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景观结构对旋幽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農业景观复杂性对昆虫种群的影响是目前昆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新疆兵团和地方在土地利用模式及作物景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可能影响昆虫种群动态及其管理策略。在兵团和地方的不同试验点,应用智能测报灯、杀虫灯诱集监测在地区尺度和区域尺度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种群动态,结合各样点作物种类及面积调查,分析旋幽夜蛾种群动态与景观复杂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地区尺度上,简单景观条件下旋幽夜蛾诱集量小于复杂景观,不同调查半径下旋幽夜蛾诱集量与景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呈显著正相关(P<0.05);(2)在区域尺度上, 兵团作物体系内,南疆的旋幽夜蛾诱集量小于北疆,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地方作物体系内南疆的旋幽夜蛾诱集量大于北疆,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南疆地区,兵团和对应地方的诱蛾量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北疆地区,兵团与对应的地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北疆地区兵团和地方在土地利用模式及其作物布局趋于一致有关。
  关键词
  作物景观结构;旋幽夜蛾;种群动态
  中图分类号:
  Q 9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7.01.005
  Abstract
  The effect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n insect population is the focus of insect ecology at present. There are contrasting difference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betwee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broadacre farming) and Local agriculture (smallholder farming),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insect pes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clover cutworm Scotogramma trifolii in different collection scales (region scale and district scale) in both farming systems were monitored by th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lamps. Moreover, crop type and area investigations in each sampling sites were surveyed, an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1) At the region scale, moths trapped in simple landscape were less than in complex landscape; the amount of clover cutworm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ShannonWiener) (P<0.05) at different radii surrounding the survey sites; (2) At the district scale in broadacre farming, the abundance of moths in southern Xinjiang was less than that in northern Xinjiang,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Xinjia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in smallholder farms (southern Xinjiang and northern Xinjiang), but the abundance of moths in southern Xinjiang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northern Xinjiang. The amount of moth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corresponding broadacre farming and smallholder farming at the same area in southern Xinjiang, while northern Xinjian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broadacre farming and smallholder farming at the same area,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re was a a relatively consistent land use pattern and crop distribution between broadacre farming and smallholder farming in northern Xinjiang.   Key words
  crop landscape;clover cutworm;population dynamics
  作物景观的空间结构显著影响了昆虫的分布和多样性,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嵌入型的非作物区域具有昆虫庇护所作用,并致使昆虫在不同生境即异质性景观下来回迁移[13]。管理作物和非作物庇护所在景观水平上的空间布局能有效减轻害虫的危害[4],但有些研究也表明多样性的作物景观增加了一些多食性害虫的数量和危害[57]。
  大多数研究认为多食性昆虫在多样性景观中种群数量高于简单景观,原因在于随着季节的变化,多样性景观能够为多食性昆虫提供更多的花粉等食物来源[811],这更有利于草食性昆虫的繁殖和生存。Andow等发现作物种类多的地区,食草节肢动物的种类和同一种类的密度均高于单一作物种植区[12]。
  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叫车轴草切根虫(clover cutworm)、三叶草夜蛾等,是世界性农业害虫,食性杂,具有间歇性局部暴发、迁飞等特性[13],寄主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等共8 科 40 多种,其中作物 20 多种、杂草 20 多种[1415],在我国新疆、西藏、青海、河北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1617]。旋幽夜蛾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加深了与农业景观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探索农业景观复杂性与害虫种群动态的关系对制定IPM相应对策有重要帮助[1820]。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由于历史原因兵团和地方独立的行政单元存在,导致在土地利用模式、作物景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兵团和地方作物景观差异可能导致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以旋幽夜蛾为例分析景观复杂性与害虫种群動态关系,以期为基于景观尺度下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由阿克苏地区3个点地区试验(地区尺度试验)和南北疆12个点区域试验(区域尺度试验)两部分组成。
  1.1地区尺度试验
  本研究在位于阿克苏绿洲地区的阿克苏市(地方)、阿瓦提县(地方)和阿拉尔市(兵团)进行。该地区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地区,东经79°40′~ 82°00′,北纬39°30′~ 41°20′,面积约318万hm2,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作物种植[21]。其中,复杂农业景观A是转基因棉花种植区域,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占调查面积的28%;复杂农业景观B是长绒棉种植区域,长绒棉种植面积占调查面积的37%;简单农业景观的长绒棉种植面积占调查面积的68%。本试验的灯光陷阱布设点详细情况见表1。
  1.2区域尺度试验
  研究在自治区的地方县区和兵团相对应各选6个样点,分别为阿瓦提县(3团)、阿克苏市(6团)、麦盖提县(43团)、精河县(83团)、乌苏市(125团)和玛纳斯县(147团)。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设计
  地区尺度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1台佳多牌智能测报灯(型号为JDA0III)作为灯诱陷阱,9个试验点,共设置27台,两两之间的距离大于3 km。使用测报灯自带光控开关控制灯管的开启和关闭。
  旋幽夜蛾种群的收集方法:6月5日开始至9月5日每月5、15、25日开灯,于次日清晨收集前1天晚上诱集到的所有昆虫,统计其中旋幽夜蛾成虫数量。
  区域尺度试验:每个观测点(县区/团场)设置27个灯光陷阱(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型号PS152)。其中9个设置在棉花种植较少的区域(以陷阱为中心,半径200 m内棉花种植面积为25%及以下);9个设置在棉花种植较多的区域(以陷阱为中心,半径200 m内棉花种植面积为50%左右);9个设置在棉花种植最多的区域(以陷阱为中心,半径200 m内棉花种植面积为75%及以上的区域)。12个样点共324个灯光陷阱,且布点之间距离不小于400 m。每天定时开关灯,对应的团场和县区的开关灯时间一致(晚20:00开灯,早08:00关灯)。6月到8月每月15日、25日采集2次,每次采集1天内掉入陷阱中的昆虫。每月的14日清空灯下收集袋,15日清晨收取收集袋中昆虫;24日清空灯下收集袋,25日清晨收取收集袋中昆虫,每个样点共收集6次。将收集到的蛾类昆虫装入塑封袋中,写好标签放入冰柜保存,实验室分类统计。
  2.2分析方法
  2.2.1作物群落结构调查
  利用Google Earth对试验样点进行定位,结合实际调查,获得半径2 km内作物种植情况,统计每种作物所占调查面积的比例,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H′=∑Si=1PilnPi[22]
  式中, Pi 为种i 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或种i 的相对重要值, S为群落中种的总数。
  2.2.2景观数据的分析
  实验室内用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将每一张作物结构调查图分成网格图,统计出所有正方形的数量和每一种作物类型占正方形的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表征作物比例与旋幽夜蛾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r=n∑xy-∑x∑yn∑x2-(∑x)2n∑y2-(∑y)2
  [23]
  式中,x为作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y为旋幽夜蛾的种群数量的ln值。利用Microsoft Excel 2103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Origin 8.0软件绘图和SPSS 19.0 进行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地区尺度的不同农业景观中旋幽夜蛾发生动态   不同農业景观中旋幽夜蛾的种群发生动态见图2。3种景观(景观类型见表2)中旋幽夜蛾累计诱集
  量:复杂景观A>复杂景观B>简单景观,但三者间差异性不显著。7月5日到8月15日,旋幽夜蛾种群数量整体较低,单灯数量在10头左右。简单景观中旋幽夜蛾种群数量在6月26日到7月5日和7月25日到8月15日之间数量极低。7月25日简单景观的旋幽夜蛾的种群数量显著少于复杂景观(P<0.05),在9月5日,复杂景观A的旋幽夜蛾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景观(P<0.05);其他日期三种景观中旋幽夜蛾的种群数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2地区尺度农业景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与旋幽夜蛾种群数量的关系
  半径2 km内旋幽夜蛾总数与不同调查半径景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景观多样性指数与旋幽夜蛾诱集量在半径0.5、1和2 km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半径1.5 km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如图3。
  3.3区域尺度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旋幽夜蛾种群动态
  对南北疆兵团(S.C, N.C)与地方(S.L, N.L)的3种棉花比例的旋幽夜蛾诱集量进行Wald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南疆兵团与地方之间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北疆兵团与地方没有显著性差异;南疆和北疆诱虫总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如图4及表3。
  图5所示,南疆兵团与地方在3种棉花比例下,兵团的诱集量均少于地方的诱集量,75%、50%和25%三种棉花种植比例兵团和地方诱集量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在兵团和地方各次内部的不同的棉花比例下,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北疆兵团与地方诱集量与棉花种植比例没有一致性的规律,并且对应的兵团与地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地区尺度上,三种景观下景观复杂程度越高,旋幽夜蛾的诱集量越大,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简单景观的诱集量在诱集期间总体表现出波动性大于复杂景观的现象,可能与旋幽夜蛾的多食性与迁飞有关;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8月中旬简单景观下旋幽夜蛾诱集量显著少于复杂景观可能与寄主植物可获得有关。
  旋幽夜蛾是典型的多食性昆虫,吕昭智等[24]研究表明多食性的棉铃虫种群数量与作物景观多样性呈正相关,多样性的作物结构更有利于多食性的昆虫种群的增长。本研究在半径在0.5~2 km 范围旋幽夜蛾诱集量与作物景观多样性均呈正相关;表明景观复杂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多食性昆虫种群的繁殖力提高和种群数量的增加[25]。
  区域尺度上,南疆兵团与对应地方样点间诱集量差异显著;而北疆兵团与对应地方样点间诱集量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与南北疆兵团与地方之间农业种植结构和管理模式有关[26],说明北疆兵团和地方农业中土地利用模式和作物景观趋于一致,但南疆兵团和地方的作物景观差异十分明显。从景观进化角度讲,北疆农业模式特别是地方性小户农场的农业景观结构更接近于兵团连片种植、分区栽培的作物种植模式,使得北疆地区的农业景观结构显得更加简单和统一,导致北疆地区旋幽夜蛾诱集量少于南疆地方。因此在害虫防治中应认识到农业景观异质及其进化对害虫防治的影响。
  在新疆其他多食性害虫如棉铃虫、地老虎等在地方和兵团也存在类似现象,共性的因素是景观多样性的增加,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为这些多食性的害虫提供了连续的食物谱,有利于这些害虫的繁殖和为害。所以在新疆兵团和地方在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策略需要考虑兵团和地方的作物景观差异对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通过对地区尺度不同景观复杂度条件下旋幽夜蛾诱集量的调查可知,复杂景观条件下旋幽夜蛾的诱集量要大于简单景观,旋幽夜蛾诱集量与景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区域尺度上,南疆与北疆总体呈现显著性差异;南疆种群数量无论在兵团还是地方均大于北疆,因此需要加强在南疆地区旋幽夜蛾的种群监测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SteffanDewenter I, Münzenberg U, Bürger C, et al. Scaledependent effects of landscape context on three pollinator guilds[J]. Ecology, 2002, 83(5): 14211432.
  [2]Pearson S M.Landscape ecolog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M]∥Levin S.Encyclopedia of Biodiversity. Academic Press,2013:488502.
  [3]王晶, 吕昭智, 殷飞. 干旱区景观异质性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 38(1): 6776.
  [4]Ricci B, Franck P, Toubon J F,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andscape on insect pest dynamics: a case study in southeastern France [J]. Landscape Ecology, 2009, 24(3): 337349.
  [5]Lin Yenpo, Cook D H, Gullan P J, et al. Does hostplant diversity explain species richness in insects? A test using Coccidae (Hemiptera)[J]. Ecological Entomology, 2015, 40(3): 299306.
  [6]Liu Yunhui, Duan Meichun, Zhang Xuzhu, et al. Effects of plant diversity, habitat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 structure on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carabid assemblag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Insect Conservation and Diversity, 2015, 8(2): 163176.   [7]Harrison T, Berenbaum M R.Moth diversity in three biofuel crops and native prairie in Illinois [J]. Insect Science, 2013, 20(3): 407419.
  [8]Altieri M A, Letourneau D K, Risch S J.Vegetation diversity and insect pest outbreaks[J].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1984, 2(2): 131169.
  [9]Fitt G P.The Ecology of Heliothis species in relation to agroecosystems [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89, 34: 1752.
  [10]Gurr G M, Wratten S D, Luna J M.Multifunction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pest management and other benefits [J]. Basic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血红蛋白E(简称HbE)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遗传性Hb病,自1954年Minnich等描述本病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所报道。本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等地。有些地区发病率高达30%,国内也有不少报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性疾病较为少见,今将我科收治Rotor综合征2例报道如下,并略加讨论。例1:王孩,男、11岁2个月,江苏泰州人.于80年6月因巩膜及皮肤黄10年半住院,住院号:97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的要求,也为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人对自身健康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理学评价转向身心健康的评价;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
定向越野作为一项独具挑战性的运动,正以其特有的魅力进入人们的视野,广受青睐。经分析研究并结合我校体育教育的具体情况,以及分析影响定向越野课程在我校开展的各种因素,在我校
口腔科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科室,而血液传播疾病基本是通过针刺伤在患者和医疗工作者之间进行传播,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可能通过如被污染针头刺伤而感染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h
近二十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的迅速进展为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自70年代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以来,在白血病患者中观察到许多新的染色体畸变,有些具有一定的特
本文介绍了水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质量管理;同时论述了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如何评定其抗压强度。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ix ratio and construct
研究了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WCT)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WCT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且随着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50 mg.mL-1时抑
本课选自山西经济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2.5《计算机小卫士》,《探秘计算机奥秘》这一章的最后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