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o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72例和非DPN组54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形态学改变,测量其前后径(D1)和横径(D2),并计算横断面积(CSA).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总神经CSA及感觉传导速度、波幅等电生理指标、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N组、非DPN组和对照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与非D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胫后神经D1、D2和CSA分别为(7.1±1.4) mm、(4.5±0.7)mm和(25.1±4.9) mm2;非DPN组分别为(6.9±1.2) mm、(4.3±0.6) mm和(23.3±4.7) mm2;对照组分别为(5.2±1.1) mm、(3.6±0.8)mm和(14.7±3.2) mm2.DPN组患者腓总神经Dl、D2和CSA分别为(6.7±1.0) mm、(4.3±0.9) mm和(22.7±5.1) mm2,非DPN组分别为(6.6±0.8) mm、(4.1±0.5) mm和(21.3±4.2) mm2,对照组分别为(5.1±0.5) mm、(3.5±0.4) mm和(14.3±3.4) mm2,超声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呈段性或弥漫性肿大,D1、D2、CS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PN组患者增大程度大于非DPN组,但仅胫后神经C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腓总神经CSA与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呈负相关(r=-0.352,P<0.01;r=-0.375,P< 0.01);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457,P<0.01;r=0.621,P<0.01).而在对照组,腓总神经CSA与年龄、感觉传导速度、波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发展至DPN之前已存在周围神经的异常,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高频超声检查,特别是高龄患者,可为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更为直观的诊断信息,从而为DPN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495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203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34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8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73例正常新生儿(正常新生儿组)、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组)血清Hcy及叶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新生儿组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窒息新生儿组,叶酸水平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组[(7.95±0.98)μmol/L比(13.99±2.91)μmol/L,(3.38±0.28) μg/L比(2.39±0.3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时甲状旁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尿毒症SHPT患者增生的甲状旁腺,进行术前定位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共检出123枚增大的甲状旁腺,超声检出率为87.9%(123/140),超声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5.3%(123/129),其中68枚位于甲状腺中下段背侧,占55.3% (68/123)
目的 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EVL)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硬化(EVS)和单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将86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6例)和EVL组(40例),EVL组实施EVL,两联合组先行1次EVL,紧接进行EVS,静脉曲张根除后随访15个月.结果 术后联合组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根除缩小率及生存率与EV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