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可能是一种健康的标志;人民币接下来很有可能出现贬值的压力;中国股市凭良心讲是不贵的,但行业之间的分化非常严重,估值比较低的行业在股市上涨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比较大的潜力,对改革红利的强烈预期,会给很多行业带来资产重估的效应
  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
  高盛在2014年底对全球经济做了一个预测,未来三年美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是3%,对于美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增速。美国在发达经济里面增速是最快的,其他经济体,像日本、欧元区也都会有所加快。
  中国是所有重要国家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但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接下来经济增速要放缓的国家之一。不过这种慢可能是一种健康的标志,因为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积累下的一些问题需要消化,产能过剩、债务高、房地产供应量大,这些行业都会经历一个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过程。总体来说,全球经济增速2015年和2014年相比,将有一个明显的加快。
  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下,我觉得接下来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将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分化,就是美国紧缩,而所有其他国家几乎都是放松,而且比着谁比谁更松。
  我们预计,美国可能是在今年下半年加息,利率从0.25%的水平逐渐提高。日本在去年10月份已经重申它要继续搞量化宽松,22号欧央行宣布要搞1万亿左右的债券,显然美元对于欧元和日元都有走强的基础。
  我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听到中国货币政策总基调是稳健,但是松紧适度,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我相信人民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对美元出现一些贬值也是很正常的,当然对欧元和日元还是升值的。
  如果把时间拉的长一点,美元这一轮的升值才刚刚开始。以1995年那次升值为例,从1995到2001年六年的时间里面,美元升值达到46%,这是对一揽子货币升值幅度。再早一些时间,1980年到1985年,升值达到93%,现在是美元刚刚升值两年左右的时间。
  1989年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逐渐开始降息,到1993年美国都是减息的,一度从10.5%减到2.9%。1994年美国经济步入复苏,美联储开始加息,这个过程当中,美元明显升值,一些亚洲国家出现了汇率崩溃式的贬值。
  随着美元升值,有很多在美国货币宽松时候流出来的钱又流回去了。在加息的初期,这种回流还不是很明显,毕竟利率还比较低。但是美国加息不会加一次就算了,一般来说都是进入加息通道,一加就是很多年,所以到了后来有些国家由于之前外债借的比较多,流入的资金也比较多,在加息的时候,资金由于要还债就要流出去,一些原来进来套利的资金觉得无利可图,也要流出去。
  如果国家汇率比较僵硬,过不了多长时间外汇储备就会枯竭,汇率就会出现崩溃式的贬值,那就更促使美元升值,而且在升值过程当中也会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得原来靠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经常账户、国际收支出现困难,导致大幅的贬值。那时候的俄罗斯由于油价大幅下降,在1998年出现债务违约。我不是说历史一定会严格按照过去的轨迹重演,但是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似乎每次都能看到。
  美元会走强到什么程度呢?高盛最近的预测,在今年底1欧元兑1.08美元,到明年底1元兑1元,到2017年1欧元只能换9毛钱美金。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GDP增速,2014年增长7.4%,上半年是7.5%,下半年是7.3%。我们把这个数据和其他跟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数据做一些对比:2014年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上半年是5.3,下半年降到2.5,为什么中国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面,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如此迅速?如果按年来比的话,2013年中国GDP增长7.4%,对应的电力消费是7.5%,2014年GDP7.4%,对应的电力消费是3.8%,这也很奇怪。
  这件事本身可能是释放一个比较重要的信号,觉得和全年7.5%的目标没有差距太大,因而没有必要用过多的刺激政策,数据本身也是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在里面。
  GDP数据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现在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投资过度,债务过重,地产过剩,这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经济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轨迹。
  投资过度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如果投资冲得过快,消费和出口不足以消化投资带来的产能,这就产生投资过度。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东西生产了卖不出去,或者要亏损卖,PPI连续三十几个月都是负的,而且越来越负,这就是投资过度微观层面的表现。
  宏观层面,投资占GDP的比重现在是47.8%,是一个奇高无比的数字。日本曾经也是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最高的时候是40%。和中国自己比,上次最高的时候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达到42.8%。
  2007、2008年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投资率向下调整,但是中国没有,因为我们有巨大的财政刺激,推到了接近48%的水平。随着投资率的上升,产生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债务率大幅度提高。
  中国全社会债务占GDP的比重,包括四个经济主体:家庭、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加总起来在2007、2008年占GDP153%,2013年占GDP229%,上升速度很快。如果从构成来看,涨得最快的是企业债务,2008年占GDP97%,现在是155%。家庭这块也涨了不少,但是基数比较小,就是老百姓买房子的钱,老百姓没有太多的债务,中国老百姓储蓄很强。地方政府涨得很多,债务形式极不透明。有趣的是,中央政府在债务结构里面占GDP的比重这几年反而是从28%降到24%,这说明中央政府这几年的财政状况相对是比较良好的。
  现在财政政策积极要有力度,谁能够最有力度呢?让地方政府借钱不现实,做PPP也要看民间资金是不是觉得PPP项目最够具有吸引力,可能还就是中央政府可以举债搞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增长。当然也有人出另外一种比较馊的主意,让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把财政赤字货币化,比如中央银行可以借钱给某个金融或者非金融机构,让它们来做本来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像棚户区改造。这个事情本来是财政做的,财政没钱就不要做了。一个后果就是债务率不断上升。   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投资效率不断下降。在2007、2008年的时候,1块钱投资可以带来0.35元左右的GDP增长,但是之后逐年下降,现在连0.16元都没有,因为很多行业都已经扎堆投资,产能过剩,再投的话产生不了太多的边际回报。
  接下来中国经济的走势,似乎要在增长与债务稳健之间做出一个平衡。我在这里做了两个比较极端情形的模拟分析。
  一个是更多地注重调结构,把现在占到GDP48%的投资率花几年时间降到比较合理的水平。
  假设这驾马车到2022年降到40%,意味着增速要慢于另外两驾马车,但是另外两驾马车有没有可能加速呢?不太现实。所以结构的调整,毕竟是伴随着投资增速的下降,从而GDP增速的下降。
  在这么一个情景假设下,我的模拟分析显示,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应当放缓到5.3%,好处是全社会债务占GDP的比重将在2017年达到最高点259%,之后逐渐回落,这是属于一种比较稳健的增长,但是增速比较低一些。
  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多年一直保持7%的增长,做得到做不到?我觉得可以做到。继续举债,然后1块钱投资下去,将来可能0.16元也没有了,搞不好0.1元都没有了,要举很多债才能够产生一个单位的GDP。
  我们也可以做数量上的模拟分析,比如说把调结构的任务不断推迟到2027年才让投资率降到40%,未来依然可以让GDP平均每年增长7%,后遗症就是,全社会债务占GDP的比重2027年将达到348%,经济就会变得非常脆弱。
  这两种情形是两个极端,我觉得中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两个情形之间,不可能经济增速慢到5%,也不可能未来十几年保持7%的增长,至于更偏重哪一种情形,这个是政府要做的选择。
  有人说你这个好像有点悲观了,看美国量化宽松这几年,利息降到0,现在经济摆脱了危机,而且比所有其他国家涨的好,我们完全可以学。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美国虽然搞了量化宽松,但是这几年伴随着非常痛苦的去杠杆过程,才取得今天的增长,它的增长质量是很高的。中国这几年,企业和家庭都是在加杠杆,负债率都是在上升,虽然维持了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靠债堆出来的,增长质量值得探讨。
  再有就是房地产过剩。从两角度来看:从中国特色来看,中国的人口已经进入了拐点,人口红利基本上释放完毕,接下来是进入老龄化。在人口红利释放的时候,中青年人很多,买房子的人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当一个社会进入老龄化,首先人退休以后就不太想再买房子,想买的话也没人给你按揭,收入都没有怎么拿按揭?再过几年,退休的人就会想到卖房套现、养老。过去是每年不断涌现买房的人,将来是每年不断涌现卖房的人。
  这个原因跟中国人口政策有关。建国以后前三十年出生率很高,而后三十年出生率极低,前三十年生几个光荣,后三十年计划生育生一个,人口政策巨大的波动,使得2015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急剧上升,65岁以下人口占比将急剧下降。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二次大战结束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平均是在5%左右,现在中国光住宅类就是9%。这个比重太高了,长期来看,房地产占比也是要回落的。
  有人说中国有城镇化的空间,如果外地农村人口能够进入城市,是不是能够承接大城市的房地产?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现在整个中国的城市在建面积是48亿平方米,城镇化的速度这几年平均是每年1900万人口进城。假定他们都买得起房子,按照三家之口每家都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要八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消化掉现在在建的房地产的存量。所以,城镇化这个概念已经在这几年被严重透支。
  现在看来,我不觉得将来城镇化速度会和过去一样快。因为过去农村生活非常艰苦,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那时候人口红利在释放。将来也没有那么多农村青壮年可以到城里来工作,来了之后,我相信有一小部分人能买得起房子就不错了。我觉得城镇化的因素还不能马上缓解中国房地产供应过剩的问题。
  刚才说的这些问题会造成某些行业长期的不景气,尤其是大宗商品。中国房地产的销售与全球大宗商品,尤其是铁矿石、铜密切相关。中国房地产交易萎缩就带来了铜价和铁矿石价格的回落。
  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交易增长非常迅猛,国际上许多大型生产矿石的公司,那个时候扩大速度也很快,到了今天如果它不加大生产,所有已经投下去的成本都沉没,所以必须要生产,捞回来一点是一点,而且越是生产效率高的企业生产的量会越大,目标是要把那些生产效率比较低的企业,用价格战把它击垮掉,将来它会胜出,有更大的定价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现在铁矿石的需求明显下降,铜的需求也明显下降,但是生产依然是在高速运行。
  这个情形在石油行业也可以明显看到。石油价格已经跌成这样,为什么石油输出国不降价?从它自身的利益来看,它也不愿意减产,因为石油输出国已经失去了最终定价的地位。
  过去它是最终定价者,它只要多生产一点,油价就跌,反之油价就涨。现在你少生产,美国的页岩油可以多生产,最后价格还是上不去,结果你的财政赤字会越来越大。所以一些生产效率比较高、能够承受较低油价的国家反而是加大生产,至少不减少,希望把其他一些包括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击垮掉。从而长远来说,它可以增强自己的定价能力。所以看到这几年,原油依然是供大于求,油价还会进一步下跌,高盛最近预测,油价要跌到4块钱左右才有可能见底。
  伴随着大宗商品的不景气,有很多投资策略也是需要做出调整的,甚至有些投资的机会从中显现出来,主要是做空。对大宗商品依赖程度很高的国家,它的经济下降之后会带来货币的贬值,有时候并不是说东西只有涨才有机会,东西跌的时候也是有很大机会的。
  汇市展望
  我觉得人民币接下来很有可能出现贬值的压力,从几个方面可以来做一个分析。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面有很多项目,但是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对外资产,另一类是对内资产,对外资产就是拿了多少外汇储备,拿外汇储备买美国的债券,对美国财政部就有一个债权;另外,我借给工农中建大银行,这就是对内的资产。   过去很多年,对外资产在总资产当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因为过去十年时间,有大量外贸顺差,FDI也是净流入,包括热钱都有净流入。流进1块美金,人民银行就要吐出几块人民币,吐得太多就容易通货膨胀,所以就发央票、用回购,把钱再吸回来,这样一来,人民银行对外负债上升,对内净资产下降。
  最近我们看到情况出现了逆转,2014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外汇储备都是下降,中国国际收支是逆差,尽管外贸还是有顺差,但是资本项下流出大幅上升。这样流出以后央行负债表不要萎缩了吗?不能让它萎缩,萎缩了影响经济增长,于是对内资产开始上升,借给国开行1万亿,借给五大银行5000亿,又借给股份制银行近3000亿。这种流动性支持有五花八门的名字,但目的都是一个,即增大资产负债表中对内资产,这个比例现在有见顶的趋势。
  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货币到底是该升还是该贬,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这个国家的货币在境内的购买力。比如把各个国家的麦当劳巨无霸价格画在同一张图上面,按照人均收入来排列,可以做出一条平均的回归线,中国是在这条线以上,说明巨无霸价格偏高,这个国家的货币对内购买率不强。国家的币制,短期可以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但是长期这些矛盾总是要是统一,往往以对外贬值的形式统一。
  另一个是单位劳动力成本。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做对比,我们单位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90年代初期,泰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5.4倍,现在是中国的0.7倍;当年印尼是中国的2倍,现在是0.3倍。长此以往,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就很难在这个国家生存下去,可能就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剩下的产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高,品牌效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都可以实现,不然这个国家迟早沦为贸易逆差国。
  我认为短期来看,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是不会贬得很快,因为中国还是希望保持货币的基本稳定,同时还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不可以让它一直贬值,但是稍微贬一点也不一定是坏事。贬一点,中国出口增长就会好一些,现在增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老是靠内需刺激投资,也不是办法。
  今年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讨论决定是不是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现在有美金、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如果人民币可以作为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当然对人民币是一个提振,假如说不能,很有可能出现更大的贬值压力。
  今年人民币的波动比较大,但不会是趋势性的大幅贬值,我觉得应该升不过6.1元,贬不过6.4元。如何进行投资策略的配制呢?当贬到6.4元的时候做多,升到6.1元的时候做空。
  股市展望
  中国股市凭良心讲是不贵的。现在上证综指PE市盈率在16倍,发达国家是17.5倍,美国标普18倍,纳斯达克41倍,德国DAX是17倍,中国新兴市场是12倍左右。
  我觉得中国股市行业之间的分化非常严重。有的行业很便宜,银行、地产就很便宜,现在只有6倍多到8倍多,这还是最近这半年涨了以后达到的水平,之前是3、5倍,有的行业是40多倍。这些估值比较低的行业在股市上涨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比较大的潜力,所以最近这半年,基本上是这些大盘蓝筹在上涨。
  本轮股市上涨有很多因素,主要还是大家对未来改革的预期很强烈,觉得新政府上来以后扎实做了不少事情,会把注意力放在改革上面,一旦推动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很多行业都会有一个资产重估的效应。
  第二个原因是资金链的推动,尤其是借钱炒股盛行,一天可供流通的交易量有四分之一是用借来的钱买的,用杠杆炒,涨跌都很迅猛,跌到一定程度就被强制平仓,这个是一个风险。25%到底是高还是低?台湾在泡沫破灭以前是世界最高的,曾经达到28.2%。
  刚才说的是从一天的增量里面来看,如果从融资账户里面的存量来看,现在据说已经超过1.1万亿,占每天交易量的比重是10%,已经高于台湾、美国历史上的峰值。IT泡沫之前台湾曾经达到最高点7.8%,美国在08年金融危机之前曾经达到3.4%,中国现在10%,所以我觉得中国的A股短期上看还是有上涨的机会和空间。
  值得警觉的,一个是基本面现在没有明显改善,数据都是不太令人满意,数据差的话更要涨一点,数据差政府就要推刺激政策。所以我们看到,这几个月来中国的A股与国际市场的股票价格相关性越来越小。
  我用滚动样本算了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股价相关度,以24个月为窗口来算,原来是正相关,现在是零相关,出来好消息涨,出来坏消息更涨,与基本面脱节比较严重。到后来,要么基本面真的改善,不然的话,脱节总要用一种形式获得统一,我觉得大家投A股还是要小心谨慎。(摘编自作者在2015年“蓝墨水”新年论坛上的演讲)
其他文献
自从1990年,两个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学者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加里 · 哈默尔(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经典文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和1992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三位合伙人斯托克(George Stalk),埃文斯(Philip Evans)和舒尔曼(Lawrence
期刊
要想让组织健康,并获得与之相伴随的优势,其领导团队必须采取的第一步是使自身具有凝聚力。  建立信任  真正有凝聚力的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互信任。这似乎是最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每个组织都非常了解和重视的原则。因此,你可能以为大多数领导团队都非常善于建立信任。而结果证明,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我觉得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信任的认识是错误的。  很多人从预测的角度来解释信任:如果你能够预测一个人
期刊
一个企业如何应对变化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应该是每一个企业人每天都殚精竭虑思考的问题。  联想控股走了30多年,开始于中国社会1980年到2000年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激烈碰撞的时代,热火的改革开放的时代。联想做到了中国第一,亚太第一,市场份额27%,其中困难不计其数。  2000年,柳传志带着我们主动做了变革,就是联想的分拆,这是特别主动的变化,有几个核心内容。  第一个是把企业拆成了两家公司
期刊
我经常听到一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抱怨道:“现在的员工真不好激励了。”假如这是真的,那么只能归咎于管理者或组织,而跟员工没什么干系。员工缺乏激励,问题通常表现为下列五种情况之一:(1)选拔机制;(2)工作目标模棱两可;(3)绩效评估体系;(4)组织奖励体系;(5)管理者未能让员工了解、接受评估体系和奖励体系。  我们要理解员工激励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考察该问题所依赖的三种关系。  第一,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期刊
创新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和探讨。我关注的是创新跟中国经济的关系。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创新有利于对冲经济下行。  首先看一下经济下行的原因。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长率最高在15%以上(年率)。今年一季度的增长率是7%,差不多相当于最高水平的一半。经济下行的首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的相对萎缩。去年3月份定下的出口增长目标是7%,年终实际只有2%。除了需求的萎缩,国内成本的上升也影响了
期刊
能源过渡桥梁要想成功——帮助我们从化石燃料走向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避免经济崩溃——企业必须能够足够快地取得投资回报,同时不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成本。而且,大多数企业不能等待未来技术进步出现成果就需要获得这种回报,与传统的预期相反,技术进步不是自动的。我们已经论证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努力不仅要求劳动生产率的进步,而且要求整个全球经济依赖的物理资源生产率的进步。  在能源领域,未来最成功的企业
期刊
互联网助力行业腾飞  在互联网时代,体育行业、文化行业、健康行业和旅游行业,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2015年时,可能将要起飞的行业。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以及人们的兴趣和爱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这些新的行业的需求,体现出今后这些行业发展的趋势。  举例来说,我们北大BiMBA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游学,每次游学的人很多,反映了新时代的客户需求,也反映了北大BiMBA在开拓业务过程中
期刊
创业者:勇敢的心  每一个做出伟大事情的人都是有无比强大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根基。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改造,从而打造一颗勇者之心,增强感染力和凝聚力。像马云、马化腾这些特别牛的创业者都经历了非常大的磨难,但是在如此黑暗的时候,他们还有如此强大的信念去坚持,那么最后的成功者必定是“舍他们其谁”。  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包袱、突破自己的束缚、突破自己固化和僵化的思想。团队的根源是领导者自己,
期刊
根据人均收入增长百分比的变化,把世界各国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分成三类: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的国家以前是不包括中国的,现在已经包括中国了。  我把历史时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8年到1990年,低收入国家几乎没有进步,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高等收入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从1990年到2002年,我们发现低收入国家有了较快的增长,中国和印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
期刊
《跨越能源的鸿沟》的两位作者提出了两个挑战现有范式的观点。  首先,物理能源对于经济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比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建议的,以及企业和政府所认识到的更加重要,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期待经济复苏和向未来清洁能源经济转型的时期,对每一个人都意义重大。能源服务不仅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如果是这样,经济复苏和能源转型所需要的时间将比奥巴马政府预计的要长——除非能够针对降低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