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时限考论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河上公注》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注老之作 ,在我国老学研究史上 ,享有独特地位。但是对于这部著作的成书年代 ,一些研究者却将之拉得很后。有的认为它成书于魏晋葛洪时代 ,有的认为它成书于东汉中后期。这不但有违历史的真实 ,也大大削弱了该书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此 ,金春峰先生曾提出过西汉前期说 ,但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基本赞同金氏的意见 ,并从新的角度对之作了进一步论证 ,认为该书既不能晚至魏晋葛洪时代 ,也不能晚至东汉。从已知的材料推测 ,它很可能成书于西汉中期或稍前。 “Lao Tzu on the river” is the first complete ancient in our country in ancient China,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old Chinese, enjoy a unique position. But for the book’s book years, some researchers have pulled it very backward. Some think it was written in the Wei and Jin Ge Hong era, and some think it was written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This is not only contrary to the truth of history, but also greatly weakened the du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book. In response, Mr. Jin Chunfeng had put forward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said, but did not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 academia. This article basically agrees with King’s opinion and further argues i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at this book can neither be late in the Wei and Jin Ge Hong era, nor late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Speculated from the known material, it is likely to book in the mid-Western Han Dynasty or a little earlier.
其他文献
行政改革、依法行政涉及到方方面面,行政责任问题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治理的责任问题更显得重要。本文界定了行政责任的概念后,论述了其与全球化的
冯友兰在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哲学探索 ,为 2 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无论是哲学研究还是哲学制作 ,都与时代的要求密不可分 ,因此 ,2 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也有着深层的伦理蕴涵,人民利益至上是伦理起点,强国富民是伦理目标,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尊重是伦理动力,效率优先兼
江泽民关于"三讲"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中,提出了他的政治素质观.他的政治素质观包括讲政治素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提高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和
在世纪之交 ,回顾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不难发现它正在经历并有待完成这样几个转变 :一是在自我反思方式上从“解构”到“建构”的转变 ;二是在自我把握方式上从“封闭”
罗蒂把客观性说成一致性 ,企图根本否认真理的客观性。针对这种观点 ,本文从客观性与语言、客观性与历史性、客观性与发展三个方面对罗蒂进行了反驳。本文指出 ,首先 ,世界存
理想人格是对人格模式的理想化设计,它是社会和个人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任何社会都需要有超越眼前功利境界的理想和人格追求,这是社会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当
凡蒂莫是当代意大利最重要、最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标志性贡献在于试图为理解现代性的终结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影响提供一种哲学基础和理论阐释。凡蒂莫认为,艺术作
本文根据道经和史籍指出,佛道二教常用的法器木鱼最初使用于道观,时间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此前,衢州或江表道观已使用石鱼来召集道徒和诵经。但道观使用鱼形器物却渊源于汉
本文从形而上学的含义出发 ,分析了几种形而上学的界说 ,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反对、拒斥形而上学的过程与意义。对近年来新的形而上学的复兴、一些人对形而上学的召唤作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