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理财是浮云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没落下什么钱,没钱的原因是我把钱花掉了;他们也没落下什么钱,原因是他们的钱亏掉了。我觉得,这就像我和他们同样买了一堆水果:我吃掉了,他们舍不得吃、结果坏掉了;虽然水果最后都没了,但吃掉和坏掉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和心态。
  
   芮成钢是央视财经类节目主持人,因为职业的关系,朋友们经常向他打听投资理财的捷径,在他们看来,芮成钢有很多与行业精英接触的机会,哪怕道听途说一鳞半爪的信息,也足以预判经济走势而从中获益。可是,芮成钢却说自己是个不投资、不理财的人。他说,理财其实是个坑……
  
  投资恐龙蛋,金蛋变混蛋
  
   我说我不理财,很多朋友都不信。我跟他们打了这么个比方:北京那么多的哥,有几个是因为喜欢开车而当的哥的?我跟他们一样,做财经节目只是我的职业,并非我的爱好。
   实际上,我对理财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感。因为在我看来,所谓的理财不仅对于财富积累没有帮助,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刚工作时,我在济南电视台上班。同事们在办公室除了谈工作,最多的就是谈理财。有人研究基金有人钻研股票还有人琢磨邮票粮票连环画之类的冷门产品,反正没人闲着,都考虑要让手里的钱生钱,利滚利。
   不知从哪儿兴起一股投资兰花的热潮,几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变成了兰花迷,人手一册花卉图册苦心钻研,家家阳台上少则十几盆、多则几十盆兰花。大家都盼望着从购入时的几十元、上百元一盆,飙升到数万元、数十万元一株。
   我不懂兰花,也不太懂这个市场,但我能看明白的是,如此全民参战地在这样一个狭隘的领域里头扑腾,太疯狂了。疯狂的代价,绝对是惨痛不已。果然,不到半年,除了顶端的炒家赚得盆满钵满外,绝大多数升斗小民们全都做了金字塔最底端的垫底灰。那些同事们,一个也未能幸免于难。
   后来到了北京,我又见证了另一场更加荒谬的投资热潮——恐龙蛋。当时有一个特别执著的朋友,跟我说起这件事时两眼放光:“恐龙蛋呀,几千万年前的化石啊,几百年前的东西都能称古董,这玩意儿还不是古董中的祖宗!”
   因为这东西不能带上飞机也不能带上火车,为了保证“祖宗”的安全,朋友硬是自己一个人把车开到内蒙古去接货,花了50多万元买下三枚恐龙蛋诚惶诚恐地运回了北京。我有幸见过这几枚恐龙蛋,乍看上去跟大个儿鹅卵石没啥区别,只是多了一层泥胚外壳。朋友专门打造了玻璃展示箱,把它们用定做的架子放好,说后半辈子就指望这三个蛋了。
   结果是,金蛋变成了混蛋。官方正式对此事进行辟谣,声称此物无投资价值,并指出目前市面上所谓的恐龙蛋绝大多数是人工伪造的赝品。此消息一出,价格顿时崩盘。那些花高价天价“投资”了恐龙蛋的人,血本无归。唯一从中赚了大把银子的,是内蒙那帮专做假恐龙蛋的炒家。那个朋友踌躇再三,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枚自己视若拱璧的恐龙蛋,发现原来真的只是一个泥团儿,用放大镜都找不出半根骨骼化石。
  
  黄金钻石,看上去很美
  
   我身边从来都不乏热衷理财投资的朋友,但我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投资市场缺乏了解,对理财方式也缺乏认知。他们选择投资理财的唯一风向标就是——跟风!
   有那么一段时间,投资钻石非常热。台里有位同事,买了一颗三克拉的裸钻投资,她说这东西能保持每年不低于12%的增值率。从市售价看,似乎是这样。但被她忽视的是,上涨的只是卖家的售价,作为藏家,面对的是一个有价无市的市场。她曾经去询问她那颗裸钻是否能回收,珠宝行报出的回收价是——4万元,只相当于她买价的20%。
   后来,我帮她找到了售价和回收价天差地别的答案。在采访南非副总统莫特兰蒂时,他对于投资钻石的回答是——钻石难以保值,更不可能升值,它就是碳而已。除了工业钻石有实际用途外,钻石唯一的价值就是做成首饰满足人的虚荣心。之所以价格逐年上涨,不是由市场决定,是由戴比尔斯公司控制的中央销售机构决定的。该公司囤积垄断了全球钻石原石,它每年自行提价投放市场,保证供小于求,这种涨价不是因为稀缺,而是因为被操控。
   我知道那个投资钻石的同事完了,她那颗裸钻注定只能当做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了。可问题是,想像中已经升值至30万元的钻石实际收购价只有4万元,于是无可避免地给她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很长一段时间,她处于一种神不守舍的状态。更糟糕的是,因为掏出积蓄买了钻石,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她的薪水不过7000元,老公也只是个普通白领,夫妻俩要还房贷、孩子即将入托……随后的大半年,她过得很不风光,多次主动申请跑边远地区出外景,因为有额外的差旅补贴。看起来,她是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但真正的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为挣钱玩命啊!
   这个同事成了我们台里投资理财的反面教材之一,但不幸的是,投资理财误区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好不容易绕过了这个陷阱,噗通又掉进了另一个坑。这个坑,就叫做投资黄金。
   投资硬通货,这下该靠谱了吧?可是,别看金价翻着跟头往上爬,从一百多元涨到了三百多元,但这是售价。有一个在金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买黄金也并不保险。
   首先,在金行买的黄金是有手工费的,按照不同的品牌论克收取,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其次,金行也是要赚钱的,所以会在黄金制品的成本价上加上利润,这利润也是多少不等的;此外,销售人员的工资不能少吧,销售场所的租金不能从天上掉吧……诸多成本从哪儿来?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细细摊到了每克黄金的售价中。
   据说,当金价位于380元一克、手工费还要另计的时候,黄金的成本价是280元一克,多出的那100元囊括了利润、工资、租金、宣传费等众多组成部分。100元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金价起码要上涨30%才能让你保本。
   这还没完,如果手里的黄金涨到了500元一克,看起来赚了不少吧?可是,如果把它们送去金行回收,结果是你仍然还亏着。因为金行是不会按照市售价回收的,而是按照当前成本价,而这个成本价一定比市售价要低上100元以上。在成本价的基础上,还得再扣除一次手工费。因为人家必须把你的黄金回炉重做,才能卖出去!
   这意味着什么呢?用市售价减掉140-180元,才是你手里的黄金能换到的人民币币值——也就是说,你现在花380元一克的价格买块100克的金砖作为投资品,若干年后金价上扬至500元一克时,你这块金砖却只能卖到32000-36000元,不算手工费,还得亏上2000-4000元。
  
  钱是个什么东西
  
   因为身边总有人在谈投资在交流理财经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谈起某个项目回报丰厚的人,到最后基本上就都闭口不提当初的那些事了,偶尔问起也是支支吾吾、语焉不详,被逼急了才冒出一句:“亏了!”
   我感觉,单位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而且全是些投资不慎理财不幸的杯具:有炒股亏掉一大半的,有买基金亏损70%的,更有买海外开放式基金从百万富翁变成十万身家的……我东看西看,发现衡量完所有人的亏损之后,唯一一个稳赚不赔的人——是我!
   我也曾经想过买点啥理财产品、做点啥投资项目,但问题是我没钱。我拿的是年薪,看起来体面,但架不住我有很多开销。比方说,我不是北京人,我不能总租房子吧,所以我只能贷款买房子,每月要还很高的房贷。
   我有那么点儿虚荣心,所以我给自己买了一台捷豹车,它很有英伦范儿,开到哪里都能吸引目光。但是,这车的养护费用比奔驰还高,要加98号汽油,全合成机油,每次加油还得额外用燃油添加剂。如果要换个啥零部件,价钱基本不会低于四位数。
   台里发给我的置装费用是不够的,我每年都得倒贴不少,因为我喜欢的服装款型大都不便宜,那些我穿起来舒服的鞋子价格也不低。
   我爱喝红酒,偶尔抽雪茄,还喜欢玩单反,动不动会看上新款的长焦距镜头,还比较酷爱数码产品……
   这些项目,都是不能保值增值的。有时候想想自己如此不理财,心生愧疚。但转念想想,那帮一心要让自己的财富增值的同事和朋友,假设我如果跟他们一样省吃俭用将白花花的银子投入那些理财项目的话,结果是我可能不会有房,更不可能有车,也绝不可能承担得起如今这些爱好与消费方式。
   因为工作关系,我慢慢认识了不少有名的理财投资专家,他们经常口若悬河地帮人们分析什么值得投资、哪些可以关注。私底下,据我所知,他们都很少介入这些领域。我跟一个比较熟的专家开玩笑,他们是站在岸上诱人跳河。他解释说,他之所以不介入,是为了置身事外,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分析——言下之意,凡是前赴后继置身事内的,全都是些头脑不清醒的人。
   我不否认有人投资理财赚了钱,可赚的是谁的钱呢?绝大多数输家的财富,变成了极少数赢家的利润,就像数以千万的人都去买彩票,最后中头奖的不过寥寥几人而已。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跟我一样,对资本市场是怎么回事都不大清楚、连K线图都看不明白、对于投资领域如何建构操作也不了解、对于收藏品的鉴别更是两眼一抹黑……无知也还罢了,偏偏还非常无畏,对自己的运气与眼光自信满满,深信自己仿若财神附体,买啥啥涨屯啥啥赚——有此一念,四大皆空。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钱,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一种金融流通工具。钱代表货币,用于交易,是人的养命之源。看看这个词条吧——它是用来交易的,也就是用来花的,它只是流通工具,而不是生产资料。
   以前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觉得这话误导了好几亿人,以我的观察与发现,应该是“你一理财,财才不理你。”
  编辑 尼尼威
其他文献
我遇到了恶俗韩剧里最狗血的情节——在穷男人和富男人之间无从抉择。   郭晓亮是穷男人,27岁,在一个不太景气的律师事务所工作4年,所有积蓄加起来不够一套房子的首付。   薛超是富男人,当然不是小说里写的那种天花乱坠的富,只是于我而言够富有的:30岁,经营9间干洗店,在二环以内有一套装修好的大房子,开丰田锐志。   我先认识薛超,不讨厌也不喜欢他,但为他对我的好而感动。慢慢地,我开始相信人生走向已成
期刊
小区里有个女孩跳楼了,不治身亡,因为失恋。以前,她总嫌男友爱她不够深,演出过几场自杀的闹剧。尽管男孩嘴上信誓旦旦地说“很爱很爱你”,但他总是以种种理由推迟结婚。女孩终于看清了男孩“丑恶的嘴脸”,一气之下,跳了楼。   常听人说,这个女人如何“玩得起”,那个女人又如何“玩不起”。在情场上,玩不起的女人多,玩得起的女人少。玩得起的女人,和自己较劲;玩不起的女人,和男人较劲。  跳楼的女子,和她的“负心
期刊
好莱坞影星卡梅隆·迪亚兹说:“如果我在意一个人,会为他安排时间,改变行程,甚至推掉其他的约会。总会有人,被排在时间的前头。”   眼下社会的发展得用光速旋转来形容了,那些总是将约会推迟的男人开始有了统一的借口:“忙啊。”于是,女人们开始心疼自己的男人,给他准备夜宵不算,还有那殷勤地揉肩、揉背的架势,足以跟旧时的丫环相媲美。   可渐渐地,女人发现,男人远没有他们吹嘘得那么忙,他不过是跟着领导去视察
期刊
陈奕迅和徐濠萦这对夫妻,堪称香港娱乐圈的奇葩:一个爱搞怪,一个着装另类。徐濠萦号称“第一潮妈”,花钱如流水。对于太太的挥金如土,陈奕迅毫不在意,还十分维护妻子:“对我来说那些钱算什么,能花就能赚,能赚就能花。”   事实上,由于徐濠萦的骄奢,他们也曾面临过经济危机,甚至影响到了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所幸的是,两人凭着至爱深情一同走出困扰,筑成了幸福的“天王之家”。    娶了奢侈妻,歌王难做“双面胶
期刊
没学说书之前我曾悠闲自得,整天无所事事,一度迷上了射击——每天背着把气枪穿梭在树林中,以打鸟为乐,对朋友、邻居和周围人投来的白眼佯装不见。此时,我已成家,爱人比我年龄大,是我的同行——西河大鼓演员。她做事勤奋,说完书回家后又做饭又收拾屋子;我呢,跟个大少爷似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油瓶子倒了都不扶。  没过多久,爱人怀孕了,拖着沉重的身子还在演出。她不说书,家里就没有经济来源。我们那时没有单位发
期刊
女校长余琳,在痛失双乳后自强不息,事业屡创辉煌。谁知,在她与一位房地产大亨闪婚后,感情上烽烟四起,双方相互算计。在步步惊心的恶斗中,复仇的火焰最终吞噬了余琳的灵魂,她被判处极刑。    富翁被杀,娇妻嫌疑    2010年5月3日晚9点半,四川南充市人流如织的西山音乐广场上,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绑架案:3名头戴棒球帽的歹徒手持尖刀,将一名散步的中年男子拽入一辆轿车,随即绝尘而去,令围观的市民瞠目结
期刊
在爱情上,S小姐是个标准的细节控。   她交往过事业小成的海归精英男,却因对方在她生日那天为工作爽约而分手;她约会过高大俊朗的体育明星,但对方喜嗜驴肉火烧,让她无法忍受;她喜欢过知识渊博的高校教师,却不能接受对方逛街不帮她提东西的“没眼力见儿”;她甚至和初出茅庐的实习小男生擦出了火花,但对方对网游的热爱,让她望而却步。   所有人都劝说S不要那么挑剔,但她的回答也有一番道理:“细节是考察一个人的最
期刊
冯仑,万通地产董事长,人称“商界思想家”。无论多么严肃的话题,他总是能扯到女性上来,总能在对女人的观察中,发现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理念。   冯仑总会告诉手下:“投资时一定要追求安全而不是快乐。”而这个理念,正是从男人和女人的对比中得到的。他发现,女人在追求感官愉悦的时候,首先会顾及安全性,然后才会追求舒畅;男人恰恰相反,他们有时候太率性,凡事先快活了再去摆平,结果,就是不断地扯出乱子。   秘书
期刊
几年来,邓亚军经手的亲子鉴定已经超过2万件。根据她的统计,华大方瑞连续几年的“排除”结果一直都维持在22%~27%之间。这意味着,每4到5个做亲子鉴定的案例中,就有1个是“非亲生”的鉴定结果。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鉴定师,邓亚军每天都要和这样的故事相处:很多人千方百计证明孩子是自己的,另外也有人千方百计证明孩子不是自己的;有人用性来尝试巩固财富,也有人试图借另外一个人的孩子来锁住自己的爱人……
期刊
1  大池的房子租在青龙场附近,北门的城乡结合部,那里龙蛇混杂,夜里十点后连出租车都不愿意去,但是房租很便宜。大池跟我说,住在这里只是一个过渡。只是,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我跟大池依然过渡在这间出租屋里。   当初我来到成都,全是因为大池。他跟我说,成都是一座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这里弥漫着火锅香气,府南河边有着悠闲的麻将声,男人们穿着短裤踏着拖鞋,女人们利落地嗑着瓜子说着温言细语的成都话。这些画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