败局已定,三个臭皮匠
  胜出
  第三局,比的是手艺
  那是吃饭的本事。三个臭皮匠
  熟牛皮还是补皮鞋的?
  当他们拿出又细又长的针
  老诸见都未见过,不输
  还能咋?
  老诸三败涂地后,只好
  灰溜溜地独返:卧龙岗
  幸好历史关上了这扇门
  又打开了另一扇窗。不久
  之后,令人泪奔的“三顾茅庐”
  和刀砍斧劈的故事,才惊人地
  逐一上演
其他文献
跪,是人体的一种卑微姿势,这个两膝着地,腰和大腿伸直的动作,是骨头的弯曲,所以,从古至今的英雄豪杰,都拒绝下跪这个耻辱的动词。我在遥远的时光里搜寻文天祥、岳飞、苏武、陶渊明等一生站立的好汉时,却不知道,一个宁可断头也不下跪的男人,近在咫尺。  张家玉的故居,离我每天上班的地方一河之隔,与我的肉眼,仅仅相隔一百多米的直线距离。张家玉那个时代,河上没有跨越的桥梁,船舶过渡缓慢,我认识这个宁折不弯的英雄
期刊
它高于青青的田亩,在桑叶之上  时间隆起的青砖城堡  窗或枪眼,眯着,幽深  远远地,审视着我的靠近  背景是白云和高天,缥缈的梦  迎迓,握手张之洞的题刻  铁门锈蚀,掩饰深藏的机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非一句空话  俯首低眉的卵石,苔藓镶嵌其间  水井无言,吞吐日月、悲欢  呐喊、箭镞、急促的脚步,火把  熄灭,凝结成深色的石块  斑驳于石灰与糯米融合的高墙  贴石记事:并且留下疏阔的空
期刊
(根据朋友DV口述而作)  她来自一滴露水,因此  她的微笑是透明的。  我看着水中的一朵云,  对她说,穿上吧,那是你的婚纱。  我有些担心,假道学的禁欲  会侵蚀她的心灵。  佛罗伦萨以西,佛罗伦萨以东  有一棵橄榄树,还有一棵橄榄树。  坐上旋转木马吧,她对我说。  有黑鸦飞过钟楼的顶部,快看  秒针快了一分,分针慢了十秒  唉,错了,时间停在大卫的阳具上。  人头马呢?在喷泉里搞文艺复兴哩
期刊
白立德遇见郭丹是在二○一八年夏天。他们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果城雨水充沛,当时就下着雨。后来这场雨反复出现在他的记忆之中,仿佛雨水有什么征兆,其实这只是诗人的幻想在作祟。那时,白立德刚结束了一场跟女人的荒唐事,他一再否认是谈恋爱,但又不纯粹是肉体交易。他终究是一位诗人。他们既没有情感互动,更没有涉及金钱,但显然也不是什么艳遇或一夜情。他得意地说:“我他妈的将一个大富婆给甩了。”他又略带惋惜,仿佛是一
期刊
寻找或触摸:久远的隐秘  阳光、雨水开阖间,道路  曲折、颠簸,思维抛物线  透过遍野的花生、烟苗望去  唐朝既遥远,又近在咫尺  我们触及诗人同样触及的事物  等待我们的,无非是山岚、流水  几经兴废的祠堂、池沼、水井  墙上的族谱提醒着,有一个人  他的根系深广,并且盘错  五岭逶迤。烟火里呈现风度  众人喋喋于功名,我更倾斜于  诗歌:宅基地上的桂树裸露  墨绿、蓊郁,大于合抱——  百年一
期刊
高凯的诗     你必须给我活着回来  ——致支援武汉的山丹护士龙巧玲  那一天  即使在朋友圈送你  我也不敢正眼去看你一眼  而且还害怕被你看见  我躲在人群里  给你点赞  真的  真的没有想到  面对一场天灾人祸  在微友们都不知道相信一个诗人  还是相信一个护士的时候  一个诗人护士  或者一个护士诗人  向单位主动请缨  调整了方向  突然逆行  龙巧玲  护士龙巧玲  诗人龙巧玲  
期刊
马老太太一大早就拖着病腿蹒跚在菜市场,希望能找到她曾经吃过的憨子菜。这种菜她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吃过了,前几天她在跳广场舞时听一个朋友说起了它,才知道市场上偶尔可买,是乡下的农民拉进来卖的。当年马老太太下放到农村住牛棚,吃的就是这种菜,其实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菜,而是一种野草,夹杂在稻禾中必须拔除,可以吃,就喚作菜。马老太太当时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这种菜的学名,就跟着当地方言的谐音叫憨子菜。这个名字还
期刊
太阳,是他手中的木槌  清晨舉起,黄昏落下  一下,两下  他将尘世,敲成一座空山
期刊
栅栏越过栅栏  月从月中降落  山林,野地,家园  流水恢复时间原来的形状  风将这一切收起  来自冷静还是持续的热情?  昔日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打敗  生活拆碎的镜片将月光反射到  一列行驶过郊区的动车  车厢里,节日中奔走的身影  模糊、孤单,被悲伤紧紧地铆住
期刊
似乎只用眼角的余光  便可瞥见几片枫叶滑落  古都的秋凉  在庭院深处来得更甚  有人在花架下窃窃私语  说的是,那缕若有若无的  秦淮风韵  所谓亭台楼榭  不过是,走了一群临水照花的  所谓才子佳人  不过是,来了一群顾影自怜的  秋风扬起新的灰舊的尘  落在白墙黛瓦上面  恍惚间,好像有人在问  ——曹公来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