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维度下的技术表达——现代奥运会主场馆设计趋势研究

来源 :建筑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使奥运场馆设计这个课题再次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追溯体育建筑的源头,可以发现体育建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文化与技术融合的产物。通过分析现代奥运会历史上东京1964、慕尼黑1972、北京2008、伦敦2012、里约2016五届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特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如何实现文化维度下的技术表达是奥运主场馆设计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其始于文化需求而成于技术表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建筑使用功能与民族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国民心态、社会文化心理的融合,并带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今天居住空间宜居标准中卫生清洁的要求是西方的近现代卫生观念转变的产物.从18世纪开始,“清洁”在身体感知和科学理论的影响下,从讲究礼仪转变为了没有臭味、污物和清洗身
全文以社会空间互化、空间设计和日常生活的问题为缘起,阐述"日常生活:现代化背景下的空间设计与空间实践"国际会议中所涉及的哲学理论、历史分析、文化批评、作品解读、设计
本文主要以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完善其发展环境、扩展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空间、加大政策扶持、
本文是对日常都市相关非正规性的探索研究,即出现于正规城市缝隙之间的空间实践与建造形态。日常都市生活是一种在国家政策与市民举措之间,常规与非常规实践之间的斡旋。日常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 最近拜读了老师的文章《从联想中获得巧思》(数学通报,1991.3.P37),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关于例1:(证明1╱3≤(tg3α)╱(tgα)≤3对任何实数α皆不成立)的
期刊
日常生活是建筑所面临的最基本的状态,然而在现代条件下,日常生活又是建筑师最忽略的一种状态。一方面,当代以资本为核心的项目运作方式,排斥了日常生活作为建筑目标、定位、
从现象观察到价值认知,从设计策略到具体方式,日常世界为阿科米星工作室的设计带来了直接的启发。通过对城乡建成环境的介入式观察,以及在不同项目中形成的设计经验,设计师将
以风车形图解为主题探讨建筑形式生成的内在规律,分别对风车形图解特征与原型进行梳理,从整体渐变、三维旋转、变异操作与群体组织四个方面探讨风车形图解,并结合一系列经典
近年来无论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或是在信号战争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处不在.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