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教养手册”
  教养总是在生活之中,但因为过于日常化的“外貌”,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作为一个有学前教育学背景的妈妈,管倚把教育学的理论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贯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很愿意和妈妈们一起分享生活中就能轻松实践的育儿法则……
  女儿的早饭吃什么,一直是家里的一大难题。粥做主食吧,似乎清淡了一些,热量恐怕也不够;年糕、面条、馄饨之类,热乎乎的,孩子怕烫,吃不快,有可能去幼儿园会迟到;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面包和牛奶,可惜女儿从小不爱吃面包和蛋糕。
  不吃面包,早饭准备起来就比较麻烦。对于想偷懒的妈妈来说,真是一大遗憾。不过现在,她居然天天早饭都要求啃面包,这实在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偷笑。
  转机是这样的:那天她发烧,胃口不佳,中午几乎没有吃饭,就去医院吊水了。吊水吊到一半,她苦着一张脸告诉我:“妈妈,我肚子饿。”我赶紧翻自己的包,坏了,慌慌张张地出门,包里没有带吃的。
  我不得不和女儿商量:“这个时候妈妈去买吃的,面条、馄饨之类的,你在吊水,吃起来不方便;面包或者蛋糕是比较方便和卫生的,但问题是,面包或者蛋糕买回来,你吃不吃?”
  女儿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才点点头表示同意。估计是饥饿占了上风。我这才出门,买了面包。饥饿果然是治胃口不佳的良药,她三口两口,风卷残云般地就把面包都吃完了,把我吓了一跳。
  吊完水,走出医院,女儿点名要求再买一个面包,吃完之后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从此以后,我们家就开启了早饭吃面包、简单又健康的“幸福”生活。
  她是怎么爱上面包的?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有几种猜测。
  人在饥饿的时候,因为渴求食物,所以要求不高,特别容易接受新食物。
  我和女儿商量时严肃的态度,让她觉得面包是很难吃的东西,结果面包的口味大大超过她的心理预期,从而认为面包特别好吃。 或者是生病时候的“美味”,总是让人记忆深刻……
  直到我偶尔看到一份资料,才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
  早在1920~1930年期间,一位美国儿科医生,克拉拉·戴维斯博士就发现很多孩子会拒绝食用我们所认为的健康食物。医生所推荐的食物、食用量,还有进餐时间等,都很难在孩子那里获得认可。于是她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是不是给孩子规定食物、食用量、用餐的时间,本身就是让孩子拒食的原因呢?何不试试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吃什么呢?
  于是,她做了一个非正式的研究,或者说是一个没有严格控制条件的观察实验。将15个年龄在7~9个月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过程短则6个月,长则达4年半。
  实验中,为这些孩子提供的食物共有33种,每一种都单独制作,没有混合过的食物,比如三明治和汤。当然,并非是每餐都提供33种食物,而是这些食物每餐轮流出现在餐桌上。同时,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被排除在外。
  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吃什么和吃多少,完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具体的做法就是,他们或者自己拿着吃,或者让护士喂。但是,护士完全不能给孩子暗示或提醒,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喂什么,如果孩子继续要就得不停地喂……
  实验中提供的食物每次都被仔细检查,以便统计孩子究竟吃了哪些食物,吃了多少。
  在整个实验中,每个孩子的选择都很独特。有的孩子喜欢吃很多很多水果,而有的孩子喜欢吃肉,有个孩子甚至有一天吃了7个鸡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很乐意接受新食物,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也没有特别依赖乳制品(奶粉)。最后,这些孩子还要验血、做尿检、拍X光片,来确定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惊讶的是,这15个孩子都非常健康,有几个孩子的检验结果甚至比实验开始前都好!他们的体重增长也超过了平均水平。
  整个实验出人意料!如果哪个孩子只吃肉,或者只吃水果、只吃蔬菜,都会影响健康,但是孩子们竟然会调节自己的“食谱”,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根据这个实验,戴维斯博士认为,孩子们完全有能力自主选择吃什么、吃多少,而不需要成人过多的干涉。这个结论在当时十分轰动。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实验有很多的漏洞:观察对象太少,不满足统计的要求;记录的数据,后来很多都遗失了,就不足以说明问题;实验本身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危害,也不适宜再次复制实验以达到检验的要求……
  但是把这个资料不厌其烦地罗列在这儿,哪怕把这个实验当作个案来看待,它给人的冲击也太大了!
  孩子有他自己的发展轨迹,也有自我修正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感冒发烧的痊愈是这样,身高、体重的增长是这样,吃什么、吃多少居然也这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孩子的身体会“告诉”孩子,现在应该多吃蔬菜还是多吃肉,多吃水果还是多喝牛奶。不需要别人喋喋不休地规定他吃这个或那个。到了吃的时间,孩子自然会吃。
  从这个角度说,或者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以往的行为真的是对的吗?
  每餐饭都应该有一个营养标准?
  每餐饭的多少,都不能随意改变,就应该把碗里的饭都吃完?
  每天都一定要吃水果,不吃水果就是不健康的生活?
  出门在外,食物的风味同家里不同,那就是苦了孩子?
  或许孩子说吃饱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真的相信他吃饱了;孩子特别馋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尽可能满足他,也许他的身体此时真的缺少什么营养元素。成人要做的,只是别把特别不健康的食物(比如高脂肪高糖分的)或者发霉变质的食物给孩子。
  孩子的指挥不一定是错的。就像女儿每次指挥我去买面包,都要关照一句:“记得要买没有奶油的面包哦!”
  (摘自《为了孩子·3~7岁》)
其他文献
超市里的牙膏,价格一个比一个高,三五十块一支的比比皆是。老百姓有句俗语“一分钱一分货”,牙膏也是这样吗?越贵的牙膏就越好吗?答案是:未必!  主要成分大同小异  目前市面的牙膏大致分为:普通牙膏和特殊功效牙膏。  牙膏的主要成分为摩擦剂、去垢剂、泡沫剂、综合剂、保湿剂、调味剂、防腐剂和香精等。这在所有的牙膏中都具备,它们能起到机械性摩擦、去污、清除部分口臭的作用。  而标明了特殊功效性的牙膏,还添
入秋后的一个下午,一阵太阳雨浇得很多路人措手不及,淋了个落汤鸡,大地变得像蒸笼,闷热难耐,在某医院门口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他拎着皮包在路边等车,一辆送血的医用车在后面不住地按喇叭,一阵比一阵急促,刺耳,又戳心。前面是一辆豪华车,原地不动,恍若没有听见。他看不下去了,快步走过去敲敲车窗,询问豪华车上的车主。对方说是进来办事的,开车进医院,门卫不放行,于是就把车停在门口,这样一来挡住了后面的送血车
细爱,琐碎、细小、庸常的爱。  小鸡雏破壳而出,一蓬蓬、黄澄澄、毛茸茸,在地上四处滚动,争相啄食。农人寂静的庭院、瓜棚豆架,因此而变得圆润生动。小鸡雏刚破壳时,浑身都是湿漉漉的,把它托在手心,怯生生的,细软的小腿哆哆嗦嗦,站都站不住。汪曾祺在《鸡鸭名家》里写见到雏鸡鸭的感觉:“小鸡小鸭都被放在浅扁的竹笼里卖。一路走,一路啾啾地叫,好玩极了。小鸡小鸭都很可爱。小鸡娇弱伶仃,小鸭傻气而固执。看它们在竹
住在大院子里,和邻居们一起在水池上洗菜,有人看我买了香菇,便说:“菇类中,花菇营养价值最高,不过,似乎不大好买到。”于是,我脑海中便有了关于“花菇”的印记。后来买菜时,我常有意无意地找寻那种“花菇”,伞面上有一道道奇特的裂纹。看起来是花的,但是,我从来不曾把这往“花儿”上想。  花儿是美丽的,而香菇,无论如何难与美丽扯上关系。直到有一天,我亲眼看到香菇的种植。我们走进那蒙着黑色防晒网的大场地,种菇
话说当年,水果玉米风靡全球,连小布什都是它的粉丝。没想到,粉丝没白当,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小布什为博得选民好感,与对手克里展开一场“玉米战”。小布什特意买了几根水果玉米,当场剥开玉米叶,直接大快朵颐。这水果玉米皮薄汁多,一口咬下去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小布什一边吃一边不住地称赞“真好吃”,其吃相非常诱人!  这场“玉米秀”不仅成功塑造了小布什亲民形象,也使他顺利当上了总统。要说,美国选民也是吃
同事小张是个“90后”,高调做事同时也高调做人,业绩好,人缘却和业绩成反比。在领導那打他小报告的不少,但他奉行“不招人妒是庸才”的原则,依旧我行我素。  某日,领导又接到关于小张的小报告:说小张用公司的名头做彩铃,而公司从未制作过相关彩铃。领导给小张打电话,果然听到手机里传来:“欢迎致电XX公司,XXX将为您介绍公司相关业务……”  领导把小张叫到办公室询问。小张说这个彩铃是为妈妈设置的。小张是农
高圆圆和赵又廷结婚,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祝福之外,也有疑惑。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两个美丽的人,要不要在一起?该不该在一起?  用美貌来赞美一个有追求的演员,对方多半不会领情,但高圆圆的演艺资本构成里,美貌肯定得占很大一块比重。16岁时,在烤羊肉摊子旁,被星探发现,随即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女郎,“光是1997年的三个月内就接了20条广告,1998更是拍个不停”,助她获得这种机遇的,毫无疑问,是美貌。进
厕所一向被世人认为是藏污纳垢之地。  记得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有个经典的段子《查卫生》,话说有个局长去某宾馆查卫生,要去解小便,结果刚一进门,嗡地一声,一万多只苍蝇——大苍蝇、小苍蝇、麻豆苍蝇、绿豆蝇……呜呜地跟龙卷风一样,局长一进门,这万把只苍蝇给局长来了个正面防御,愣把局长给推出来了。相声讽刺了什么不言而喻,固然里面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大部分人记忆中的厕所的确不是靠标识导航找到的,而是靠嗅觉寻觅到
这两天喜欢听那首《嘀嗒》,不知道是谁唱的,一直也没注意歌词是什么,只觉得旋律非常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声音开得很小,让它一遍又一遍在耳畔轻轻流淌。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平淡幸福吧。偶尔会烦,会在周末带儿子四处乱窜,带他到公园里玩,自己坐在一边看他欢天喜地跑来跑去、爬上爬下,仿佛呼吸一下子便顺畅起来,像缚得太久了终于获得了自由一般自在快活。  老公一年到头上班,偶尔闲在家里竟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焦
春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欢度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本是以农业立国的,人们把一岁的时间叫做“年”,因此,把庄稼的收成称为“年成”,五谷丰登叫做“丰年”、“有年”、“好年成”。  据记载,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欢庆丰收、喜迎岁首的习俗。  《诗经》中有“自古有年”的祈年乐歌;《豳风·七月》里写到古人年终宴乐的事情。周代时,已把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到汉代出现了“过年”的风俗。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