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让学生尽情享受美!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程,优美的音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感受美、享受美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情感;美的环境;美的教学;美的欣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音乐教学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途径的教学。情感是人生命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促成身体素质正常发育的内部因素。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优美的音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一些歌唱家、钢琴家、指挥家比从事其他职业的同龄人显得年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每天身在音乐艺术之中,音乐对他们有一种怡情健身的作用。
  教师如何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这是音乐老师必须重视的。但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不同,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时还会影响到课堂质量,如何使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美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并由此爱上的音乐课是每位音乐教师都面临的课题。
  1 美的环境
  音乐教室是学生的音乐乐园。优美、整洁、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有时我会在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壁上请美术老师画上了色彩丰富,极具动感的舞者,还有学生自己画的、充满绿意的“青蛙合唱队”。当孩子们上完紧张的语文、数学课后,走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殿堂,犹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身心感到欢快与美好。当学生们走进教室,耳边听到优美的歌曲旋律,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画。学生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中接触到了歌曲,对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也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2 美的教学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只要是美的,就具有永恒的魅力,就会让人喜爱、赞美、向往和追求。音乐艺术具有“超凡脱俗、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境界。所以,音乐课不能一味的追求技能的提高而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训练。而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的熏陶,以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2.1 美的语言
  美丽动听的语言人人爱听。在教学中也不例外。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五月的夜晚》时,随着旋律的流动,我轻轻的朗诵:皎洁的圆月———家乡的田野———清风徐来—白雾缭绕———丁香扑面……。而在《小白船》一课的教学时,运用了一则歌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小小的星星蓝蓝的天。美丽的语言与旋律的完善结合,使主题完整、集中,形象丰满生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2 美的板书
  板书上的文字、图表等都能创造出美丽的效果。我根据歌曲的内涵、歌词的大意,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幅图画,旁边写上歌词。我在教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时,先在黑板底层画一个在回忆的地球,地球上方是绿绿的树,蓝蓝的天,清清的小河、红红的花。在图的一侧是这样一段话:妈妈的草地是温暖的摇篮,妈妈的天空是慈祥的笑脸,妈妈的河流是爱的源泉,地球就是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手拉手共同保护我们的妈妈吧!这种板书给学生美的视觉,学唱起来自然情真意切。
  2.3 美的示范
  当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时,尽管老师讲得非常具体,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我的体会是老师的示范必不可少,不管是唱、弹、跳尽量给学生示范。不但要示范,还要示范的美。音乐老师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听完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对我说:“老师,你能在钢琴上为我们演奏一下这个曲子吗?”我当时想了想说:“可以。”虽然后半部份的旋律我记得不太清楚,但前半部份我弹的还是很熟练、很有感情的。听完后学生们一个个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真美”。虽然我不是顶级的钢琴家,但在学生的眼里,我弹的是那么的美。有时我还抓住机会显示自己的专长,例如我在教《美丽的梦神》时,用优美、轻柔的声音给学生们示范。学生都用赞叹、佩服的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您唱的真美。”
  2.4 美的设计
  一节课设计的好、设计的美,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同样对教师自己也是美的收获。《春之歌》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用轻快活泼的节奏描绘出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我带领学生先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上了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茂盛的树、郊游的学生。我用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盛开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因为学生们在课前已听到、看到了春天,都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眼里的春天。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精心制作的幻灯并满怀激情的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了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说:“春天真美啊!”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绪带到歌曲学习中。等歌曲唱熟了,我还让学生戴上蝴蝶、蜜蜂的头饰,拿上各种颜色的花边唱边跳来感受春天的来临。学生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这种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3 美的欣赏
  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学生有时不会欣赏“美”,这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去“发现美”———“体验美”,无论是谁,都喜欢“听”音乐。但“听”不等于“欣赏”。要欣赏音乐,必须理解音乐,即发现音乐中的美。如果学生对作品不理解而让他们单一重复的听,那是劳而无功的。我在给学生欣赏音乐时,有意识地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等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有了一种“美”的感知和冲动。
  例如我在给学生欣赏《黄河船夫曲》时,首先给学生勾画出一幅“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船夫在暴风骤雨中搏斗,粗旷奔放的劳动呼喊声和歌声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风和日丽、电闪雷鸣都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大自然的变化多端才具有魅力和神韵,一成不变的事物只能给人以呆板和僵化的印象。船夫们坚忍不拔、奋不顾身地与风浪搏斗,体现了人们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度、广度,发现美,从而使学生能欣赏、会欣赏。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享受到美,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美的升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勇于探索的思想渗透。
  在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美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验和品位“音乐美”,这种体验我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唱,可以动。例如我给学生听莫扎特的《摇篮曲》时,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新境,回忆小时候妈妈催你入睡时的情景和唱过的歌。在听的时候,有的学生伸出双手随音乐轻轻摇动,仿佛在摇着摇篮,有的同学则露出甜美的微笑,仿佛回到了儿时,体验着从母亲心头抒发出的那份对自己的深厚情感。
  音乐之美正如古诗所描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前就建立了文明。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学习传统文化是我们永远的课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从小培养中国青年的传统文化意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 传统文化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