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杂交油菜繁种优势及其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油菜是海东地区的一大优势作物,随着杂交油菜面积的扩大,需种量扩大,对抗逆、抗病、稳产、丰产综合性状表现好的优质种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种子繁殖基地。分析了海东地区杂交油菜繁种的优势条件,并提出海东地区杂交油菜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油菜;繁种优势;栽培技术;海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S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49-01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东北部,全区总土地面积1.32万平方千米,现有农用耕地20.2万公顷,其中水浇地4.47万公顷,山旱地15.73万公顷。全区辖6县105个乡(镇),总人口1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74万人,占人口的87%。本区是青海省人口密度最大,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是本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之一,是青海省粮、油、果、菜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1海东地区杂交油菜繁种的优势条件
  
  本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相嵌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山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6%以上,海拔平均在2 200~3 000m之间。其气候特征是: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有利于冷凉型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海东地区建立优质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有许多有利条件。
  1.1气候条件
  本区属于全国种植业区域上的干旱、半干旱一年一作区,海拔1 650~4 636m,耕作区海拔平均在2 200~2 600m之间,属典型内陆高原大陆型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全区年日照时数2 200~2 800h,年太阳辐射总量586.1~741.1kJ/cm2。制种区年日照时数2 600~2 800h。4~8月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多,对植物光合作用、加速有机物合成极为有利。
  本区年均温2.8~8.6℃,制种区年均温5.2~6.8℃,年较差24.2~26.4℃,年较差相对同纬度地区小,四季分明。作物生长期内日较差12.7~14.9℃,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提高农作物产量。制种区最暖日7月平均气温16.0~18.6℃,最冷月元月份平均气温6~11℃之间。≥0℃的初终日间隔250d以上,积温3 200℃以上,≥5℃的初终日间隔200d以上,积温3 000 ℃以上,≥10℃的初终日间隔150d以上,积温2 000℃以上。就油菜的生长情况看,幼苗期正处于气温较低的春化阶段;花期处于高温期,花期长,且花期雨下降时期,有利于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为制种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花期高温有利于低温敏感性(如波黑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系的不育度,在实践中,我国南方一些半冬性不育系在青海春季播种时,从初花至终花期一般都表现彻底不育,表明了海东地区海拔2 200~2 600m的地带是半冬性、春性甘蓝性油菜最理想的制种基地。
  本区年降雨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年平均降雨量300mm(低温暖河谷地带)至500mm(高寒地带)之间,降水集中在5~10月,约占降水量的90%,夜雨多,占年降水量的56%~64%,降水日数多,降水强度小,有利于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年蒸发量100~840mm之间。
  1.2地理及土壤条件
  育种区选择在本区互助、平安县的中位沟岔灌溉区,海拔2 100~2 600m,四面环山,是育种天然的隔离场所。主要土壤类型为灰钙土、粟钙土和灌淤土,土壤偏碱性,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5%~2.0%,碱解氮120~150mg/kg,速效磷20~40mg/kg,速效钾150~200mg/kg,总体呈缺磷、少氮、钾丰富的特点。经过有机肥和化肥补充后,可满足优质杂交油菜育种的要求。
  1.3水资源及灌溉条件
  本区水资源相对丰富,黄河及其上游重要支流湟水和大通河流经本区,分别流经本区200.4km、100.6km、72.0 km;年平均地表水径流总量22.95亿立方米,黄河虽在本区年均径流171.6亿立方米,但由于河床切割深,利用程度不高。本区现有各类小型水库69座,蓄水量在7 000万立方米,农用有效灌溉面积4.47万公顷。其中667hm2以上的灌区有20余处,可满足育种需要。
  1.4具有制种经验和技术优势
  本区互助、平安等县采取科工贸结合的方式,已从1996年开始与省农科院及湖北、湖南、安徽、黑龙江等地的管商联合进行优质杂交油菜制种多年,常年制种面积153.33~166.67hm2,平均产量1 875~2 265kg/hm2,均比南方诸省制种产量高1倍以上,充分显示了高原高寒区进行北繁制种的明显优势。
  
  2杂交油菜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
  选择小麦、洋芋及豆类作物为前茬,忌连作,也不宜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前作收后,应及时深耕23~25cm,犁地后晒垡,秋后浅耕耙耱,做到土细疏松,地表平整。播种前用土菌消3kg/hm2、辛拌磷15kg/hm2喷施于土表,翻耕入土或拌成毒土施于土内,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及蝇类、跳甲
  等苗期害虫。播前精选纯净、优质、粒大的种子,并晒种1~2d,提前7d用锐劲特拌种。
  2.2科学施肥
  施含钾较多的优质农肥37.5~52.5t/hm2,川水施纯氮165~180kg/hm2,纯磷120~150kg/hm2。半浅半脑地施尿素150~180kg/hm2,纯磷90~105kg/hm2。农家肥、硼肥和磷肥作为底肥施用,氮肥2/3作为底肥和种肥施用,1/3作为追肥施用。
  2.3精细播种
  以日均气温稳定在2~3℃以上时进行播种。根据地力一般保苗30~45万株/hm2,浅山地区播量7.5kg/hm2,半浅山半脑山地区播量6kg/hm2
  2.4田间管理
  油菜幼苗有2~3片真叶时,结合松土、锄草,进行第1次间苗;4~5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定苗),注意在雨天或土壤过湿时不宜间苗,以免土壤板结,影响生长发育。油菜缺苗断垄普遍时要及时补苗或补种;并及时中耕除草。苗期、开花期、结夹期要防治黄条跳甲(又叫“土圪蚤”)、油菜茎象甲、油菜露尾甲、蚜虫、油菜角液螟,用40%乐果乳油按750mL/hm2、50%敌敌畏乳油750mL/hm2,每隔7d喷1次。
其他文献
因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向,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一大趋势,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阐述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设置实时交流系统的作用,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AD)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存在fQRs波分为fQRS波组(n=124)和无fQaS波组(n=92),分析不同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