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的中国,“两会”是头等大事。但在“两会”还未闭幕之际,互联网界就爆出了重大头条新闻:网络视频行业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优酷与土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了。
一时间,各大互联网站、各方IT精英的博客、各类微博平台关于优酷土豆合并的消息、分析、数据、幕后揭秘、未来前瞻连篇累牍、层出不穷,更有网友创作同类段子传播于微博平台,惹来更多的围观与转发。在诸多的网络声音中,大部分都持肯定、认同态度。
资深互联网专家胡延平说,弱化竞争强化合作的意义大于合并,有利于降低双方成本,尤其是视频版权采购成本,提升视频广告价格和营收;两家今年营收都将倍增,合计可接近30亿元左右;网络视频行业洗牌提速,未来将汇合成为3~5大板块。
网络视频行业开创人之一李善友微博语:赞一下@古永锵和@王微,这是商业理智和智慧超越个人情感与情绪的决定,也是境界与格局的改变,深为之感动。无论外界怎么评价,他们两位都是改变和锻造中国视频网站行业的人!
股票市场似乎也在印证双方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合并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土豆网股价最高上涨178%,盘中触及历史新高42.81美元,优酷大涨27.35%,盘中曾触及32.75美元的当日高点。不仅两家公司的股票暴涨,还带动了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类股走强,同类型视频网站酷6传媒也因此受益,大涨11.9%。
但是,细细浏览这些报道、分析、评论之余,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在这场优酷、土豆的合并案中,行业格局、股票市场、公司利益、员工未来都被详尽解读了,但是合并对用户影响的分析却并不太多。用户的位置在哪儿?对用户利益将有何影响呢?
或许有人会说,合并是两个公司的事情,与普通用户何干?公司无论怎样合并、合并后怎样运营都会服务好用户,都会将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
笔者相信,当下的互联网公司无论从事哪类业务、提供哪类服务,都不敢轻视用户的力量,也都不敢轻易损害用户的利益,至少表面的文章是会做足的。2010年腾讯为与奇虎360争夺商业市场而“做出的一个艰难的决定”——让用户选择安装软件的行为,已成为各网络公司永远的警钟。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网民为敌,恐怕是互联网公司最不明智的选择。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担忧网络公司,特别是那些直接面对用户、开展用户分享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一旦他们形成垄断地位后是否还会践行用户至上的承诺。
目前,网络视频行业的业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电视台与网络对接的台网融合类,内容以电视台自身节目为主,包括电视台各频道的直播和各类栏目、节目的点播,如中国网络电视台、芒果TV、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等;第二类为提供影视剧、动漫综艺节目的网络视频类,内容以购买各电视台或社会公司影视剧版权,或自制微电影、微视频、网络综艺为主,如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网等;第三类为用户上传内容的视频分享类,网站内容中用户自制、拍摄的短视频、微视频是其重要构成,为用户提供内容发布工具和存储空间是网站的重要服务。在这三类业务中,视频分享类是与用户关联最紧密、最直接服务用户、最需要考虑用户体验的网络应用。
为什么如此关切地思考优酷土豆合并案中的用户问题呢?一方面,网络视频已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另一方面是因为优酷、土豆这两家公司的业务恰恰属于上述分类中的第三类,而且在第三类中处于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位置,在在线视频用户规模上,优酷与土豆累加后的用户渗透率达到74.4%,两公司在2011年第四季度网络视频市场收入份额合计达35.5%(优酷21.8%,土豆13.7%)。
试想一下,合并前两家公司因为激烈的竞争都会极力维护用户关系,满足用户需求,那么合并后行业竞争大幅弱化,形成了实质性寡头垄断,用户是否还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呢?从已发布的各种消息、公告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两家公司对于合并后如何处理与用户的关系做出相关表述。
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先用免费服务拓展注册用户数量,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在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或以用户规模与广告主议价而获得收益,或以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直接收费。特别是当公司居于行业垄断地位后,无论是强大的广告主还是弱小的普通用户,都很难有与之议价的能力。2010年的“3Q大战”、2011年的淘宝商城商户收费纠纷,都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
优酷土豆合并必然会提升行业集中度,甚至在视频分享领域形成垄断,站在公司的角度自然乐见其成、尽享其利,但对于普通用户却未必是件好事。或许合并后两家公司还是会尽心尽力服务于用户,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访问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但用户毕竟少了一个选择,也就少了一个与商家博弈的砝码。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对于合并,最关心的不是有多深的内幕、有多大的背景、有多少资本博弈、有多少利益纠结,用户的关注其实很简单——用你的真诚换“我”的口碑,合并要让“我”的利益最大化。
一时间,各大互联网站、各方IT精英的博客、各类微博平台关于优酷土豆合并的消息、分析、数据、幕后揭秘、未来前瞻连篇累牍、层出不穷,更有网友创作同类段子传播于微博平台,惹来更多的围观与转发。在诸多的网络声音中,大部分都持肯定、认同态度。
资深互联网专家胡延平说,弱化竞争强化合作的意义大于合并,有利于降低双方成本,尤其是视频版权采购成本,提升视频广告价格和营收;两家今年营收都将倍增,合计可接近30亿元左右;网络视频行业洗牌提速,未来将汇合成为3~5大板块。
网络视频行业开创人之一李善友微博语:赞一下@古永锵和@王微,这是商业理智和智慧超越个人情感与情绪的决定,也是境界与格局的改变,深为之感动。无论外界怎么评价,他们两位都是改变和锻造中国视频网站行业的人!
股票市场似乎也在印证双方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合并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土豆网股价最高上涨178%,盘中触及历史新高42.81美元,优酷大涨27.35%,盘中曾触及32.75美元的当日高点。不仅两家公司的股票暴涨,还带动了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类股走强,同类型视频网站酷6传媒也因此受益,大涨11.9%。
但是,细细浏览这些报道、分析、评论之余,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在这场优酷、土豆的合并案中,行业格局、股票市场、公司利益、员工未来都被详尽解读了,但是合并对用户影响的分析却并不太多。用户的位置在哪儿?对用户利益将有何影响呢?
或许有人会说,合并是两个公司的事情,与普通用户何干?公司无论怎样合并、合并后怎样运营都会服务好用户,都会将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
笔者相信,当下的互联网公司无论从事哪类业务、提供哪类服务,都不敢轻视用户的力量,也都不敢轻易损害用户的利益,至少表面的文章是会做足的。2010年腾讯为与奇虎360争夺商业市场而“做出的一个艰难的决定”——让用户选择安装软件的行为,已成为各网络公司永远的警钟。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网民为敌,恐怕是互联网公司最不明智的选择。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担忧网络公司,特别是那些直接面对用户、开展用户分享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一旦他们形成垄断地位后是否还会践行用户至上的承诺。
目前,网络视频行业的业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电视台与网络对接的台网融合类,内容以电视台自身节目为主,包括电视台各频道的直播和各类栏目、节目的点播,如中国网络电视台、芒果TV、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等;第二类为提供影视剧、动漫综艺节目的网络视频类,内容以购买各电视台或社会公司影视剧版权,或自制微电影、微视频、网络综艺为主,如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网等;第三类为用户上传内容的视频分享类,网站内容中用户自制、拍摄的短视频、微视频是其重要构成,为用户提供内容发布工具和存储空间是网站的重要服务。在这三类业务中,视频分享类是与用户关联最紧密、最直接服务用户、最需要考虑用户体验的网络应用。
为什么如此关切地思考优酷土豆合并案中的用户问题呢?一方面,网络视频已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另一方面是因为优酷、土豆这两家公司的业务恰恰属于上述分类中的第三类,而且在第三类中处于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位置,在在线视频用户规模上,优酷与土豆累加后的用户渗透率达到74.4%,两公司在2011年第四季度网络视频市场收入份额合计达35.5%(优酷21.8%,土豆13.7%)。
试想一下,合并前两家公司因为激烈的竞争都会极力维护用户关系,满足用户需求,那么合并后行业竞争大幅弱化,形成了实质性寡头垄断,用户是否还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呢?从已发布的各种消息、公告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两家公司对于合并后如何处理与用户的关系做出相关表述。
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先用免费服务拓展注册用户数量,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在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或以用户规模与广告主议价而获得收益,或以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直接收费。特别是当公司居于行业垄断地位后,无论是强大的广告主还是弱小的普通用户,都很难有与之议价的能力。2010年的“3Q大战”、2011年的淘宝商城商户收费纠纷,都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
优酷土豆合并必然会提升行业集中度,甚至在视频分享领域形成垄断,站在公司的角度自然乐见其成、尽享其利,但对于普通用户却未必是件好事。或许合并后两家公司还是会尽心尽力服务于用户,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访问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但用户毕竟少了一个选择,也就少了一个与商家博弈的砝码。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对于合并,最关心的不是有多深的内幕、有多大的背景、有多少资本博弈、有多少利益纠结,用户的关注其实很简单——用你的真诚换“我”的口碑,合并要让“我”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