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味茶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背景,以五种不同味道的茶水来刺激味觉,从而激发个体对相应经历的回忆,由此积极创设一个再经验的情境,并从正向加以引导,由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段经验的不同解读来重新认识现在的生活,从而体验幸福感。
  摘要:心理学家作的有关幸福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在中国社会管理中,也运用过“忆苦思甜”来实施对民众的思想教育。以上两种前者是科学,后一种是社会实践,而今我们将两者结合,创作出一项积极心理技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幸福体验。通过身体味觉的刺激唤醒心理的记忆,通过“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让每个个体去重新体验和再经验过去的酸甜苦辣咸,并从中收获幸福的体验。
  关键词: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幸福体验
  一、积极心理技术研发的理论背景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段记忆都是有意义的,而味觉记忆作为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是我们最不容易将其与心理联系起来的一种记忆类型。为什么不同的味道会使我们联想起不同的生活事件和经历并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主要是运用了心理学的“具身认知”原理。
  具身认知,也称“具体化”,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活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环境中产生的,储存在记忆里的认知信息并非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生动的,同身体的特殊感觉通道相联系。通过具身认知的原理,用生理刺激去诱发相应的情绪,就如导弹制导一般,让对方回忆起相应的事件,并且进行表达和分享,这是一个通过艺术的形式实现心理澄清的过程。让成员回想起那些曾经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事件,在分享中有一个相对客观、理性的认识,并且引发一些思考。
  二、“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的意义
  人生中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就像是酸甜苦辣咸这些不同的味道,有些时候我们会想跳过所有的看似不那么舒服的味道,不要酸、不要苦、不要辣,直奔如恋人相处般永久的甜蜜,我们以为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不枉此生。有时候我们觉得如果人生只剩下苦,将会没有欢乐、没有收获。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们说出答案。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百味的,不同的味道的混合,才可以体验出人生的真谛在于——珍惜。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一次痛苦经历之后,每天逢人诉苦,苦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用自己营造的苦难埋葬了自己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厌倦了总是“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深挖伤口,甚至创造问题来处理的模式,这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人们真正的心理需要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是想要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群。我们需要的是转身,而不是沉浸在问题中整日以泪洗面。珍惜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尽量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朝积极的方向转化,这就是“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制作的意义。
  “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背景,以五种不同味道的茶水来刺激味觉,从而激发个体对相应经历的回忆,由此积极创设一个再经验的情境,并从正向加以引导,由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段经验的不同解读来重新认识现在的生活,从而体验幸福感。最后,由“人生五味茶”的体验,进入到诗歌的创作,其实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诗歌是所有艺术表达形式中,最具有升华意义的一种方式,在作诗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有一个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方向。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生活,但当我们的观念作了一个调整和转化,真正去感激和珍惜我们所经历和将要经历的一切时,眼前的世界其实已经出现了另一番光彩。人生五味,皆有其意义,唯有珍惜,方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
  三、“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的操作步骤
  1.召集5~8个好朋友,找一个安静的适合喝茶的地方相聚在一起,事先不向他们作任何消息的透露,由几个组织者策划整个活动的流程。准备好材料,包括泡好酸、甜、苦、辣、咸五壶茶,每人一个茶杯。
  2.首先,每个人手中拿一个杯子,先倒上第一杯苦茶,告诉参与者不能闻也不要提前喝,不讨论不分享,当引导者喊“开始”,大家一起一饮而尽。
  3.喝下去之后,每个人先不说话,顺着自己身体的感觉,可以先闭上眼睛,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回忆这种感受是否和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有相同的地方。
  4.参与者依次分享自己想到的事情、自己过往的经历和体验等。
  5.依次按照苦、酸、辣、咸、甜的顺序上茶,由组织者下口令,参与者一饮而尽,再闭目静静体会,然后依次分享各自的故事。
  6.喝完五种茶之后,顺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现场作一首诗,题目就叫作“人生五味茶”。
  7.每个参与者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8.结束前,所有人一起唱一首能表达大家心声的歌,例如《驿动的心》等,结束活动。
  四、注意事项
  1.酸、辣、苦、咸、甜五种茶的味道要尽量重一些,这样感受相对较深,能更好地引发回忆。辣的味道用芥末而不是辣椒,会有更理想的效果。
  2.每位成员分享的时候,其他成员保持安静倾听,不评价,不回应,不分析。
  3.五杯茶一定都要一饮而尽,不是慢慢细细品尝。
  4.如果过程中某个成员出现一些情绪反应,例如哭泣等,都属于正常现象,其他成员可以鼓励其表达,并且给予支持。
  [1] 陈宪年.从感觉到心觉[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8):21-23.
  [2] 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粹然.心理学与文化[C].四川省心理学学会,2005.
  [4]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705-710.
  [5] 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 韦志中.幸福干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舌尖上的心理——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优化心理环境[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 52-53.
  栏目编辑 / 黄才玲.终校 / 王抒文
其他文献
摘要:健康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分支有它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诉求。郑莉君教授编著的《现代健康心理学》一书将健康心理学的关注对象——“人”及其心理健康纳入到了一个“经纬交织”的复杂网络之中。在该网络的“经线”方向上,将人的心理健康视为一个连续体,关注个体毕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征、规律与表现形态。在“纬线”方向上,着力关照时代、社会的变迁与家庭发展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本书切实指出
期刊
摘 要 人偶心理游戏疗法简称“人偶疗法”,是一种心理辅导及心灵成长的工具,在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领域正日益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介绍人偶心理游戏疗法有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人偶心理游戏疗法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 人偶心理游戏疗法;心理咨询技术;心理辅导  分类号 B849  1 人偶心理游戏疗法(MPPT)的研发背景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
期刊
摘要:以复合汉字为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在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局部优先效应。实验一检验视知觉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考察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优先效应。结果表明:延长刺激呈现时间直至被试做出反应,在正镜像判断的纯视觉任务中不存在视觉整体优先效应;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大汉字 (整体) 旋转条件反应时与小汉字 (局部) 旋转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复合汉字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不存在整体优
期刊
摘要:章颐年是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上海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旗帜性人物之一。他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早期,以大夏大学为平台,首次在国内相继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心理学通俗刊物——《心理季刊》,创设了国内首个问题儿童心理诊察所。上述工作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区域性发展,尤其是对心理卫生运动在国内的蓬勃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某些历
期刊
摘 要 李自成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出身低微的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推翻了统治我国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走上人生的巅峰。但令人困惑的是,他的命运却在此时急转直下,迅速走向败亡并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从李自成自身的角度看,致使他走向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研究拟从心理传记学视角,通过分析导致他失败的人格特征来阐释其令人费解的生命谜团。  关键词 人格特征;心理传记;李自成  分类号 K82  1 前言  明朝
期刊
一、心理技术学的发展概况  1.国外心理技术学  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于1903年最早提出了“心理技术学”这个名称。1913-1914年间德裔美籍心理学家敏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技术学原理》专著。1927-1928年间,苏联成立了心理技术协会,并出版了《苏联心理技术学》杂志。后来因世界各国的心理技术学分衍为众多的心理学应用分支学科,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于1955年将“国际心理技术学会”改名为“国际应用心
期刊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其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团体辅导已被证实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家长成长团体的形式,通过18次团体辅导,探讨其在改变家长教养态度、改善亲子沟通和家庭氛围上的作用。选取“父母教养态度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
期刊
摘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经历,而这些挫折经历大多伴随着一些具体人物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生命中的重要客体。“生命中的‘贵人’”积极心理技术,就是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呈现、表达、转换、升华”的科学流程,带领个体在具体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转换成长中负性生活事件中的重要他人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缓和情绪上的冲突,促进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成长,进一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干预,使来访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学会时刻调整自己以应对所发生的生活事件。以程序性知识为根本,以条件性情绪为杠杆,以放松训练和暗示学习为手段,对来访者的人际交往障碍进行全方位的干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程序性知识;人际交往障碍;编制程序  本文借助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元认知干预过程,陈述程序性知
期刊
摘要:个体对过去经验中的消极体验,如果没有加以处理就可能会导致对当下的悲观和对未来的迷茫。“生命线”积极心理技术是一个检测,通过回顾过去、理清当下、展望未来,帮助个体澄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此技术可以检视个体现在的状态是否活在过去,体验、觉察自我消极模式的来源,并通过积极处理和干预,将过去的负性事件进行正向转化,重新赋予人生意义,明确未来方向,增强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