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化内镜传统诊治项目开展现状与分析:169家医院调查报告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消化内镜传统诊治项目(常规胃肠镜检查、息肉切除等)开展状况.方法 以国内不同省份的各级医院消化内镜单元(室)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问卷方式对我国消化内镜传统诊治项目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自2010年5月至11月,共有169家医院纳入本次调查,分布于28个省,占国内大陆省份的90.3% (28/31),其中147家医院可开展消化内镜操作,占87.0%.在这147家医院中,所有医院(100%)均可开展常规胃镜检查,93.9%(138/147)的医院可开展肠镜检查,二、三级医院肠镜开展率(97.8%、100%)高于一级医院(25.0%,x2=60.9,P<0.01);所有三级医院(100%)和79.8%(71/89)的二级医院能开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明显高于一级医院(16.7%,x2=20.0,P<0.01);在147家医院中,共有74家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占50.3%,其中76.1%(35/46)的三级医院、43.8%(39/89)的二级医院可开展ERCP,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x2=12.7,P<0.01);12家已开展消化内镜操作的一级医院中,均未开展ERCP、超声内镜检查(EUS)及食管静脉套扎+硬化(EVL+ EVS)治疗.结论 常规胃肠镜检查在我国二、三级医院已普及,一级医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ERCP术及EVL+ EVS等传统消化内镜介入操作在三级医院较普及,二级医院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肠道炎性反应是源起于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反应,众所周知肠道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可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它们是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肠上皮屏障功能、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炎性细胞因子和遗传易患性(genetic vulnerability),其中营养、热量的超常是其病因中的重要启动因素,这是本文作者的一个新观点。
期刊
期刊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早期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其效果等同于外科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优势在于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本研究采用ESD治疗符合内镜切除原则的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变以及胃肠道类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1],“二次打击”假说已被广泛接受,胰岛素抵抗始终贯穿其中,炎性反应、脂质过氧化和氧应激发挥重要作用[2-3].核因子-κB(NF-κB)是最早被研究的氧化应激调节靶因子之一,NF-κB激酶(IKK)是一个很大的蛋白复合体,包含2个激酶亚单位[IKKα(IKK1)和IKKβ( IKK2)]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负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开阔学生视野。创新思维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当然发散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只不过两者略有重合。学生要具备根据已知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思维层面的体现即为学生从多维度寻求可能性答案。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流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潜能  DOI:10.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表达,初步建立胃癌特征性的循环miRNA表达谱,为深入研究miRNA与胃癌发生、发展并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例胃癌患者和6例健康体检者,提取外周血总RNA,进行miRNA表达谱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 胃癌组与对照组对比共有54个差
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胃肠肽类激素,在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均有发现.GLP-1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并发挥多种功能,包括刺激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GLP-1还可作用于下丘脑和胃肠道,发挥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及抑制肠道运动等作用。
期刊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结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CP2在正常结肠组织、增生性息肉、绒毛管状腺瘤、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雄性UCP2-/-鼠及UCP2+/+鼠各12只(模型组)均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造模,UCP2-/-鼠及UCP2+/+鼠各6只均腹腔注射0.9% NaCl溶液作为对照.Western印迹法检测鼠肠肿瘤组织中增殖核抗原Ki67、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48只,其中42只以ANIT 100 mg/kg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在肝损伤后24 h处死6只,其余均分为对照组和UDCA组各18只.对照组予0.9%NaCl溶液灌胃,UDCA组予20 mg/kg UDCA灌胃,分别在造模后48、72、96 h各处死6只,另6只不予处理为空白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 5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长期病程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肠纤维化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CD患者常因肠狭窄而接受手术治疗,且肠切除术后还可能再次发生肠狭窄[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