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施教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生命是场漫长旅程,个体就是那跋山涉水的徒步者,不仅需要女性的心思缜密去探索发现,还需要男性的坚韧勇敢去化险为夷。现代社会对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他的发展道路和极限。无论男女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能力更加完备。从男女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这需要男女生互相学习。这是现在流行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
   个体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学生群体差异是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这决定了男女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智发展潜能和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正视男女学生差异,既能够体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也能彰显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使这一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内心的一种力量,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或维持的功能。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既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因,也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好的学习成果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女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要比男生强烈,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男女的学习兴趣出现明显分化,男生偏爱理科,女生则专情于文科。男生学习不好语文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兴趣,对此语文教师要尤为注意。
   第一,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及早防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性别上的片面性。
   学生在初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由家长培养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性别刻板化认识和期望引导孩子学习什么,放弃什么。现如今很多家长把男生送去奥赛辅导班,把女生送英语辅导班,他们是在有选择地发展孩子的学习潜力。这固然是因性施教的一种表现,但却忽视了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过早地被父母选择具体的发展方向并不有益于其身心发展,教师应该注意观察这种“偏科”萌芽并及早纠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声画合一、图文并茂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互动式教学情境,鼓动学生畅所欲言、参与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表扬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第二,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谨防学生的厌学情绪。
   青春发育高峰期是男女生学习兴趣出现分化的时期,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或多或少都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男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猛,注意力转向理科,更需要教师充分的注意和引导。在此阶段,女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成绩一般都优于男生,教师应该针对男女生的心智差异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女生,教师要着力于丰富她们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本中解脱出来,扩展视野,使女生重新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加强女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她们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寻求语文学习的上升空间;鼓励女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男生知识面广,好奇心比较强,但对语文的兴趣又不高,教师应该重点针对他们的优势和好奇心来设计教学。如在学习语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沁园春·雪》时,因为此文是一首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的词,讲授时,我通过播放北园雪境的录像,把学生带入词的意境中去,感受词中辽阔雄浑的境界,学生豪迈激昂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提高男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识记的习惯,因为获得进步和肯定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不二法门。
   第三,高中阶段,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构建开放型课堂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基本上已经定型。这个阶段面临升学压力,课业繁重。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扩宽知识面,为构建开放型课堂奠定专业基础;其次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排除心理障碍;再次要采用启发、提问等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参与提供合适的教学形式;最后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回应及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有效的催化剂。
  
   刘少君,教师,现居广东河源。
其他文献
麦青,舞台艺术服装设计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北京歌舞剧院一级服装设计。投身于服装设计事业以来,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因素与时代风尚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主体也在逐渐变化,以教师为主讲的传统课堂模式被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学习模式取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推广的
期刊
跟ELLIS学英语rnELLIS国际英语多媒体在线课程内容由全球著名教育集团培生集团(Pearson)研发,作为美国移民局指定在线学习课程,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内容涵盖生活、学习、
情感是人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以及作出的相对应的情绪反应.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既利于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又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孔子曾说:
期刊
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于人民,为国家培养出富有时代感的新型人才。近几年,初中教材中出现了几篇以爱情为题材的课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老师该怎样去利用教材设计教学思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呢?我作为一名身处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凭着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执教此类课文的心得体会。   一.直面现实,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编者能把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审编到课本中,足以说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
笔者曾对本校的中职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接近40%的中职生是出于“对目前所学专业有兴趣”而选择了职校,有48.8%的人是由于学业基础差升学无望才选择了职校,另有一小部分是因胡乱填报志愿而被动进了职校。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68.2%的人表示“喜欢专业课”,对于文化课许多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关键是要在职校“学习本领”和“将来能找到工作”。   的确,中职学校的许多学生都曾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这也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高中英语教师想要有效的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就应该充分的挖掘教育因素,关注
期刊
对体育爱好者来说,奥运会是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与魅力;对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他们在这里挥洒汗水与泪水,实现了自己的人
激发式背诵是从学生的心理动因出发,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有关刺激作用来指导背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机械式背诵和理解式背诵都是从学生的内因出发,以学生的记忆力为前提提出的方法;激发式背诵方法则是从影响学生的外因出发,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心理和智力的影响来阐述对学生背诵教学的影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刺激学生的背诵呢?   一.激发兴趣,“由着学生性子走”   提起背诵,不少初中生都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因为只有帮助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才能使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