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展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与肺部炎症直接相关,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与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可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而影响炎症基因的表达.HDAC活力降低可抑制核心组蛋白脱乙酰基作用,开启各种炎症基因转录,诱导皮质内固醇抵抗,促进COPD炎症进展和气流受限严重度,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冲洗液温度变化对经尿道膀胱肿瘤气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冲洗液温度.方法 177例患者分为5组,5组冲洗液温度分别为15,20,25,30和35 ℃.各组的其他治疗相同.每个患者从术后第1天起每天留3次尿标本(8∶00,16∶00,24∶00),行尿红细胞计数检查,取其平均数作为当天的红细胞数.对各组内膀胱痉挛发生的次数、第1次冲洗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值以及术后每天冲洗液的红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致病菌之一.国外婴儿期Hp感染的报道逐年增多,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我们以2005年1月至12月出生的中山市城镇婴儿为对象,研究中山地区母乳喂养与婴儿Hp感染的相关性及Hp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p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在哮喘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国际学者极大的兴趣.随着对肺炎衣原体、支原体与哮喘相关性认识程度的加深,结合众多学者所做的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现将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在哮喘致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临床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致咳嗽,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21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口服ACEI出现咳嗽38例,观察其咳嗽出现的时间、程度等.结果 咳嗽多发生在服药4周内(86.7%),女性患者咳嗽发生率略高于男性;患者多为间歇性干咳,伴咽部不适(78.9%);多在夜间加重,减量使用咳嗽可减轻或消失,对抗生素及止咳药不敏感.结论 ACEI致咳嗽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多数在停药一
目的 探讨阿霉素联合化疗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488例应用阿霉素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其中26例出现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出现心脏毒性情况分别为Ⅰ级16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1例,大部分患者于化疗的第4至第6周期后出现心脏毒性,提示累积剂量是心脏毒性发生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应及早预测心脏毒性的发生,有针对性地消除或避免引起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