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姐妹染色单体分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验证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检测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疑为MDS的50例患者分别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法(BrdU-SCD)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0例中32例(64.0%)SCD延迟,对照组中1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全部延迟,非恶性血液病中仅2例(10.5%)延迟,而4例正常人中无一例延迟。MDS与AML、正常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其他良性增生性贫血之间的SCD延迟率及平均细胞周期时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正常人与AA、其他良性增生性贫血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随着MDS病情进展,细胞周期时间逐渐延长。50例中24例(48.0%)检出克隆性核型改变。按FAB分型不能确诊为MDS7例中6例有克隆性异常。SCD正常组和延迟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8%和50.0%(P<0.05),白血病转化率分别为5.9%和16.7%(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和8个月(P=0.051)。结论 骨髓细胞SCD检测对MD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N-乙酰化转移酶1(NAT1)各等位基因型及其与散发性大肠腺癌(SCRAC)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检测中国湖北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101例、SCRAC患者104例的NAT1基因多态性。结果 (1)NAT1等位基因10(NAT1*10)频率在SCRAC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及老年SCRAC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
糖尿病药物常常被不适当地开成处方药
期刊
目的 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将活动期DU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10mg/d)治疗组和奥美拉唑(20mg/d)对照组。2组均服药7d。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的腹痛、反酸、腹胀和嗳气症状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了108例和103例患者的观察。治疗组的腹痛平均消失天数为(3.1
基因休眠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期刊
危重患者输血可能增加死亡的危险
期刊
Wegener肉芽肿病伴肺和消化道出血一例
期刊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血脂异常已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这些疾病致病机制中的核心问题,胰岛素抵抗(IR)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已逐层显露,实质上,IR是众多代谢性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始动因和致病基础。
期刊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综合分析20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改变及神经肌肉活检的病理特点。结果 腓骨肌萎缩症的1、2型在临床表现上基本相同,但神经电生理改变及神经肌肉活检的病理特点明显不同。16例CMT1型(肥大型或脱髓鞘型)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脱髓鞘,4例CMT2型(轴索型)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和轴索变性。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肌肉活检对
患者女,72岁,家庭妇女。因“阵发性晕厥2d伴解黑便1次”入院。患者于2002年4月24日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伴神志不清,流汗,小便失禁,后自然苏醒,无抽搐、发热及呕吐。急诊胃镜检查: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胃窦憩室,胃黏膜贫血相。予补液,抑酸治疗。次日再发晕厥4次,并解黑稀便1次,量约150g。伴烦躁,出冷汗及神志不清,在门诊测血糖浓度为13.0mmol/L,Hb 49g/L,血压为170/90mm
期刊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156例,对IRA行直接PCI。随访1~12个月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75岁组较<75岁组中脑卒中比例较高(p<0.05),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共随访145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