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V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225-01
2010年义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一年准备,三年基本消除已发现病险水库山塘,力争到2014年基本实现水库山塘安全高效,2014年后进行常态化管理,发现一座,加固一座。“十二五”时期,义乌市水管部门将进一步有效管理水利事业,深化水利改革。力争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建设、水价形成机制、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的体制机制,投入12亿元资金用于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计划完成161座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任务,加固义乌江、大陈江、航慈溪、环溪、后龙溪、铜溪、吴溪等主要河流堤防。本文对义乌市巧溪水库除险工程概况、水资源利用对策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做以分析介绍:
一、水库存在的问题
义乌现有的水库多是建国初期修建,由于当时的农村纷纷通过兴水利、除水害,修建了一大批的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在建设时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也没有哪一座水库在设计前做过地质勘测及土工实验等前期工作,水库建设工程质量差。其次是水库施工质量差,受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当时的中(小)型水库施工全部是由政府组织民工大搞群众运动完成,没有任何一个工程是由具有施工资质的正规施工企业承建。没有哪一座水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取样检测过干容重、含水量、砂浆标号等指标(在近年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挖开大坝,发现坝体填土十分松散,这是一个有力的证实)。再次是水库工程管理不到位现象严重,工程离不开管理,管理是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和促进水库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和手段。
二、巧溪水库除险工程概况
1.水库概况
巧溪水库除险工程是义乌市2004年的重点工程之一,巧溪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79年建成。水库集水面积40km2,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030万m3,大坝坝型为多种土石混合坝,坝高43.5m,总库容1098万m3,正常库容905万m3,现有灌溉面积1.46万亩,每年向苏溪镇供水420万m3,设有装机2×320kw电站一座,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兼顾防洪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集水面积大而库容偏小,正常年份均有约2000万m3弃水,并且大坝存在病险。为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彻底消除大坝安全隐患,义乌市委市政府对巧溪水库除险扩容工程建设通过认真部署,加大除险扩容工作力度。除险扩容后巧溪水库总库容可达到3278万m3,可新增库容2000万m3,概算总投资1.3亿元。
2.前景分析
2.1确保水资源供给,通过开源节流并举,切实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源方面:科学合理挖潜境内水资源,实施水库除险扩容工程,全面开展水库山塘清淤行动,积极探索开辟境外引水新路径,加强与周边地区沟通协商,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引水。节流方面: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推进分质供水、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建设雨水集蓄系统,充分挖掘雨洪资源潜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
2.2有效促进水环境优化,加大了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生态水利。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快重要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实施无投饲清洁养殖和水土保持工作。“十二五”期间,义乌市将加快重要流域和水库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主要包括6条重要小流域疏浚及水环境生态治理、2个水库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3个水库库区的湿地建设。切实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
2.3有效开发利用义乌江,“十二五”时期,启动实施义乌江生态建设与开发利用项目,工作重点为“一江两岸四湖”。“一江”指义乌江生态线,“两岸”指义乌江左右岸堤防加固及两岸经济带,“四湖”指白沙湖、清波湖、双江湖、月亮湖。通过开发,力争将义乌江打造成为集防洪、排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景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生态河流,实现沿江经济带的明显凸现,助推义乌新一轮大发展。
三、除险加固对策
1.进行除险加固解决水库安全问题,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对坝高不够,根据坝顶宽偏小问题,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对于坝坡要按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的坡度及护坡结构。溢洪道欠宽的,要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溢洪道未衬砌的,要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以保大坝的安全。放水斜涵(闸)管和平涵管漏水的,根据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要重建。
2.加强水库的工程管理
乡镇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是水利部门最基层的水管单位,结合实际情况,乡(镇)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水库工程的维护、运用、管理,加强工程巡查和维修养护。
3.加强水库安全规范管理
3.1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行政监督;
3.2健全管理机构,配套人员;
3.3建立巡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4.对巧溪水库灌区的灌溉设施(包括山塘水库、渠系、河道堰坝)、饮水设施进行系统规划
选择一批重点项目迅速加以建设,提高下游水资源调度能力,基本满足下游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四、除险加固的意义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首先是解除一批隐患,完善防洪体系。水库是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出现病险,不仅是江河防洪体系的削弱,更重要的是水库本身变成了巨大的隐患和威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保证防洪安全上一举两得,一方面解除了水库自身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完善了江河防洪体系,增强了江河防洪的综合能力。其次是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我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水库实现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调控优势。但由于病险水库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资源的调控能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的途径。通过除险加固,不但恢复了水库的设计功能,提高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保证了供水安全,而且水库本身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水库今后的良性运行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发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过去,因为水库长期得不到维修,病险水库蓄水能力薄弱,这些水库表现有三差:一是消落区环境差,二是水域环境差,三是水库大坝自身环境差。近年来,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水利工作者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对一些病险水库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治理,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生态建设和旅游风景区,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水库的安全,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必将会促进我市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作者简介:王剑平,本科学历,义乌市八都水库管理处,副主任,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2010年义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一年准备,三年基本消除已发现病险水库山塘,力争到2014年基本实现水库山塘安全高效,2014年后进行常态化管理,发现一座,加固一座。“十二五”时期,义乌市水管部门将进一步有效管理水利事业,深化水利改革。力争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建设、水价形成机制、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的体制机制,投入12亿元资金用于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计划完成161座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任务,加固义乌江、大陈江、航慈溪、环溪、后龙溪、铜溪、吴溪等主要河流堤防。本文对义乌市巧溪水库除险工程概况、水资源利用对策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做以分析介绍:
一、水库存在的问题
义乌现有的水库多是建国初期修建,由于当时的农村纷纷通过兴水利、除水害,修建了一大批的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在建设时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也没有哪一座水库在设计前做过地质勘测及土工实验等前期工作,水库建设工程质量差。其次是水库施工质量差,受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当时的中(小)型水库施工全部是由政府组织民工大搞群众运动完成,没有任何一个工程是由具有施工资质的正规施工企业承建。没有哪一座水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取样检测过干容重、含水量、砂浆标号等指标(在近年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挖开大坝,发现坝体填土十分松散,这是一个有力的证实)。再次是水库工程管理不到位现象严重,工程离不开管理,管理是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和促进水库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和手段。
二、巧溪水库除险工程概况
1.水库概况
巧溪水库除险工程是义乌市2004年的重点工程之一,巧溪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79年建成。水库集水面积40km2,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030万m3,大坝坝型为多种土石混合坝,坝高43.5m,总库容1098万m3,正常库容905万m3,现有灌溉面积1.46万亩,每年向苏溪镇供水420万m3,设有装机2×320kw电站一座,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兼顾防洪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集水面积大而库容偏小,正常年份均有约2000万m3弃水,并且大坝存在病险。为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彻底消除大坝安全隐患,义乌市委市政府对巧溪水库除险扩容工程建设通过认真部署,加大除险扩容工作力度。除险扩容后巧溪水库总库容可达到3278万m3,可新增库容2000万m3,概算总投资1.3亿元。
2.前景分析
2.1确保水资源供给,通过开源节流并举,切实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源方面:科学合理挖潜境内水资源,实施水库除险扩容工程,全面开展水库山塘清淤行动,积极探索开辟境外引水新路径,加强与周边地区沟通协商,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引水。节流方面: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推进分质供水、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建设雨水集蓄系统,充分挖掘雨洪资源潜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
2.2有效促进水环境优化,加大了水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生态水利。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快重要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实施无投饲清洁养殖和水土保持工作。“十二五”期间,义乌市将加快重要流域和水库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主要包括6条重要小流域疏浚及水环境生态治理、2个水库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3个水库库区的湿地建设。切实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
2.3有效开发利用义乌江,“十二五”时期,启动实施义乌江生态建设与开发利用项目,工作重点为“一江两岸四湖”。“一江”指义乌江生态线,“两岸”指义乌江左右岸堤防加固及两岸经济带,“四湖”指白沙湖、清波湖、双江湖、月亮湖。通过开发,力争将义乌江打造成为集防洪、排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景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生态河流,实现沿江经济带的明显凸现,助推义乌新一轮大发展。
三、除险加固对策
1.进行除险加固解决水库安全问题,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对坝高不够,根据坝顶宽偏小问题,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对于坝坡要按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的坡度及护坡结构。溢洪道欠宽的,要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溢洪道未衬砌的,要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以保大坝的安全。放水斜涵(闸)管和平涵管漏水的,根据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要重建。
2.加强水库的工程管理
乡镇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是水利部门最基层的水管单位,结合实际情况,乡(镇)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水库工程的维护、运用、管理,加强工程巡查和维修养护。
3.加强水库安全规范管理
3.1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行政监督;
3.2健全管理机构,配套人员;
3.3建立巡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4.对巧溪水库灌区的灌溉设施(包括山塘水库、渠系、河道堰坝)、饮水设施进行系统规划
选择一批重点项目迅速加以建设,提高下游水资源调度能力,基本满足下游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四、除险加固的意义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首先是解除一批隐患,完善防洪体系。水库是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出现病险,不仅是江河防洪体系的削弱,更重要的是水库本身变成了巨大的隐患和威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保证防洪安全上一举两得,一方面解除了水库自身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完善了江河防洪体系,增强了江河防洪的综合能力。其次是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我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水库实现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调控优势。但由于病险水库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资源的调控能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的途径。通过除险加固,不但恢复了水库的设计功能,提高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保证了供水安全,而且水库本身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水库今后的良性运行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发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过去,因为水库长期得不到维修,病险水库蓄水能力薄弱,这些水库表现有三差:一是消落区环境差,二是水域环境差,三是水库大坝自身环境差。近年来,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水利工作者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对一些病险水库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治理,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生态建设和旅游风景区,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水库的安全,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必将会促进我市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作者简介:王剑平,本科学历,义乌市八都水库管理处,副主任,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