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

来源 :科研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创新双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制度环境是激励绿色创新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市场制度环境中,教育扶持、非国有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科技扶持和金融支持对工业绿色创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法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为考察不同地理区位条件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分为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价值共创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和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主题,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前沿与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价值共创主题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并归纳出价值共创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以及内容框架.基于价值共创的前因-过程-结果,本文构建了价值共创研究的知识体系:价值共创的模式与过程、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顾客共创体验和价值共创的结果,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价值共创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较为明显地促进了 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
如何与产业融合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关键.鉴于“万物皆媒”的未来场景,对智能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集群演变和国际竞争态势研究对媒体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都至关重要.本文对2008年至2020年间的专利数据进行检索,鉴别出75 051条德温特专利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采取关键词、专利代码及学科领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智能媒体技术涉及的专利范围;结合时间变迁和聚类分析将智能媒体技术的发展分为平稳、迅速、平缓和迅猛发展四个阶段;利用共词分析建立了不同专利代码之间的共现关系,利用社会化网络分析将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
基于中国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趋同理论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国及三大地区创新效率均存在着显著σ收敛、随机性收敛和β收敛的典型化事实;(2)“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器”,考虑“互联网+”驱动后,创新效率较低地区赶上创新效率较高地区所需要的时间相对缩短了 5年多,收敛速度相对提升了 0.26个百分点;(3)若能充分注重“互联网+”与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等因素综合效应的发挥,则可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驱
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显著影响创新投资,本文使用2009-2017年企业微观数据,基于B-样条展开的非参数分位数模型探究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非线性异质影响,发现:(1)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存在“倒U型”非线性特征,存在适度金融化水平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最大化;(2)金融化在不同分位点存在显著异质效应,表明金融化程度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不同影响模式;(3)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在高分位点对金融化的敏感程度更高,随分位点提高最优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低分位点的企业更多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缺乏创新投入的企业利用金融资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何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基于2008 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全要素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显著提升作用、创新开放广度具有全部中介效应、创新开放深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互联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提升中西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并且,创新开放广度
资源型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特征而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绿色创新则是资源型企业响应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从源头上助力企业节能减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良方.研究利用423家资源型企业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组织环境文化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绿色组织认同正向调节组织环境文化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通过组织环境文化影响绿色创新的间接效应.研
种植历史影响了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不同影响了群体信任进而影响协作创新.文章基于“南稻北麦”理论解释文化差异,使用2007-2014年间16 795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文化差异对企业协作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水稻文化形成的群体信任对企业创新有很大帮助,但是相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正面效应更主要体现在外形设计专利上,尤其是对长期的累积有效专利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小麦文化形成的一般性信任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更有促进作用,并且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有更强的
加强专利司法保护就是激励创新,专利诉讼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专利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00-2018年我国涉外发明专利民事案件为样本,构建动态效应模型,重点考察涉诉后不同规模被告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差异.研究发现:(1)涉外专利诉讼会提升我国被告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而且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2)与专利申请质量变化不同,涉外专利诉讼发起后,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基本不受影响;(3)考虑创新能力异质性,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倒U型增长关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