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茧”与“双田”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点》杂志社达舒总编:
  你好!看过今年第8期《焦点》,感到欣喜。这一期《焦点》所以吸引读者眼球,一般可能以为是漂亮的封面。确实,《焦点》的封面,每一期都很漂亮。不过,现在刊物封面的美眉太多了,见多不怪。
  第8期《焦点》,吸引我的是“春茧”与“双田”。“春茧”是2011年8月12日23日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深圳湾体育中心,一体化的设计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置于一个白色的巨型网格状钢结构屋面之下,线条柔美的屋顶犹如破茧而出冲向世界的运动健儿的孵化器。构思新颖,造型独特,其视觉震撼力远比“鸟巢”有过之而无不及,使不在深圳当地的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深圳大运会已经创新多项历史记录。75枚金牌、145枚奖牌,继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综合性赛事上又交出一份华丽答卷。它不仅超过2001年北京大运会54金的中国历史最好成绩,更刷新前苏联在1973年创造的69金的单届大运会金牌记录。
  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13年7月6-7月17日在俄罗斯的喀山市举行,喀山市为此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深圳学习取经。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深圳)把大运会办成了奥运会水平。
  “双田”是指今深圳市盐田区大鹏湾梧桐山的三洲田村及其附近的盐田港。1900年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三洲田村发动武装起义,是为中山先生发动与领导的辛亥革命11次武装起义其中之二,史称“惠州起义”(又称“庚子首义”)。“庚子首义”是中华民族发出不甘沉沦、奋起自救的第一声呐喊,是无数志士仁人为实现强国之梦而前赴后继所洒下的第一滴热血,是百年来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现代化蓝图的第一笔勾画。……这一笔勾画,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远悠长的墨迹,也使三洲田村彪炳千古!(正是《焦点》告诉我,现今深圳市盐田区是当年“惠州起义”发生地。)
  梧桐山南麓的盐田港湾,依山傍海、水深浪平,是建造深水港的绝佳之地。早在20世纪初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中,先生就提出在盐田建造深水良港的宏伟构想。如今,盐田港已经跻身于国内四大集装箱港口之列,正在向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标快速迈进。
  孙中山改造传统社会、建设现代国家的思想理论及其伟大实践,不仅成功地使中国发生历史性质变,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初步转型,而且对于其后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进程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后人继续前进的可贵的政治遗产和思想资源。深圳“双田”,堪称中山先生改造传统社会、建设现代国家的思想理论及其伟大实践的见证,其历史意义无与伦比!
  于是,我想到如下三点建议:
  其一、深圳市在三洲田村和盐田港湾树碑勒石、立此存照,以昭告天下、泽被后代;
  其二、《焦点》聚焦古今中外艺术珍品,更应聚焦当今中国重大事件,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的深圳大运会,如百年辛亥革命圣地“双田”,以提升刊物自身人文品位与历史价值;
  其三、时下流行词汇“北上广”,意即著名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论,现如今应改为“北上广深”,“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同济大学中国文学中心研究员 柯平凭
其他文献
曆史的荧光中,他们成为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从远古一路走来,游走在西北和西南,最后沿着金沙江向南迁徙,他们逐水而居,栖息于金沙江流域与云南当地汉文化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滇文化。古滇境内河川纵横、土地肥美,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成为羌氐和巴蜀汉文化的交汇点,也成为古滇文化的摇篮。  羌氐文化是长江文化的开篇。曆史就像一个影子,使羌氐——滇文化笼罩在一片曆史迷雾中。因此,比起人们熟知的巴蜀、荆楚和
期刊
三、朝辞白帝彩云间    回望奉节,就是同望历史。  船过三峡,游人几乎都要登白帝城——这是瞿塘峡外一座飞峙江边的小山。  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便写绝了这里山水形胜。  俯瞰长江,遥望夔门,云海波涛,子规啼归。其实,白帝城只是奉节的一景。  白帝庙里有一组雕望,再现刘备永安宫托孤时的情景。出自当代艺术家之手,雕塑很现代,也很逼真。确实,奉节的历史绕不开三国——虽然这里的文明史要悠久得多。  可
期刊
洪荒四野。一元复始,四象重生。任岁月以河的方式流淌,以黑与白的方式流淌,金沙江,这远古生命的流脉,一泻千里,蜿蜒着一根龙骨的形象。衍生出元谋人,衍生出古人类第一缕生生不息的炊烟。  滔滔江水带走历史的尘埃,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神奇。自然、生命,一次次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江水汇集,滚滚不息,留给这片土地的是雄伟、宏大和它不可思议的魔幻魅力。喜欢元谋,因为它的壮美,更因为它代表着厚重,因为地底下沉睡了
期刊
江水奔腾而过,穿过虎跳峡,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后平静地流淌。金沙江上游的羌氏和中游的滇蜀文化在这里汇集,东巴韵律萦萦绕耳,浪漫的歌声也在回荡,往昔今日,束河古城流水不止,传说不绝。    束河阳光    第一次到束河只停留了两个小时,沿着老城区走了一遭,留下几张令人回味的照片。因为躲开了大研古城中嘈杂的人群,来到这里,感到格外的清静,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哗叫嚷,也少有游客此起彼落的相机快门。暂别了户外远足
期刊
黄鹤楼容纳了太多别离的故事,容纳了太多深情的咏叹,如果感觉到累了,他就往蛇山之巅一站,随手把几页残破的纸张洒脱地丢入滚滚东去的长江,平静地看着江面卷起一个浪花,又一个浪花。  静静地,恰似超然脱俗的世外高人,看惯了荆楚大地云卷云舒:默默地,仿佛历经磨难的贵族后裔,听惯了滔滔江水如泣如诉。从崔颢洒脱的诗句里流淌出来的千古神韵,让黄鹤楼巍然屹立在了每一个中国文人的心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
期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果长江是一首交响曲,那么进入三峡就开始了它最华采的乐章。三峡在整个长江文化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峡对于长江文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纽结,它打通巴蜀荆楚,形成了沿江上下流域独特的羌氏、巴蜀、荆楚和吴越文化。将几个封闭孤立的文明联接起来,造就了整体的长江文明。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期刊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当年靠海,地处在河海之间。  5000年前这里的人类已知道如果不想吃咸水,必须有一个自己建造的水井。  1200年前这里的人们更是在海水和内河之间,筑建堤坝,防海潮和江洪。  当年的它山堰与鄞江就书写了这些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    鄞江,有许多迷人的景点。  周末,去鄞江边的栲树林度假,享受那天然氧吧的身心涤荡,是我一直的向往。早几年前在宁波为它山雕刻艺术博物馆的筹建开会时
期刊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期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村落的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人类的状态。  临行前,总编给了个硬性任务,写一篇河姆渡的文章。这期《焦点》的题为“文明从水源走来”,河姆渡为长江水系中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和宁波鄞江的采访正好是个组合。  绵延的绿意伴随
期刊
似乎,他们的时间只是用来消磨的,岁月悠长,时代变迁,他们始终保持着不变的生活方式。悠闲是他们的习惯,也是他们的传统,也正是这份悠闲,怡养了他们固有的饮食文化。  每次经过成都只有一个理由:中转。去川西、川北都要从这里转车,偶尔有一天半天的停留时间,走街串巷,尝尝街边的小食,品品路边的碗茶,听几声四川人发出的吆喝声,不管是友人间的漫话闲聊还是街边发生摩擦后的谩骂争执,乡音俗语中无不体现出他们的幽默。
期刊
隆重的舞龙比赛已拉开序幕,接着还有腰鼓比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大型传统古装越剧最让老百姓开心。老戏新戏一起唱,每天都是好戏连台,百姓们过足了戏瘾,也让“十月十”庙会的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鄞江“十月十”、“三月三”、“六月六”庙会,距今已有1171年的历史。  鄞江庙会又称它山庙会,是北宋时期民间为纪念它山庙神而形成的,每年举行三次。其中以“十月十”庙会最为隆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庙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