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东长安街进入王府井大街没多远,偏安于大街西面一角的便是王府井小吃街。它北面紧挨商场,门口南侧墙上贴着巨幅品牌广告,前方正对着的黄金位置也都被醒目的广告牌瓜分占据,对面街区自南向北依次排开几家老字号的店面……倘若身临其境,这大概是一种共同的观感——在这条寸土寸金的商业街上,小吃街更像拼贴在一片现代繁华中的怀旧符号,显得局促和唐突。这似乎暗合了小吃的生态。相比自身的发展现状,它的象征意义更为光鲜亮眼。无疑,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草根食品——草根的特性之一,便是小吃风行。在北京,于故宫、颐和园这样的古迹之外,大抵最可以吸引人的,便是北京小吃。北京的美味吃食在街头,在民间,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总会被人发现,并广为传播。小吃之美好在于用心,其间有人情,也有故事。在这个日渐膨胀的移民化城市里,北京小吃已经式微——老手艺在消逝,老店铺被拆迂。如今的北京小吃,更像京城游的一部分,打包放置在一起,被展览,被消费。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小吃迅速融入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年轻人热衷于麻辣烫、烧烤、米粉……这些小吃在城市里遍地开花,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北京小吃"——或者说,它们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口感。然而,很多北京人依然怀念那传统的美食,怀念老北京的那种气氛、老理儿、范儿、讲究捌饬以及待人接物的种种。小,是美好的。小,也是蕴含大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