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相关性研究

来源 :陕西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ari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患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评分结果将70例帕金森患者分为帕金森病患者伴发RBD组(PD+RBD组,n=26)、帕金森病患者不伴RBD组(PD-RBD组,n=44).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评估两组受试者睡眠质量,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受试者抑郁、焦虑状况,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Ⅲ(UPDRSⅢ)、Hoehn-Yahr(H-Y)分期评价两组受试者的运动能力;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帕金森患者伴发RBD的相关因素.结果:PD+RBD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PD-RBD组(P<0.05).PD+RBD组患者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含量均高于PD-RBD组(P<0.05).PD+RBD组患者ESS评分高于PD-RBD组(P<0.05),HAMD评分、HAMA评分高于PD-RBD组(均P0.05),PD+RBD组受试者H-Y分期高于PD-RBD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α-突触核蛋白含量与帕金森病患者伴发RBD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升高是帕金森病患者伴发RBD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以赤小豆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赤小豆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赤小豆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对该法所得蛋白功能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赤小豆蛋白提取工艺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pH>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60min、料液比1:30、pH 9.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83.94%.温度及pH对赤小豆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显著.40、60、30℃条件下,溶解性、持水性和吸油性有最大值,分别为84.87%、2.64g/g
目的:研究植酸除铁树脂的再生条件及再生效果.方法:以植酸中除铁离子交换树脂(HZ503氨基磷酸树脂)作为再生对象,用EDTA为再生剂,探究再生剂用量、再生pH及再生剂流速对树脂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最佳再生条件为,5%EDTA洗脱液用量600mL,洗脱液体积流速2倍树脂体积,洗脱液pH3.5.结论:经过10个吸附-再生循环,树脂吸附性能保持良好.
目的:研究华蟾素联合阿霉素(Dox)作用于脑胶质瘤U251细胞对其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消化处理成3×104/ml的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分四组.阿霉素组分别加入0.10、0.25、0.50、1.00、2.00 ng/ml的Dox;华蟾素组分别加入5.00、10.00、15.00、20.00、25.00μg/ml的华蟾素;联合组加入0.10、0.50、2.00 ng/ml的阿霉素和10.00μg/ml的华蟾素;对照组以同剂量RPMI-1640培养液替换.各组分别培养24、48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5例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将患者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26例、轻度组20例,分析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肺损伤(LI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清VE-Cad、Ang-2水平.并将85例患者中院内死亡的28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剩余57例患者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