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久一 别赶走孩子的“彼得·潘”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小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村久一
  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
  或许我们很多人都看过苏格兰经典童话《彼得·潘》以及以其为蓝本而改编的儿童电影。童话里,达林先生家的三个小孩,经受不住由空中飞来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很快也学会了飞行,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出窗去,飞向奇异的“梦幻岛”。这部童话是一代又一代孩子心中的经典,而“彼得·潘”则成为了每一代孩子对那个想象世界的最美好的寄托。只要有“彼得·潘”的到来,他们就会幸福无比……
  想象力让孩子很“幸福”
  人类的幸福很多来自于人自身的想象,没有想象力的人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那些无趣的人只知道事实,他们拒绝想象。他们不仅把圣诞老人和仙女从家里赶跑,还认为浪漫的传说和动人的儿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他们从来认识不到传说和儿歌对陶冶孩子品德的巨大作用。孩子们懂得爱护弱小、善待动物,遵守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具备人类固有的光荣梦想,这些都与传说和儿歌分不开。因此,我们反对那些扼杀儿童想象力的做法。
  当孩子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之后,即使面对最枯燥的数学题,他们也是快乐的。也许那个时候,在他们的脑海中不仅仅会出现枯燥的数字,还会出现一个神奇的数字王国。在王国里,他们需要不断解题才能攻克难关,取得胜利。又或者他们看到了一片树叶,却能想象出这片树叶背后的那棵树,还能联想到地球上那无边无际的林海。我想,此刻他们是幸福的,虽然生活只能为他们提供很普通的环境,但想象力却能让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无限大、无限可能的宇宙,他们如何会不幸福呢!
  没有想象就没有未来
  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在幼时被遏制住了,那么他以后生活中的幸福感会降低很多。他不仅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雕塑家,也无法做一名建筑家、化学家或者法学家、数学家。有人认为科学家不需要想象,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学者探索真理,科学家发明机器,建筑学家设计房屋等都需要想象的帮助,想象的作用随处可见。富尔顿首先想象出了大洋里航行的汽船,才发明出了真正的汽船;莱特兄弟也是想象出了飞翔的飞机,才在最后发明了真正的飞机;马可尼在无线电发明前,先想象出了千里通信的情景;拉斐尔的出神之画;爱迪生的惊世发明……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果。拿破仑甚至说:“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
  想象力丰富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困境中也会感到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缺乏想象力的人,这样的人总是很容易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失败。因此,对孩子来说,拥有非凡的想象力要比拥有百万财富重要得多。
  邂逅想象其实很简单
  在了解了想象力的好处和缺乏想象力的“悲哀”之后,如何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便成了当务之急。想象力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让人无限神往却又无从谈起。因为很多家长自己都不会想象,他们贫瘠的精神世界更不可能为孩子的想象力输送养分。其实,让孩子邂逅想象很简单,只要学会两招:阅读和表演,想象力自然就会悄悄溜进孩子的头脑中了。
  木村久一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的语言学教师M.S.斯特娜夫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早期教育专家,她非常注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斯特娜夫人家是非常欢迎仙女到来的,这些仙女从传说和儿歌中降临。斯特娜夫人的女儿从小就从传说和儿歌中“邂逅”了仙女,因此她非常热爱大自然,知道大自然里有仙女居住,是个可爱的世界。传说和儿歌中的正直、诚实、勇敢、自律等优秀品质,她都会努力去学。
  孩子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不懂得分辨善恶。而教会他们分辨善恶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讲述传说和儿歌。斯特娜夫人常常用这种方法来纠正女儿的错误,效果很好。
  在培养女儿的想象力上,斯特娜夫人除了向她讲述传说和童话外,还让她自己把有趣的画儿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所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和儿歌,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一条捷径。我们都知道,只是阅读而无操作过程,有时候会让孩子觉得索然无味。而让孩子表演儿歌、故事里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相比阅读而言,这就需要父母实打实地和孩子进行演练了。还是举斯特娜夫人的家庭教育小故事来说明:
  为了开发女儿的想象力,斯特娜夫人为女儿和自己各找了一位“朋友”,他们都是想象中的人物,一个叫内里,另一个叫鲁西。当她们到乡村度假,身边没有朋友的时候,她们就会请这两个想象中的朋友一起玩。所以,维尼夫雷特(斯特娜夫人的女儿)在母亲的教育下从未感到无聊和苦恼。有一次奶妈居然对斯特娜夫人说:“太太,维尼夫雷特有些奇怪,她的举动好像在和幽灵玩似的。”
  瞧,孩子在表演中收获了想象的果实,她快乐无比,又拥有无限创意。
  编辑视线: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理解想象对孩子的重要性。家长们常常为了打扫屋子,而去破坏孩子们用木片和纸盒等建造的城市和宫殿……每当听到这样的事,笔者就会感到遗憾,遗憾又一个孩子的“想象之花”被打落在地,而始作俑者却不自知。亲爱的家长朋友,当你们对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嗤之以鼻的时候,请看看这篇文章,便知道你的孩子正在经历着幸福。请放下你的“成熟”和自以为是,不要赶走孩子的“彼得·潘”,而是和孩子一起重返那神奇又美好的“梦幻岛”,陪伴孩子幸福地成长吧!
  (注: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木村久一的教育书籍《早期教育与天才》)
其他文献
对话奶奶  奶奶一定很爱宝宝,但只让宝宝体会被爱,并不利于宝宝健全人格和同理心的形成。今天是祖孙日,奶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身体小游戏,让宝宝不仅感受到被爱的幸福,还能学会关爱他人,为宝宝的成长添上爱的翅膀。  重点领域  科学、社会  主角  宝宝和奶奶  场地建议  卧室或客厅  目标  A.宝宝通过观察自己的脚趾头,理解数字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B.以充满爱意的活动为桥梁,让孩子感受关爱、感动
期刊
编辑视线:很多家长都知道蒙氏育儿法,也知道该育儿法提倡的是“妈妈帮我,让我能自己做”。可妈妈如何帮呢?这就大有学问了。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敏而好学”,却对孩子学习的动因和过程毫不知情。这就如同蒙着眼喂养孩子:孩子渴了,给孩子吃饭;孩子饿了,却给孩子喝水。所以,家长在通过外界的各种教育措施和方案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之前,先了解孩子智力发展的过程,明白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修炼好教育孩子的“内功”
期刊
对话宝宝  鹿哥邀请了四位小伙伴一起去看木偶戏,你能认出这四位小伙伴分别是哪种小动物吗?  重点领域  学习品质  主角  宝宝  场地建议  书房  问题  宝宝,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看木偶戏呢?
期刊
对话奶奶  生活中,很多宝宝都喜欢问“为什么”,虽然问题很简单而且有的还重复,但是如何回答宝宝的“为什么”却大有学问。今天是祖孙日,请奶奶和宝宝一起玩一个“将为什么进行到底”的小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发散、联想等思维能力,对提高宝宝的创造力大有益处哦。  重点领域 语言  主 角 宝宝和奶奶  场地建议 厨房或客厅  目标  A.给宝宝的问题提供不同的答案,锻炼宝宝的发散、联想等思维能力。  B.通
期刊
对话家长  五月艳阳天,花儿们开得正欢。孩子们对花儿的欣赏或许仅仅止步于看一眼和闻一下。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让孩子的目光在花上多停留一些时间呢?且看下面的活动吧。  重点领域  科学  主角  全家  场地建议  公园或社区  目标  A.通过寻找开花的植物,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B.通过捡花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任务卡  A.找一找  在小区或公园里,找一找开花的树
期刊
很多爸妈觉得跟孩子分床睡特别难,分房而居就更不可能了。孩子的抗议、家长的不舍,都增加了这个过程的难度。其实,如果用对了方法,即使是有些敏感、胆小的孩子,也可以顺利实现分床和分房,而错过了最佳时机,后期分床分房睡会更艰难。  分的意识得坚定不移  事实上,对于家长要不要跟孩子分床睡,教育者们的观点也不一样——支持的人认为,有利于建立孩子的独立意识、性别意识,并且让父母重获夜晚的自由;反对的观点则认为
期刊
对话宝宝  今天天气真好,鹿哥想打电话喊好朋友出去郊游。小朋友,你能看出鹿哥是在和谁打电话吗?用笔连一连吧。  重点领域  学习品质  主角  宝宝  场地建议  客厅
期刊
对话爷爷  天气逐渐炎热,宝宝玩水枪的季节即将来临。您是不是正在为宝宝胡乱喷水而烦恼呢?其实,宝宝爱玩水枪没关系,您只需帮他设置好游戏规则和目标任务,他一定会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和本领的!  目标  A.通过玩水枪,感受玩水的乐趣。  B.通过给小树浇水,培养孩子爱护植物的意识。  任务卡  A.自由玩耍时间。爷爷事先和宝宝做好约定:可以用水枪自由喷水,不过只能喷到空的地方,不能喷到人或建筑物上面,否
期刊
编者按: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甚至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了。然而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吗?“学习故事”——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促进孩子的学习。本刊“学习故事”专栏,致力于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习故事,记录下孩子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以及成人给予的回应和支持。期待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同龄其他孩子的“学习故事”时,能渐渐把握住“观察”自己孩子的积极
期刊
编者按: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甚至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了。然而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吗?“学习故事”——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促进孩子的学习。本刊“学习故事”专栏,致力于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习故事,记录下孩子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以及成人给予的回应和支持。期待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其他孩子的“学习故事”时,能渐渐把握住“观察”自己孩子的积极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