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加热葡萄?你怕是造了个太阳!

来源 :大学·艺考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国产科幻之光《流浪地球》,主角刘户口在地球即将报销之时,想出了一个近似疯狂的解决方案一点燃木星。木星能不能被点燃不知道,不过你可以在家里点燃葡萄。
   曾幾何时,葡萄成了YouTube上的“大明星”。在大量的视频中,“厨房科学家”把一颗葡萄切成两半,只留下连接两边的一小块皮,然后把它放进微波炉。几秒钟后,两颗葡萄碰在一起的地方,就会喷出炽热的烈焰。你不但会失去你的葡萄,还很可能失去你的微波炉、厨房、甚至房子……四舍五入差不多等于造了个太阳啊朋友们!
   这个现象被发现之后一直没有完整的科学解释,直到最近,物理学家阿伦,史莱普科夫(Aaron D.Slepkov)在反复实验后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论。
   过去的理论认为,葡萄是富含钾、钠离子的水果,所以在微波环境下,它的共振热度会比较高,同时连接两个葡萄半球的一小块皮,会更集中产生钾钠离子,导致它们迸发出火焰。然而这个解释并不正确。
   加拿大特伦特大学(Trent University)的史莱普科夫教授推翻了原来的结论,他认为葡萄火焰的关键不在“皮桥”,无论是对半切开但仍“藕断丝连”的葡萄,还是两粒靠在一起的葡萄,都是富含电解质的“水球”,当微波加热时,能量集中到两者的接触点上。短时间内接触点聚集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强大的电场。这强大的电场让葡萄内的离子迅速成为电浆体(plasma),也就是物质的离子态,并释放出光和热。
   史莱普科夫1995年在一个名为《Fun with Grapes》的网站上首次看到这个现象,对此感到非常着迷,在他拿到学位并且有了教职之后,成立疯狂科学:好奇心驱动研究室(Mad Science:curiosity一driven inquiry),而微波葡萄就称为“微波生物光子学”。
   史莱普科夫和哈塔克(Hamza K.Khattak)还有康考迪亚大学的比亚努奇(Pablo Bianucci)从此跟微波炉和葡萄杠上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数的葡萄和12台微波炉英勇捐躯。疯狂的物理学家们给这些为科学献身的微波炉起了名字,什么乔治一世、乔治二世、耶稣、阿伯特、托马斯……简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好消息是,这些葡萄和微波炉并没有白白牺牲。史莱普科夫、哈塔克和比亚努奇的论文《从葡萄间的等离子体现象到水性聚体的微波共振》近日发表在了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实在想不到,连PNAS这么浓眉大眼的严肃学术期刊也开始捧场了。虽然看起来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这当中的含金量可比翟天临的博士论文靠谱得多。
   排除了表面导电性和内部结构的因素,史莱普科夫等人总结出了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被微波炉叮爆:两颗球状、主要成分是水、不能超过葡萄大小、距离够近。
   不止是两颗葡萄,两颗樱桃、鹌鹑蛋、个头稍大的蓝莓、或自制的水凝胶珠,只要两个物体的间距小于3毫米,都可以复制相同的效果。
   史莱普科夫说,这种现像是由含钠和钾的带电分子引发,微波炉开启后,电磁共振效应对高解质的含水球特别有效,会强化微波的效果,然而球型却会把这些微波包裹不会散逸,使内部的微波强度提升,需要找一个出口,也就是两球相接处,于是此处的微波更强,把原来溶于水中的钾钠离子,直接升到离子态,变成离子火焰的形式,这和闪电是类似的。
   微波炉的原理;是食物中的极性分子被微波振荡而发热。因此,在实际使用微波炉时,我们会发现食物不像正常情况下由外而内变热,反而是从内部开始加热的。这也是鸡蛋也在“微波黑名单”上的原因。鸡蛋内部的蛋黄会率先过热,剧烈膨胀超过蛋壳的承受范围,瞬间爆裂。
   不过,不是任何的球状物都会被叮爆,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微波炉的频段里,水的介电常数比较大,即对微波的吸收率很小,可以困住大量微波。两个水球形成了共振腔,犹如一个陷阱,将各自困住的微波在交界处叠加起来。为了证明等离子体共振腔的形成与葡萄的其他内部成分和脉络无关,史莱普科夫等人用纯净水做出了两个大小与葡萄相似的水凝胶珠,用氯化钠溶液短暂浸泡后放入微波炉,果然也发生了爆炸。
   尺寸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微波是一类具有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而电磁波又十分“在意”物体的尺寸。如果你的尺寸比电磁波大很多,那它拿你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你的尺寸与之相近,就会发生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常用的家用微波炉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2.5GHz,根据换算公式可以得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2.5厘米,而在水溶液中是1.5厘米。这个数值就十分关键了,一颗葡萄的尺寸差不多也就是1.5厘米!
   更大的“水球”,比如西红柿,就不太容易威胁到你的厨房了。研究团队分别对微波炉里两种尺寸的水凝胶珠进行热成像分析。两颗直径1.6厘米的水凝胶珠(葡萄大小)在交界处出现了明显的热点区域,而两颗直径4.5厘米的水凝胶珠则出现了几处分散的热点。
   研究了这么久,总算把点燃葡萄的法子弄清楚了。那么这项研究能派上什么用场?还是像“没有太阳光绝对不会亮的太阳能手电筒”一样毫无存在的价值?科学家们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此项研究能作为纳米光学共振现象的模型来研究,更多的是这些原理能用来设计和制作“无源全向无线天线”“高分辨率微波激发和成像”等等。
其他文献
@颜澈   这个问题不在于钱,而在于时间啊!富人和穷人家小孩之间的鸿沟体现在:他们在艺术活动中“非谋生时间”占比的多少啊!注意是非谋生时间!   这个区别根本不在于几万或十几万的培训费啊!亲爱的朋友们!   难道你们以为大学四年学绘画或音乐,自己就是搞艺术的吗?难道你们以为美院毕业靠游戏业影视业广告业糊口,与计算机毕业靠互联网糊口在本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吗?穷孩子一天至少得花8小时谋生糊口,即便你意志
期刊
摄影/ Roger Dean   伦敦时尚学院女装设计2019届研究生毕业展于2019年2月14日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中心展出。参与展出的10位设计师来自时尚设计与技术:女装设计研究生课程(MA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Womenswear)。   这个庄严的建筑,因为这十位设计师的到来而瞬间充满了艺术氛围,十个系列作品是他们研究生生涯里所有学习与探索的沉淀。他们将自己在
期刊
起初,拍照只是拍着玩   我喜欢choKeee的作品。   她的照相机,好似被施以魔法,镜头下的男孩女孩,无论嘴角是否上扬,那一股只属于青春的无比热切和鲜活的生命力都能轻易透过静态的照片,奔涌至你眼前。照片的背景色往往很是明亮,像生长在热带的水果,轻轻一掐就能溢出酸甜的汁液,裹挟着浪漫和绮丽。   从choKeee开始拍照到现在,已经四年了。算是半路出家,音乐专业出身的她最开始拿起相机,只是嘻嘻哈
期刊
2018年9月,台湾金音奖公布的第九届入围名单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新面孔一黄宇韶。刚毕业的黄宇韶,凭借着一张毕业制作专辑《Small Deer》入围“最佳创作歌手奖”“最佳新人奖”两个奖项。低调的黑马没有粉丝扩散,也没有任何媒体宣传,只有上传音乐网站后,几位好友音乐人的发文推荐。   音乐班的刻板眼光   大学就读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应用音乐系,系上让学生选择创作组、工程组、行政组三个组别。三组毕业条
期刊
你扔出苹果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江苏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一名游客乘坐“空中漫步车”游览至棕熊馆上方时,将苹果、胡萝卜投喂棕熊。一时大意将手中的苹果手机扔入馆中。工作人员表示,游客只能投喂园区准备好的食物,禁止投递手机。(据江苏公共·新闻)   这次换手机的借口就很充分了:我把手机给棕熊了,它很高兴地收下了。给熊发手机,是要它们自己喊外卖么?熊说感谢老铁送的手机,加个微信有空常联系。千万别让熊打
期刊
[摘 要]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中的新精神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追寻历史学科中的三维目标?为此,本文结合作者的探索实践,提出了追寻三维目示的策略,追寻三维目标的教学模式,追寻三维目标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 三维目标 追寻 策略 模式 原则  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是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因素,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凸现出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
期刊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偶像”这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在满大街放着周杰伦、萧亚轩、SHE的00年代?还是在那些唱着中毒旋律的韩国组合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又或是在2018年随着那场突如其来的选秀大风崛地而起?大概也没有人说得清了。  2019年才刚刚开始,许多偶像选拔综艺都E探出了头。优酷制作的《以团之名》就打了头阵,先火了一把。里面颜值与实力并存的舞蹈老师王霏霏,更是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可爱
期刊
如果,世界上有个数学公式能指导你怎么寻找灵魂伴侣,你会乖乖按照理论做吗?英国一名数学家就研究出“恋爱方程式”,帮助单身男女找寻另一半。《爱的数学》(The Mathematics of Love)一书作者汉娜·佛莱(Hannah Fry)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应用数学讲师。她提出:你不会和你交往的第一个他或她最终走到一起,第二个,第三个,也不会。你的另一半要在你结识一生中37%的潜在伴侣之后
期刊
01Terms   藺[man]   不光姓“茼”的人很罕见,你甚至查字典都查不到这个“茼”字,除非你能找到一本《康熙字典》,“藺”字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明帝太和年间出版的《埤仓》一书。据此可以推断,造出茼字作姓的时间应该在三国以前的东汉末年,萵氏先人为躲避战乱而造。“藺”字上面为草字头,表明自己是“草民”中的一员,下面由“门”和“口”组成,口为人口,门为门路。意喻隐藏在民间的家人,定会门路畅通,
期刊
近年来,谈到最火的化妆品,想必你一定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口红”二字,亮红、橙红、水蜜桃红、枫叶红……能否成功辨认各种各样的红更度成为了判断此人直男与否的标准。而最火的护肤品,面膜可谓是在众多产品中独领风骚。美女们爱在敷面膜时来一张美美的自拍,众多名人也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诉说自己的敷面膜心得,甚至坊间流传有明星一年敷700张面膜……从国际一线品牌到微商黑心小作坊,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面膜广告也都在告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