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临床诊断
  
  材料与方法
  仪器:日本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分别由北京中生公司、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体检的正常人100例,抽取两管血,分成两组:一组为溶血标本,另一组为正常标本。分别做29项生化检验,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统计。每个项目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再进行两个样本均数间的差别比较(u检验)。
  
  结 果
  100例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29项生化检验指标(X±S)见表1。
  


  标本溶血时,K、Cl、Ca、Fe、BUN、TP、TBIL、ALT、AST、HBDH、LDH、LDH-1、CK和CK-MB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增高;Na、P、Mg、Glu、Crea、Urea、DBIL、GGT、ALP、CO2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降低。变化率与溶血程度相关。
  
  讨 论
  溶血组与正常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讨论。
  离子测定:红细胞内的K和Fe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血清中K、Fe离子浓度,红细胞内的Na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血清中Na离子浓度,溶血对Cl、P、Mg离子的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溶血使K、Cl、Ca、Fe的测定结果增高,Na、P、Mg的测定结果降低。溶血对K、P、Fe的测定结果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Na、Cl、Ca、Mg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Glu测定:溶血使Glu的测定结果与溶血程度呈负相关,使Glu的测定结果降低,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 肾功能测定:溶血对肾功能BUN、Crea和Urea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酶类测定:红细胞中的ALT、AST、HBDH、ALPT和LDH的浓度比血清中的含量分别高出不同的倍数,所以溶血使ALT、AST、HBDH、LDH、LDH-1的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增高;溶血干扰CK和CK-MB的测定,使CK、CK-MB的测定结果呈假性增高;溶血对GGT的测定无影响。溶血对AST、HBDH、LDH-1、CK-MB的测定结果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ALT的测定结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5>P>0.01),对ALT,CK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蛋白质测定:溶血使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进入血清中,使TP测定增高,对ALB的测定无影响。对TP的测定结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5>P>0.01);对ALB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血脂测定:溶血对血脂的测定结果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
  CO2的测定:溶血使CO2降低,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极显著意义(P<0.01)。
  由表1所示,溶血主要对电解质、糖、酶类和CO2测定结果影响有显著性意义。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报告直接干扰临床医生对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分析,对于肝功能、心功能的诊断起误导作用,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要求临床医护人员重视规范性采血,防止产生溶血标本;检验科人员对溶血标本报告结果要严格把关,要注有溶血程度说明,必要时不发报告,要求临床重新抽血复查。
  
  参考文献
  1 苏志春,等.临床检验的前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2(增刊):235-236.
  2 南志敏,等.影响血液学标本的质量因素.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2(增刊):221.
  3 任梅芳.不规范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1,22(增刊):237-238.
其他文献
750kV兰州东和官亭变电站自2004年建设以来,为西北地区750kV超高压输配电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运行中发现了部分设备端子尖端放电、噪声大等问题,因此,高海拔地区750kv变电站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1230例,其中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0.16%。  例1:患者,女,30岁,孕41周临产,臀位。因臀位于2005年11月2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历时45分钟,术毕经硬膜外导管连接一次性镇痛泵行术后镇痛。术后常规抗炎、止血、补液治疗。术后第2天切口换药,切口无红肿、硬结。术后第3天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 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    教學内容的科学化:第一,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开设,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选择适应教学内容。第二,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来源、水平而制定出适合于他们年龄、心理、学习能力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要定位准确,教学学时及教学内容安排要合理,并要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要让每一位任课教师都知道并深刻领会课程的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