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中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红寺堡”为重点考察地,对生态移民区回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移民而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及体育社会化和职业化等原因,使得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发生了诸多演变。该文通过分析,找出移民前后回族体育项目的变化,并为回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 回族传统体育 变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c)-0129-02
回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其核心是非物质的。然而,随着移民活动、社会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严重的制约。
该文旨在研究宁夏生态移民区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生态移民前后变化及原因,分析制约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发展的根源,并为进一步探索其保护与传承途径做好铺垫工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中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红寺堡为重点考察地,对该地区的生态移民、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者及从事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员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经过研究设计问卷,针对红寺堡地区经历移民过程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发放调查工作,并全部现场收回。3个月后,对移民地调查对象进行重测,检验结果为Kappa值等于0.77,信度较高。(如表1)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网等,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找该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2.3 访谈法
通过与从事回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研究的人员及红寺堡移民就该专题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交谈,对该地区回族传统体育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研究。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获取有效数据,并将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体育项目的类型变化及原因分析
移民安置地的居民在移民前后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有很大区别。
移民前人们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生存环境和经济文化都较为封闭,所进行的体育项目强调娱乐性、健身性。例如:踏脚、老牛、木球、回族武术、方棋、拔腰、掼牛、训鹰、射箭等。移民后人们物质、经济、生活、文化追求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并逐渐走向现代化,开始进行篮球、羽毛球、舞蹈、乒乓球等现代体育活动。
在宁夏回族聚居地,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都要举行少数民族集体活动,如:掼牛、打木球、堆人山、爬山城等。移民活动发生后,庆典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在节日里举行的传统体育活动被现代化方式替代。
2.2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从事人员不同
移民前参加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移民后则主要是中老年人。其原因是移民后家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家中主要劳动力疲于为生活奔波。孩子们温饱问题仍未解决,再加上原本简单易得的游戏器材不再触手可得,导致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出现了明显断层。
2.3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很多回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依附于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然而在移民后,一些传统项目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
移民后保存下来的一些传统体育已经转变为较强的竞技性和综合性项目,对所从事的人员有了一定限制,很多曾经从事此项目的人员不再适合参与。在这种潜移默化下,人们离曾经形影不离的传统体育越来越远。
2.4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传统体育项目的演变(包括规则、器械改进等)
宁夏自治区回族居民把民族传统体育从移民前闭塞的居住地带到了移民安置地后,经过的整改,得以新的方式存在和发展。
2.4.1 木球
木球起源于宁夏,前身为回族民间游戏“打梭”。器械简单易得,规则简单。移民后,有了专门的器械、明确的规则和确定的场地,并发展为竞技性体育项目。
2.4.2 方棋
方棋在宁夏南部山区各县农村尤为盛行。移民后,已制定出规则文本,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并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3 掼牛
掼牛是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移民后,人们将其列入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3年举办中国“掼牛”全国争霸赛。
综上所述,宁夏生态移民后,民族传统体育取得了良好的竞技、娱乐、健身等综合效果,为民族体育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5 对该地区传统体育的价值及功能的认识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移民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加强民族意识和提高移民对该地区回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很关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变化,主要因为宁夏回族传统体育活动自身存在局限性,一些项目脱离了原有环境后,被淘汰或被重新整理。移民们在新环境中逐渐融入了新的氛围,接受了对于他们来说的新鲜事物,使得原有的本色项目出现了过多的遗忘。
同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如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对该地区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发展的影响深远。
3.2 建议
3.2.1 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积极整理 通过对传统体育进行挖掘和分类,利用创新的思维把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使这些项目与民族的发展现状相协调。
3.2.2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
利用现代传媒对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规模开展、改进以及推广,促进人们对于该地区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
3.2.3 让回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
下面以红寺堡小学为考察点,进行分析:
红寺堡小学中有92%的回族学生,其中89%的学生均来自宁夏南部山区,是很多传统体育项目产生和流传的地方。对于发展和传承传统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根基。由此,将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体育教材中,即能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又能全面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让回族传统体育教学顺利地进入学校教育呢?
首先,应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教练。
其次,创编回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研究回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最后,建立健全回族传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民族体育集锦编写组.民族体育集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2]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朱应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尝试[J].体育学刊,2001(3).
[5]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瑜,徐明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材化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0-121.
[7] 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8] 何粉霞.当代回族体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9] 徐金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12-114.
[10] 蔡智忠.宁夏回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与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53-55,58.
[11] 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12] 孔德银.生态移民背景下回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4):154-156.
[13] 咸云龙.试析中国回族传统体育的特点[J].回族研究,2002(1):101-105.
关键词:生态移民 回族传统体育 变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c)-0129-02
回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其核心是非物质的。然而,随着移民活动、社会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严重的制约。
该文旨在研究宁夏生态移民区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生态移民前后变化及原因,分析制约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发展的根源,并为进一步探索其保护与传承途径做好铺垫工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中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红寺堡为重点考察地,对该地区的生态移民、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者及从事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员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经过研究设计问卷,针对红寺堡地区经历移民过程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发放调查工作,并全部现场收回。3个月后,对移民地调查对象进行重测,检验结果为Kappa值等于0.77,信度较高。(如表1)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网等,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找该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2.3 访谈法
通过与从事回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研究的人员及红寺堡移民就该专题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交谈,对该地区回族传统体育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研究。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获取有效数据,并将统计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体育项目的类型变化及原因分析
移民安置地的居民在移民前后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有很大区别。
移民前人们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生存环境和经济文化都较为封闭,所进行的体育项目强调娱乐性、健身性。例如:踏脚、老牛、木球、回族武术、方棋、拔腰、掼牛、训鹰、射箭等。移民后人们物质、经济、生活、文化追求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并逐渐走向现代化,开始进行篮球、羽毛球、舞蹈、乒乓球等现代体育活动。
在宁夏回族聚居地,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都要举行少数民族集体活动,如:掼牛、打木球、堆人山、爬山城等。移民活动发生后,庆典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在节日里举行的传统体育活动被现代化方式替代。
2.2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从事人员不同
移民前参加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移民后则主要是中老年人。其原因是移民后家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家中主要劳动力疲于为生活奔波。孩子们温饱问题仍未解决,再加上原本简单易得的游戏器材不再触手可得,导致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出现了明显断层。
2.3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很多回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依附于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然而在移民后,一些传统项目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
移民后保存下来的一些传统体育已经转变为较强的竞技性和综合性项目,对所从事的人员有了一定限制,很多曾经从事此项目的人员不再适合参与。在这种潜移默化下,人们离曾经形影不离的传统体育越来越远。
2.4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传统体育项目的演变(包括规则、器械改进等)
宁夏自治区回族居民把民族传统体育从移民前闭塞的居住地带到了移民安置地后,经过的整改,得以新的方式存在和发展。
2.4.1 木球
木球起源于宁夏,前身为回族民间游戏“打梭”。器械简单易得,规则简单。移民后,有了专门的器械、明确的规则和确定的场地,并发展为竞技性体育项目。
2.4.2 方棋
方棋在宁夏南部山区各县农村尤为盛行。移民后,已制定出规则文本,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并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3 掼牛
掼牛是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移民后,人们将其列入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3年举办中国“掼牛”全国争霸赛。
综上所述,宁夏生态移民后,民族传统体育取得了良好的竞技、娱乐、健身等综合效果,为民族体育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5 对该地区传统体育的价值及功能的认识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移民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加强民族意识和提高移民对该地区回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很关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宁夏生态移民前后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变化,主要因为宁夏回族传统体育活动自身存在局限性,一些项目脱离了原有环境后,被淘汰或被重新整理。移民们在新环境中逐渐融入了新的氛围,接受了对于他们来说的新鲜事物,使得原有的本色项目出现了过多的遗忘。
同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如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对该地区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发展的影响深远。
3.2 建议
3.2.1 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积极整理 通过对传统体育进行挖掘和分类,利用创新的思维把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使这些项目与民族的发展现状相协调。
3.2.2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
利用现代传媒对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规模开展、改进以及推广,促进人们对于该地区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
3.2.3 让回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
下面以红寺堡小学为考察点,进行分析:
红寺堡小学中有92%的回族学生,其中89%的学生均来自宁夏南部山区,是很多传统体育项目产生和流传的地方。对于发展和传承传统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根基。由此,将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体育教材中,即能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又能全面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让回族传统体育教学顺利地进入学校教育呢?
首先,应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教练。
其次,创编回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研究回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最后,建立健全回族传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民族体育集锦编写组.民族体育集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2]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朱应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尝试[J].体育学刊,2001(3).
[5]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瑜,徐明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材化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0-121.
[7] 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8] 何粉霞.当代回族体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9] 徐金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12-114.
[10] 蔡智忠.宁夏回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与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53-55,58.
[11] 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12] 孔德银.生态移民背景下回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4):154-156.
[13] 咸云龙.试析中国回族传统体育的特点[J].回族研究,2002(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