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Nano-OMMT/IFR/PP阻燃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分析

来源 :塑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799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波法剥离蒙脱土并将其进行有机改性,制备出二维纳米有机蒙脱土,再将其与膨胀阻燃剂、聚丙烯复配并制备为阻燃型聚丙烯复合材料,并经由阻燃特性实验优选出阻燃型复合材料的最佳组分.通过DSC对不同组分的阻燃复合材料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的结晶度与降温速率成正比,同时结晶存在固有缺陷;纳米蒙脱土可有效提升聚丙烯的结晶度,但对结晶速度和完善度提升有限;3%的二维纳米有机蒙脱土大幅提升了聚丙烯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完善度,其中当降温速率为5 K/min时,纯聚丙烯的结晶度仅为35.5%,而含有3%的纳米蒙脱土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为59.8%.
其他文献
为提高抗凝冰剂的缓释性能并解决废弃塑料逐年增多的问题,采用废弃ABS作为原料,添加复合溶剂使其溶解,溶剂比例DMF∶NMP∶乙酸乙酯为3∶1∶1,经改性处理后再对粒径为4.75 ~9.5 mm的粗盐进行包膜,自然固化制备抗凝冰剂.研究表明,当溶解温度为40℃,包膜液的浓度为0.1 g/mL时,在粗盐表面包2层膜后的抗凝冰剂的缓释效果更佳.包膜液中添加弹性体可以增强膜的韧性,掺加ABS高胶粉、SBS、TPU、PMMA弹性体改性剂能够提高抗凝冰剂的缓释性能,其中,添加量为9%的SBS缓释效果最佳.在包膜液中添
利用纳米氧化锌和b树脂对LDPE树脂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流延方法制备钠米氧化锌/b树脂改性薄膜,然后,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透气透湿性能以及抑菌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可以使薄膜的抑菌效果、力学性能及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薄膜的光学性能、阻隔性能大幅下降.随着b树脂的含量不断增大,薄膜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不断降低,阻隔性能及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纳米氧化锌和b树脂的添加量分别为1.5%和3%时,改性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分别降
针对深度学习中图像识别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集,同时由于受花朵的花期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收集到足够用于训练的样本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的花朵识别分类的方法,达到在少量数据情况下完成模型训练的效果.首先将收集的花朵数据集图像进行随机剪裁和归一化处理;其次在ResNet34(residual neural network)网络模型中进行迁移预训练,通过调整超参数和训练批次得到精确度较稳定的预测模型,达到对新的花朵图像进行准确识别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迁移学习训练后的ResNet34深度神经
采用微波工艺剥离出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将其与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仪表征了具有代表性的4组材料的热降解过程,分析了微波工艺与组分配比对聚丙烯阻燃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纳米蒙脱土添加量的最佳配比.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研究了4组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机理.结果 表明,2种方法均证明了微波剥离并有机改性的纳米蒙脱土大幅降低了膨胀阻燃剂成炭反应的能垒,并且明显提升了成炭品质和重量,其最佳微波工艺为阶段1微波功率为800W,持续时间为5 m
传统网络路由协议优化方法中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影响网络通信的连贯性,为提升优化效果,设计了基于距离测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优化方法.分析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特点,以此特点为基础,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均衡路由协议分簇各环节点能量,提升网络节点存活性能;基于距离测算构建无线传感网络优化模型,降低节点能量的消耗,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优化.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新方法的优化效果更佳,该方法在数据包传输中性能更优.
由于工业爆破中炮孔填塞材料在施工工艺和设备设施上受到限制,为了开发新型的炮孔填塞材料,在聚氨酯体系中加入硅酸钠溶液进行改性,研究了硅酸钠溶液含量对材料表干时间、固化时间、发泡倍数、泡孔形态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改性后聚氨酯材料对封孔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硅酸钠溶液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表干时间、固化时间、发泡倍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泡孔孔径、泡孔密度、泡孔分布均一性下降,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当硅酸钠溶液添加量为1 g时,固化时间缩短到约20 min,发泡倍数35倍以上,泡孔均匀致密,热稳定性提高约
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二乙烯苯(DVB)作为改性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研究改性剂对PMMA耐热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维卡软化点测试等方法测试PMMA及改性PMMA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耐热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DBP改性PMMA的分子链运动能力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维卡软化点分别下降了 7.5%、9.4%;DVB能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当DVB含量为5份时,PMMA的分解温度提高了
为探究新型污染物氯霉素类抗生素对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的影响,构建了批式生物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氯霉素(CAP)对生物脱氮的影响.结果 表明,CAP的存在抑制了脱氮效率,且当CAP的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81.3%和61.2%,仅为空白组的88.1%和77.9%.CAP存在提高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且CAP质量浓度越高,EPS的含量提高越明显.CAP显著降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降低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此外,CAP的质量浓度影响脱
采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的碳纤维(CF)和煤粉(Coal)作为导热填料,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Coal/聚烯烃导热复合材料,分析了 C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F的含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导率均达到最大,与填充前相比,分别提高了 27.6%、17.8%和61.2%;热导率的实验结果与Maxwell-Eucken模型预测结果相匹配;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热重曲线和微商热重曲线向高温区移动,降解峰变宽,聚合物最大失重
地外天体的采样是未来深空探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与近地轨道任务不同,地外天体采样在任务执行期间通常会受通信时延大、能源有限以及非结构任务执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地面系统无法实时支持,需要航天器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力,但另一方面航天器上系统计算资源有限,任务环境有较高的不确知性,导致航天器上全自主设计复杂且可靠性低,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地面系统决策支持,两方面相互矛盾影响并阻碍了任务的顺利实施.针对此,通过分析地外天体采样系统及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设计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外天体采样柔性系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