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对现代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教育教学领域也需要不断变革,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于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其提出应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我深知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教师应在继续引导高中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语文;高中;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69-02
  人常说,语文教学融入了科学与艺术,而科学与艺术的生动体现,则依赖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師依据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运用教学方法即为教学艺术。在各种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艺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它关乎到一堂语文课的成败,需要语文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是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是,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提问的时机,甚至根本不了解提问的艺术,从而在提问时出现许多的问题:1、问“是不”、“好不”等简单毫无提问价值的问题,这样问学生的思维又怎能得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洞、难度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只能启而不发,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怎么能回答呢?3、提问没有新意,如“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等这样的问题。问得多了,会让学生有厌烦的情绪。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学困生,很容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以上列举的几种提问时存在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这样的提问不但会使语文教学效果低下,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结合教学实际,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来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巧抓时机,利用矛盾,活跃思维
  学生在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其学习兴趣并不高,甚至没有。所以,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入手,深挖教材,找准突破口,精心为学生设计“障碍”,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冲突”。当高中生想方设法解开“冲突”时,其思维就得到训练,理解起课文来重点、难点自然也会轻松自如。
  2.变直为曲的提问,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直来直去的课堂提问,往往缺乏启发性,长此以往高中生就会对提问丧失兴趣,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思维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变“直问”为“曲问”、“活问”,学生自然会开动脑筋;如果提出的问题能够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跳一跳”方可回答,自然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的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分层设计提问,变难为易,变大为小
  要想上出一节好的语文课,仅依靠一两个提问远远不够。需要语文教师从整篇课文的角度来谋划,精心设计一组系统的提问,使提问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实际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的问题,层层分解,使之变成易理解且有趣的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4.设计的提问,应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发散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不仅为了促使高中生掌握知识,也是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需注意提问的角度以及问题的深度。教师多角度启发高中生,使其掌握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如,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解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促使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1.教学中要演示正确的、规范的、典型的过程,又要演示错误的、不严密的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生自己发现事物具有两面性,继而增强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也就能够实现对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同时指出学生所做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适当的给予肯定和否定,支持学生大胆参与,耐心地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耐心、婉转的给予讲解。注意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3.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这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要唤起高中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其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在“活”“新”上下功夫。
  4.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真正得益。授之以鱼,只食一餐,授之以渔,却终身受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不能只做教学的“主演”,而更要做教学的“导演”,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要成功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国教育学会通讯.1981年04期.
其他文献
雷达对抗的核心研究内容主要是干扰策略与抗干扰策略之间的对抗博弈,其作为电子战研究领域的热点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该文综述了学者们利用合作与非合作博弈方法来分析雷达在进行目标探测和干扰抑制时所使用的策略,主要通过不同体制的雷达利用认知技术感知和学习外界复杂的电磁环境,合理地分配发射功率、控制编码序列、设计波形、研究检测和跟踪方法以及分配雷达通信资源等。这样雷达既节约发射所消耗的功率,又可以自适应地搜索
【摘要】教师培训课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顺应教师终身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随着信息化浪潮在教育培训领域的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模式也应顺应潮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变革。本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同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思考,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构建原则;培训方式;运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而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更是有必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开阐述。  【关键词】创新;小学数学;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66-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创新意识
【摘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67-01  《中华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然会实施英语跨文化教育,当前社会上对高校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跨文化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对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高校跨文化教育的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对策,希望给当前的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