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的后花园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所谓美丽的地方,也许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想去第二次的念头,但也有些地方,因为它的神奇与魅力,却让人流连忘返,总有常去常新之感!阿勒泰小东沟,就是这样一个被“鸟人”视为圣地而又百去不厌的地方。


小嘴


岩雷鸟(雌鸟)

  周末,受朋友之托,我与摄友活佛大哥陪同两位内地鸟友前往小东沟,拍摄目标拟定为:岩雷、小嘴鸻、高原岩鹨等,当然,如果能拍上其他特色鸟更好!
  阿勒泰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和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使其成为新疆鸟类资源的富集区之一。在“阿勒泰地区拍鸟第一人”张国强先生编著的《阿勒泰野鸟》一书中共收录了当地342种鸟类,大约为我国鸟类的五分之一。我国许多鸟类仅在这个地区才有记录,如:岩雷鸟、西方松鸡、阿尔泰雪鸡等。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爱好者不远千里、万里来到阿勒泰观鸟、拍鸟。
  下午4点出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乘车顺利到达拍摄点山下,带上装备徒步登山近一个小时才真正到达目的地。


鸟与人

  即使到了拍摄点,拍摄目标也不会如约出现,经验告诉我,如果能在一小时内找到或发现目标就算是很幸运了。运气差的时候,空手而归也不为奇!
  时间宝贵,我们4人迅速“一”字排开,在目标可能出现的区域内开始探宝似的仔细搜索,不经意间,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太阳由强变弱,又西下泛红,可高原上的神奇宝贝儿始终不肯露出芳容。焦急、失望与无奈的表情已悄悄挂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坚定信心,绝不能空手而归让远道而来的鸟友失望!我边想边加快了脚步,同时不停地扫描着周围的每一块岩石,因为此时岩雷鸟的羽色与周围花岗岩的颜色几乎一样,如果它不移动,即使站在你面前也可能不被发现。


爱鸟护鸟的拍摄者

  就在眼睛酸涩,已出现视疲劳症状时,不远处似乎站了个小活物,一动不动。当它出现在我的镜头里时,才确定是一只雄性的小嘴鸻正在恭候我们的到来。小嘴鸻是小东沟的夏候鸟,栖息地和繁殖期与岩雷鸟基本一致,但我近几年一直没能拍上它的雌鸟。雌鸟羽色比雄鸟更鲜艳,幼鸟也是第一次邂逅,如此看来,雌鸟在育幼期更易发现和接近。所以,此次小嘴鸻对我来说又是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我赶紧示意附近的鸟友,同时蹲下身子慢慢向它靠近,并仔细观察着周围。在一块岩石的阴影下,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最终被我发现,同时它也发现了我,迅速向坡上方向跑去。就在我起身欲追时,又有几只大大小小的小嘴鸻东跑西窜出来,共三只成鸟和三只幼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群高原上的小主人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主动摆出各种姿势。我们时而趴着时而跪下,在它们面前忘我地投入到拍摄状态中,顺光、逆光、侧逆光,站姿、跪姿、卧姿全部上!
  不知谁喊了一向:“差不多了吧!抓紧时间再去找找雷鸟吧。”这时大家才像从痴迷沉醉中醒来似的,调整状态,随即投入到雷鸟的寻觅中。也许是心情好的原因吧,每个人的脚步都显得轻盈飞快,而且都是信心十足的样子。


柳雷鸟

  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听到活佛大哥的喊声,紧接着就看到一只雷鸟“嘎嘎”地叫着从他身边飞出来。根据它的叫声,我和活佛大哥判定,是柳雷鸟出现了!于是大家迅速向它飞出的位置靠近,发现一只羽翼已丰的当年幼鸟正卧在石头旁的草丛里,几只镜头不约而同地对向它,快门声随即响起。这时旁边又忽忽啦啦地飞出三只,把全神贯注拍摄的我们都吓了一跳。原来与我们无意中相遇的是柳雷鸟的五口之家。真是有心拍岩(岩雷鸟)岩无影,无意拍柳(柳雷鸟)柳成群!虽然拍摄时间很短,但每个人都记录了无与伦比的美丽瞬间。
  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这次的拍摄对我们观察柳雷繁殖与栖息地的变化又提供了新的资料。从近几年我们在小东沟对柳雷鸟的观察与记录发现,柳雷鸟的繁殖地较岩雷鸟海拔低,但随着幼鸟的出巢与长成后,它的栖息地将会迁至岩雷鸟的活动区域;与岩雷鸟相比,它相对胆子小、更惧怕人类,往往在发现它的同时已经大声鸣叫着飞走,所以在非繁殖期较难拍到柳雷鸟。
  当一轮明月挂在小东沟湛蓝的天空上时,我们鸣金收兵。十点半安全返回,市区已是灯火阑珊。七个半小时的行程,近一个小时的拍摄过程,虽然过程艰辛劳累,但结果却令人开心满意。


岩雷鸟开屏(雄鸟)

  自2012年开始拍鸟观鸟以来,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个兴趣爱好中,一年四季,无论严冬酷暑,只要走出去总有收获与发现。在不断提高自身拍摄水平与观鸟识鸟的能力的同时,我也见证和经历了这支队伍的成长与壮大。随着参与人员的不断增多,有关爱鸟护鸟的宣传与工作力度也随之加大,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也明显提高。每年政府都要组织开展“爱鸟周”活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这些美丽精灵,成为爱鸟护鸟的志愿者,使生活在这片蓝天下的精灵们得到了家人般的呵护。
  神奇美丽的小东沟,一个令“鸟人”永远神往的地方!!
其他文献
今年冬季,新疆冰雪旅游将成为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焦点——9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冬游新疆”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暨第十三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上,新疆推出中国冬季第一滑、“3个100”冰雪旅游体验团活动等,此外,新疆各地还将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共计130余项,推出优惠措施近100条。  中國西部冰雪旅游节暨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是新疆乃至西部地区冬季旅游业的最高盛会。冬博会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成
期刊
摘 要:科克布拉克银铅矿床位于伊犁裂谷之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内,该带与陆相火山热液有关的银铅矿为近年来找矿取得的最新突破。在阐述科克布拉克银铅矿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西天山;伊什基里克裂谷带;加满特银铅矿区;科克布拉克银铅矿床;综合找
期刊
摘 要: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气象及土壤质量等数据,基于综合指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近15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随时间由研究区东北部向西南部迁移;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③该地区生态环境在遭到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或可在3年内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依据则
期刊
裕民的阿克喬克草原,那是天上仙人的宫殿飘落在草原上的一块精美的地毯。每年从春天来临,前来赏花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蓝天白云下的草原在空气里缓缓的流淌着青草和鲜花的气息。  清晨的太阳,从草原的山峦边上冉冉升起,把自身的光芒全部洒在了开满鲜花的草原上。那缕缕的炊烟里伴随着牛羊的叫声,弥漫在整个草原的天空里。  这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春风四月,在草原的很多阳坡面上,那些像星星一样的顶冰花,在融化的雪水
期刊
驯养三五年便放生柯尔克孜族人与鹰的约定  在帕米尔高原,除塔吉克族以外,还有另一个高原民族――柯尔克孜族。  他们的肤色黑里透红,笑意里散发着淳朴的热情,每天的生活围绕着牛羊进行。要想了解这个伟大的民族,就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把坚硬的馕泡进淳厚的奶茶,盘坐在草原或毡房里,听玛纳斯传奇演唱关于这个民族古老的故事……  骑马、猎鹰,是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沿袭一千多年的狩猎方
期刊
摘 要:集中分布于昆仑山北坡2 500~4 000 m高度上的风积土因形成时代新、搬运距离短、成壤作用弱而多为松散多孔的灰黄色粉土或黄土状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叶城“7.6泥石流事件”为近年来日益重视的黄土灾害链发生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案例。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现场调查、走访、高密度电法勘探等技术方法,研究发现该事件从斜坡高位长达10~15 a发育弧形张拉裂缝开始,短时强降雨诱发破坏,产生浅层远
期刊
摘 要:玛尔坎苏锰成矿带沿玛尔坎苏河上游分布,东西延伸超过40 km。该成矿带以石炭系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主,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锰矿带含矿层位稳定,矿体厚度大(最厚30.61 m),品位富(平均品位24%~35%,最高68.5%),矿石矿物以菱锰矿为主,属于低铁中磷类型。综合分析认为玛尔坎苏锰成矿带形成于滨浅海环境,成锰期处于一种安静、还原的水体环境。锰质来源以深源物质为主,与火山活
期刊
乌伦古湖全景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这里,被称为是“离海最远的地方”。于是,看海,成了很多朋友选择旅游地的首选。  最近,有位朋友说,趁着这个十一,想去看海,在海边垂钓,还想去看看壮观的丹霞地貌,还想一饱口福,预算还不能太高??也许大家听到这里都笑了:这样的旅行可能吗?不存在的。  但是,我要告诉你,新疆真有这样的地方,可以满足以上的旅游需求,花费还不高。我要推荐的,就是阿勒泰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东天山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化探补缺采样及对不同时期1∶20万、1∶5万化探数据的收集,对东天山地区元素分布特征及与镍矿有关的Cu,Ni,Cr,Co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中的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图拉尔根、白鑫滩、路北铜镍矿床与不同尺度化探中的异常特征进行总结。区域化探圈定找矿远景区,化探普查寻找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并对其含矿性进行评价,化探详查可直接圈定矿体。通过化探成果数据集成,对
期刊
他们离昆仑山太近太近了,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到石头冰凉的身躯;因为海拔高,他们离天也近,棉花糖似的白云如同轻纱,宛如帽子,就在头上飘悠。就这样,阿尔塔什村被探险家冠以“昆仑第一村”的美誉。阿尔塔什村的长寿老人  巍巍大昆仑,万山之祖,气势磅礴,横空出世,东西绵延数千里,奇峰陡峭,层峦叠嶂,曾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诗篇。不过,他们也只是望山兴叹,站在远处看上几眼,发一点感慨而已。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霍什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