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我国的历史上流传许久,蕴含着我国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精华,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剪纸艺术中充分表达出人们的情感,蕴含着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在近几十年中,我国的剪纸艺术面临着许多发展挑战,由于剪纸市场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生存空间变得狭小,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剪纸内容题材陈旧,并且剪纸技术只有老一辈人有高超的技艺,年轻一代人并不能完全继承传统剪纸技术,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剪纸艺术面临的种种挑战。本文主要对我国剪纸艺术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应对措施,能让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我国更好地传承下去,拓展剪纸艺术的生存空间,让其在我国甚至是全球绽放光彩。
  【关键词】 剪纸;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79-02
  一、引言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质朴的艺术气息,它诞生于我国古代民间,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它已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于剪纸艺术,应该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如今剪纸艺术在我国面临着种种挑战,其发展遇到种种障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自媒体互联网发展迅速,民众更多的是倾向于短视频等快餐式消费,比较注重感官的体验,对于传统剪纸艺术缺乏接触度,并且由于传统剪纸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以及内容都比较落后,单一,加之近些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剪纸艺术的发展在我国受到更大的冲击,其生存空间被大大的挤压。因此,传统剪纸艺术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与时代进行融合,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我国传统剪纸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及其在未来如何能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有效对策,从而让统剪纸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弘扬我国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二、剪纸艺术面临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一种,是一种代表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它能充分表达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剪纸艺术在如今还是有许多发展机遇的,例如,它可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去见证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也可以通过在全国各地开展剪纸展览,从而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剪纸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让那些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
  其次,剪纸艺术也面临种种挑战,剪纸作品面临产权危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老一辈人有比较高超的剪纸技艺,他们这一辈人对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低,因此,对于创作出的剪纸作品,也没有注册相关的产权证明,另外,由于剪纸作品的复杂性,更使得那些侵权者很容易就对原创作者的剪纸作品进行剽窃,往往只需要稍微改一下剪纸作品的图案,就能进行作品的盗窃,这将严重损害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我国政府对于剪纸艺术的支持力度不够。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有所提高,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很好的完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还是比较匮乏,这都会让那些剪纸艺术的从业者对于剪纸作品的知识产权无法很好地维护,而屡次被剽窃作品,也会影响剪纸从业者的创作积极性,除此之外,政府对于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扶持力度不高,就算政府在这方面有相关的资金扶持,但监督力度相对校低,因此,即使有相关的专项资金,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剪纸艺术的有效发展中,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从业者对于剪纸艺术的热爱程度。
  剪纸艺术内容的滞后性。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剪纸技术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大,消费者对于剪纸依然留存着传统的观念,并且我国剪纸艺术中还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剪纸艺术的内容往往都存在滞后性,内容得不到创新,从而使得剪纸作品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剪纸艺术得不到有效发展。
  剪纸作品本身的约束性。由于剪纸作品本身材料的限制性,如果得不到有力的保护,它很容易会被破坏掉,纸张比较脆弱,且不宜易保存,这也是传统剪纸艺术得不到很好发展的问题之一,其实剪纸从业者能够创造出很好的剪纸作品,剪纸作品由于本身材料的约束,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破坏,这也很可能让原本剪纸作品的爱好者的兴趣大大降低。以上这些都是现如今我国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只有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让剪纸艺术得到傳承。
  三、非物质化遗产剪纸的创新与传承
  (一)政府应重视剪纸艺术
  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因此,剪纸艺术要想在未来得到很好的创新与传承,政府层面应该加大关注度。政府应该在剪纸作品的知识产权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剪纸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原创作者进行有力的创作,政府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剪纸作品,不管是著作权还是剪纸作品的专利产权的保度都要提高,让剪纸从业者感受到自己的原创剪纸作品在法律层面中是得到保护的,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剪纸作品的侵权行为也必须进行严厉的惩处,还要相应提高剪纸传承人本身的维权意识,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提高剪纸从业者在剪纸艺术中的创作热情,从而加快剪纸艺术在我国的传承与创新。
  (二)促进剪纸作品的时代性以及先进性
  剪纸艺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更好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剪纸作品本身内容的创新。剪纸作品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剪纸作品题材的来源也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剪纸题材也都是经过剪纸从业者对于生活事件的提取,这与从业者的社会认知,生活感受以及审美诉求都是离不开的,并且剪纸作品与从业者的生活环境以及地域文化、时代风情都是相关的,传统的剪纸作品都与人们的农耕生活风俗礼仪以及神话故事相关,其表现形式多以花草虫鱼,家禽以及神话人物的表现形式出现,这些剪纸作品在如今也很受人们的欢迎,但这些传统题材与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都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剪纸作品在内容上必须得到创新,内容得到改变,才可以让现代年轻人产生共鸣。在剪纸作品中可以加入现如今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时尚前卫题材,例如个性化的人物剪影,以及游戏人物题材,并且剪纸作品中也可以体现时代性,剪纸从业者可以在剪纸作品中加入环保题材或文明婚丧题材等,这些都很契合如今的时代进程,通过这些内容上的创新,能够很好地让剪纸作品融入时代,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以及发展。   四、非物质化遗产剪纸文化以及衍生品应用
  (一)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满足较强的艺术性,此时,需要在现代化包装的基础上,提升古典韵味,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将剪纸艺术应用到包装设计当中,展现较强的流线形式,提高包装设计的灵活性,赋予产品设计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灵魂。在剪纸文化进行构建的时候,需要将现代化的文化元素与剪纸艺术相互融合起来,不仅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还可以创新出花剪纸文化艺术特色。例如:某茶叶的包装设计当中,就可以使用剪纸的方式,提取剪纸元素,在经历过创新处理之后,就可以展现品牌产业的醇香,让剪纸艺术更加的美观与实用。
  (二)在书籍装帧上的应用
  在使用书籍装帧设计的时候,把书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内涵展现出来,传递较强的艺术美感。另外,书籍的装帧的方法中存在很多种类型,不管是何种方式,都可以使用到剪纸文化当中。使用各种文化纹样,丰富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内容。例如:十二生肖书籍装帧设计、京剧人物书籍装帧设计、历史人物书籍装帧设计等。在进行内涵表达的时候,还可以在剪纸的文字、剪纸的色彩、剪纸的材质、剪纸的图像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例如:《红楼梦》的书籍装帧设计当中,就使用了“金陵十二钗”的造型艺术,展现书籍装帧的古代与现代化的结合意识,提高图书的品质,促进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承。
  五、小结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國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国几千年民族化的精髓所在,因此不应该让剪纸艺术没落,要根据其面临的种种挑战,充分对其发展的路径进行改革,通过种种方法来传承以及保护好剪纸艺术,这也是保护我国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让剪纸艺术更好地被接受和认可,通过各个途径让剪纸艺术更好地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让其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左洪芬,孔凡栋.数字媒体时代胶东剪纸创新发展及传承思考[J].服装设计师,2021,(06):114-118.
  [2]张宇.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108-109.
  [3]方琳宇.浅谈剪纸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福建剪纸为例[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0,(05):70-75.
  [4]张朝晖.新时代民俗剪纸的创新与传承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05):48-52.
  [5]曹敏.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09):54-55.
  [6]韩慧荣.京派剪纸传承与创新探索[J].艺术教育,2020,(09):179-182.
其他文献
【摘要】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出兵朝鲜,中国将这次战争记载为“万历朝鲜战争”。中朝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朝鲜多次派使进京辩诬,最终解除信任危机,联合抗敌。本文从“万历朝鲜”战争中的“辩诬”为出发点,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理清信任危机的缘由以及朝鲜的应对措施,解读中朝封贡关系。  【关键词】 万历朝鲜战争;辩诬;朝贡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承续了龚自珍、王韬、严复等人的民族自我反思精神,在构建现代国民性方面有破有立,代表了他所处时代知识分子的思考高度,对五四启蒙主义运动有较直接的启发。梁启超以国族为本位的新民思想和鲁迅等人的“任个人”启蒙思想有别,是现代思想史上不可忽略的“历史中间物”。  【关键词】 梁启超;新民;个人;历史中间物  【中图分类号】B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北里志》中描述的诸位女妓属性为官妓还是民妓,向来存在争议。其究竟是何属性,是否具有商业性特征,对于完善唐代娼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北里志》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成书时间、平康妓坊的组织管理与经营方式等方面来具体分析,可看出北里妓与官妓群体有很大的不同,已具有市井民妓的特征,其应是从官妓向市井民妓过渡的状态。  【关键词】 晚唐;北里妓;商业性;市井民妓  【中图分类号】K242
期刊
【摘要】 传统的手工技艺,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传承和保护的对象。近些年来,在西河古镇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在市场经济中遇到许多困难,民间手工技艺已经难以继续传承下去,有的甚至濒临技艺绝迹、失传的境地。本文从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现状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访问记录,总结出西河古镇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利于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有效建议和举措,也为
期刊
【摘要】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根源,为人们指明了未来社会的前进方向。唯物史观在其产生和演进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晚年对于人类学问题的思考,对于东方社会道路的思考等使历史唯物主义得到发展,并更加完善。对马克思晚年
期刊
【摘要】 电影艺术是一门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对于一个电影来说,故事的内容很重要,但是讲故事的方式更加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电影戏剧的叙事结构进行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 电影;戏剧;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42-02  电影戏剧的叙事结构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电影的总体架构方式,被称
期刊
【摘要】 裴氏家族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不仅家门显达,更是贤能辈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综观裴氏家族松柏常青的根源,在于其家风严谨,以“孝”定基,以及诗书传家的文化脉络。本文通过探求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缘由,寻求家风的当代价值,为现代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理论传承。  【关键词】 裴氏家族;家风;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B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期刊
【摘要】 美国黑人奴隶叙事自诞生就承载着抗争的使命,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文学形式,而逾越则是一种抗议或反抗的叙事形式。作为奴隶叙事的经典之作,《道格拉斯自述》蕴含精湛的逾越叙事艺术。从生而为奴到民权斗士的叙事体现了身份的逾越,对宗教神圣性和邪恶性的力量转换完成了信仰的逾越,文类的杂糅叙事开辟了黑人主体性书写的新境界,逾越是道格拉斯进行权力争夺和种族发展的核心策略。道格拉斯的逾越叙事并非表象所示地对
期刊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属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被现代人所忽视,看不到传统文化散发出的光芒,因此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保护力度展开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 后过程考古学是脱胎于后现代思潮下的多元、批判的西方考古学理论。它与过程考古学这样封闭的、功能主义的考古学理论形成了一种争论的学术氛围,这不仅仅在考古学中起到了推进作用,也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后过程考古学中的开放而充满批判主义的思想对当今文化遗产事业有很深刻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后过程考古学;文化遗产;考古学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