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技艺 打造物理高效教学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本文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从七个方面概述运用教学技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技艺; 教学效果
  创设物理知识建构情境,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与各种教学技艺综合运用分不开。下面根据教学实践体会,概述运用教学技艺,努力达成物理课堂高效教学。
  一、教学情绪技艺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必须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严中有爱、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把热情、愉快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趣味盎然、气氛活跃的学习情境,又能使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情动”,师生间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交流,从而使物理课堂活力四射、亮点纷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技艺
  高效课堂要学生学得精彩,需要教师少讲精导且导得精彩。平易自然、优美动听、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神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一般说来, 物理教师教学语言技艺体现在:
  ( 1) 语言科学,表达准确。为了学生能准确理解某一物理概念或规律, 教师有时还要咬文嚼字,逐句逐字分析。例如, 在表达牛顿第二定律时,F应该是“合外力”,而不能说成是合力或某个力;采用描点作物理图像时,要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不能说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等。
  (2)教学语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教师抓住物理现象和理论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紧扣重点、抓住关键字和句讲解,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口头语言。
  (3) 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教学语言应利用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应通过声调高低变化、语速快慢变化、音量高低变化和恰当地选择停顿时间的长短来暗示学生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语言的抑扬起伏是教师长期教学工作中不断试探和摸索而形成的,是语言教学技艺的较高要求。一般来说, 在陈述事实时应语速中;在进行推理时应放慢语速、加长停顿时间;在提出问题时应运用声调变化和适当的重复;在得出结论时干脆利落,字句有力。
  (4)语言通俗幽默。教学语言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联想,乐于接受,甚至刻骨铭心。用社会实际中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实例进行比喻、比拟,用幽默的语言创造性地把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含蓄地、巧妙地进行概括总结。
  三、体态教学技艺
  体态教学技艺是教师用非语言性手段进行师生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表情、眼神、姿势和动作,能营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气氛情境,促使学生跟着“身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师生交流的过程来看, 教师的面部表情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是最大的。在引入新的课题时,物理教师面部表情神彩飞扬或略显神秘,可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欲望; 在陈述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物理教师坚定聪慧的目光,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深信不疑;在学生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时, 教师赞许的表情, 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和喜悦;在学生遇到疑难和挫折时,教师鼓励的表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物理教师通过手势、动作和姿势可以给学生直观地勾划出抽象的物理情境,使描述由静态变为动态,便于学生自主高效建构物理知识。
  四、课程导入技艺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地引入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刚上课时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迅速进入物理情境,并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心动”。因此, 改良课本中的课程导入,使课程导入目的性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一般来说,导入课题的技艺主要有:(1) 复习导入;(2)联系实际导入;(3) 利用实验导入;(4)讲述史实导入等。
  五、随机应变的教学技艺
  机智灵活的课堂应变构成课堂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课堂注入生机活力,带动学生高效学习。在课堂探究教学中,经常出现超出教师事先教学设计预想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珍惜这一宝贵的动态课程资源,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巧妙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打造出一个活力四射、充满人性化的精彩课堂。
  另外,课堂教学中有时产生突发事件,作为教师就要掌握随机应变的教学技艺,处理好这种突发事件,迅速控制好课堂秩序,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六、板书技艺
  板书书写浓缩教学内容,突出教材的精华,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理解情况的最精炼、最系统的反映。好的板书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突现教学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板书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途径,生动地反映其互动、演绎、推理的教学过程。物理教师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教材的主干知识结构、推理过程、必要书写的重点概念和规律、物理公式及其适用条件、物理图像和变化趋势说明等。设计精美、布局合理的板书,能活化物理情境,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给学生美的熏陶,增强探究动力,从而对知识理解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七、板画技艺
  板画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技艺,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形象直观、引发学生思考、理清教材脉络和增强记忆等重要作用。物理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板画主要包括: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的实物简图和示意图、物理图线和物理图表。实物简图和示意图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例如:受力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物理图线主要指教师为了直观地描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在黑板上绘制的物理量函数关系图线,例如:速度图像、共振曲线等。物理图表主要指教师把教学内容的要点列成表格, 把逐项内容以文字、符号和图形的形式填入表格之中, 使物理教学内容条理更清楚、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联系更突出,例如, 简谐运动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规律图表、电场与重力场对比图表等。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做“懒汉”,学生会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板画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该物理教师板画时, 应做到简洁明了、本质突出、色彩明快等。成功的板画既说明物理原理,还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产生美学的功效,使物理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徐长祥 袁志珍 刘 萍 《略论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艺》 物理教师 2002年第1期
  [2]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 2002.7
  [3] 鲍时荣 《运用情感共鸣 打造生命化物理课堂》 物理教师 2013年第6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误诊原因.方法对35例MM误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M可表现为骨痛和自发性骨折、贫血、反复发生的感染、蛋白尿及肾衰竭等.结论MM起病隐匿,提高对MM临床表现的认识将有利于诊断率的提高。
目的 探讨小剂量AA方案并G-CSF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老年AML患者行小剂量阿柔比星(ACR)及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LD-AA方案化疗,同时使用G-CSF治疗.结果经1~7疗程治疗,CR率43.75%,有效率75%,且毒副作用较轻.结论LD-AA并G-CSF治疗老年AML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6例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加用极化液.观
联合化疗的机制是针对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治疗,从靶向白血病特异融合基因的治疗、靶向多药耐药机制的治疗、靶向抗凋亡基因、靶向骨髓微环境、免疫靶向治疗五个方面对白血病靶
目的 比较腹部超声和和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8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确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腹部超声和和经阴道超声加以检测,比较两者超声方
(上接第13卷第6期第371页)  9蕈样霉菌病  9.1定义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表现为皮肤斑块的成熟T细胞肿瘤,特点为小到中等尺寸的具有脑状核T细胞浸润真皮和表皮.
生物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一条新途径,随着对MM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特别是其与骨髓微环境关系的深入认识,一些新的生物学治疗药物得以设计、研究,对此动态进展作一综述
整合素α4β7为黏膜归巢受体,这种黏膜归巢特性在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研究发现α4β7在胃肠道的恶性淋巴瘤性息肉病、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或MAL
观察大蒜素对缺氧性腺泡内肺动脉高压是否具有阻抑效应 ,在常压缺氧条件下 ,选用 42只大鼠 ,分正常组、缺氧组、缺氧加大蒜素组 ,分别在 15d和 30d测右心室收缩压 ,并利用光
大约5%~10%的人类白血病包括初发和治疗相关性白血病伴有11q23/MLL重排.白血病伴有11q23/MLL重排提示预后不良.位于11q23的MLL基因与各种不同的伙伴基因发生嵌合,产生独特的具有新的功能的融合蛋白.目前已发现的MLL伙伴基因达30余种.又有一些新的MLL融合伙伴基因被确定.某些携带11q23/MLL重排的细胞株已经被用来作为模型系统,探索MLL基因及它们的伙伴基因在致癌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