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观视域下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使科学技术呈现一体化发展,导致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综合.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趋势,以大工程观为背景,通过分析美国通识课程模式、日本学科群课程模式以及丹麦项目课程模式,探索契合我国新工科建设要求的课程原则、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路径措施,以期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其他文献
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明了深化县级媒体融合改革方向.在当前深度推进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融媒体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坛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出镜记者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下,出镜记者如何重新认识和定义自己的处境,如何适应新传播环境做好角色重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做出策略与技巧的解析,希望能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草案)》)的颁布,引起了教育界对学前教育立法的高度关注.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的文献进行CiteSpace软件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幼儿教师、财政投入、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法(草案)》等.在学前教育立法研究的未来发展上,国家应统一立法,推进立法进程;明确主体责任,明晰权利义务;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拓展研究视域;充实研究队伍,促进跨领域合作.
教师权威具备伦理的属性,应然的教师权威是“合伦理性”的,即具有道德感召性、情感建构性和实践生成性;在实然状态下,教师权威则彰显出“去伦理化”的一面,体现为过度崇奉师道尊严而理性公正不足、过于依赖规范压制而情感关怀疏离、过度依靠外在评价而教育勇气丢失.面对教师权威“去伦理化”的现状,教师应信奉承认与尊重的力量、依赖关心和爱的行为、依靠直面自我与恐惧的勇气,以实现对“合伦理性”教师权威的合理追寻.
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边缘人”出现在自主学习中、师生互动中以及小组活动中.“边缘人”的产生是由于师生位势差存在、学生理解力不同、课堂氛围不积极造成的.为促进这类群体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转化,需将课堂教学中的外生力、内生力和黏合力这三大内驱力相结合,构建中小学数学课堂中“边缘人”的转化路径.从外生力上看,要分层组织教学内容,交叉运用教学方法,反馈教学评价过程;从内生力上看,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从黏合力上看,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创客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创客教育的缘起、内涵与价值研究,创客教育支撑环境的创设即创客空间的研究,创客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研究,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当前,创客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研究范围较窄,现有研究不够深入.未来,开展创客教育研究应着眼于推动多元学科、多元主体融合研究,深入对创客教育体系构成要素研究,关注不同阶段创客教育对象培养问题的系统研究,重视创客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强化创客教育实践中典型模式的提炼,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创客教育信息化发展.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以从教育基本均衡到教育优质均衡为切入点、以从教育优质均衡到教育资源配置为落脚点、以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单向扶弱到双向公平为制高点,从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进程中的范式转变.集团化办学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中存在历史性与发展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等基本矛盾.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治理之路为:以优质为目标统一历史与发展,以互动为原则整合主体和客体,以发展为核心兼顾绝对与相对,以协调为手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已然成为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要务.高校应从智力、动力、能力、人格等四个维度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具体来讲,要加强科研实训,提升学生自主科研水平;破除体制藩篱,从源头上创造激励创新的科研条件;构筑科研共同体,全方位形成代代传承的科研动力;融入思政元素,前瞻性打造报国利他的科研文化.让创新和报国成为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
随着在线学习成为小学生课后辅助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在线学习绩效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南通市和南京市部分参与过在线学习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适应性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参与、教师准备、学习氛围等因素对小学生在线学习绩效起到显著正向影响,且学习者学段对学习者个体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力于提高小学生的在线学习绩效: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鼓励提倡家校联合.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结合已有文献和部分高校大数据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大数据思维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多数大数据方向研究生教育因为大数据本质描述单一化、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教学资源扩展受约束而影响大数据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高校应增加大数据思维训练课程,完善教学体系结构;搭建大数据智能学习系统,促成大数据思维创新;融合政府和企业资源,支撑大数据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