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觀”,小篆写作“观”,典型的形声字,《说文解字》说是“从见雚声”。但这“雚声”之“雚”,且看,下边是“隹”,短尾鸟,上边是一双大眼睛,合起来就是猛禽瞪着大眼睛在看,再加上“见”,大概是强调“见”的不一般。《说文解字》解释为“谛视也”,即仔细地看,原来是形声兼会意字。《现代汉语词典》只说是“看”,应该是对于我们今天用“观”字如“看”字——比如“走马观花”——的一种迁就吧。而今天常用的“观察”可以为证,这个词是同义并列,其中的“观”就有“观察”(仔细察看)的意思了。
  由于简化,“观”,无非“又”“见”的简单组合。“觀”成了“观”,“又”好像只是一个从“雚”草写而来的符号,但仔细看一看,稍稍想一想,只觉这“又见”的“观”似乎也是一个会意字,见了又见,不就是为了仔细察看吗?
  在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这“观”当然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亲身经历与体验,进而仔细观察悉心洞察,要不然,就很难有“得”,或者“得”之肤浅。紧接着说的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可见思考不可缺位,缺位了就很难有得,或者得之肤浅。
  而当人置身于天地之间、宇宙之中,去“观”天地宇宙,又会是怎样的“得”呢?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作品,应当算上《兰亭集序》吧。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忽视了所书写的内容。在这篇序里,王羲之刚刚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因此而“游目骋怀”而快乐,接下来就感慨生命的长度由不得自己,只能“修短随化”,借古人之口发出“死生亦大矣”的一声痛惜,进而悟到等同生死的虚妄,必须有所作为。这分明是自勉也激励他人。
  苏东坡月夜“游于赤壁之下”,置身于天地乃至宇宙,自觉生命的渺小与人生的短暂。但当他观于眼前“逝者如斯”的水与“盈虚者如彼”的月时,生发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伟大辩证法,进而表示要和朋友去“共适”于天地万物,这不只是“共享”,更是物我融合的大和谐,足见其豁达。从王羲之到苏东坡,对于生命与世界,他们都有感悟与心得,都是把自己置身于宇宙之中,依凭他们的生命体验,观察天地万物并思考后得来的。
  凡人如我,也该有自己的“观”而“得”吧?当然也少不了投身于生活的体验与思考。
  近来每天都出行,一不小心“迷”上了共享单车,觉得挺方便挺自在的。可总见到共享电单车停得不是地方,看到这么乱停乱放心里很不舒服。可是昨天中午出行,赶时间,刚出小区门,见到左前方50米处的十字路口有两辆电单车,真有点喜出望外。但接下来就觉得自己有几分“猥琐”了:竟然跟违规停车者合作违规,这算什么事呢?不免有几分愧疚,也一直没放下这事。
  到晚上,又是骑电单车,碰巧见到工程人员沿途换电池,一路手持手机找单车停放点,看着很辛苦。这时,对于白天的那一点“猥琐”有了新的反思:我骑了停得“不是地方”的电单车,然后还到“是地方”的停放点去,这不是顺便帮了一个小小的忙吗?要不然,有的车停在旮旯里,人家工程人员找不到,不就成僵尸车了吗?这样想来,又觉得自己并不“猥琐”,反倒有点“伟大”了。
  可总觉得心里头哪个地方有点疙瘩,有点不顺畅,一直这么“伟大”下去,还是做了违规者的“帮凶”。多亏一句“水至清则无鱼”足以告慰自己,事实上,纯而又纯的社会是没有的,如果有也是很可怕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自有它的包容性,总体上朝着良善的方向发展,这就不错了。


  亲历一些事情,哪怕是像骑行共享单车的小事,你去“观”,见了又见,不只是见,再加入自己切身的体验与悉心的思考,你就有了自己的“得”、自己的收获。这样度过每一天,再平常也觉有味道、有意思。
  我们平常说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也,每个人都有,这是在生命的行走中,通过体验与思考,从“观”而“得”,逐渐形成的。但还有一样不可忽视,那就是学习。回想少时读书,刚刚接触到一点哲学常识,觉得太管用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辩证分析相当有效,把哲学当成“方法论”;再后来,涉猎一点其他的哲学思想,从西方回到古老的中国,觉得开了眼界,觉得哲学首先还是“世界观”,只当成“方法论”就庸俗了。
  其实,一个人活着离不开“世界观”,离不开哲学,只是有高下之分。我们走过每一天,“观”天地万物与人事,有体验有思考,自然就形成对世界的观感和看法,但若能借助学习,从哲学里寻找滋养自己的东西,不断提升我们的“三观”,我们便能更哲学地活着,活得更舒展、更通透、更达观,我们的人生也有望蔚为大观。
其他文献
人生而有追求快乐的本能。人活到极致是什么状态?人生的最高境界要如何描述?——这是非常抽象的问题,所谓“境界”自然不停留在物质享受层面的吃喝玩乐,而要看精神修炼上达到的高度。无论什么领域,都可以不断突破、攀登顶峰,所以有了“诗圣”“书圣”“画圣”等“圣人”的存在,都是在该领域中做到极致的。  纵观中华历史所有领域,找一位世人公推的“圣人”,荣誉给到了孔子。孔子是怎样的人?如果问一声圣人的快乐是什么,
期刊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20世纪奥匈帝国德语小说家,犹太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于捷克首府布拉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1904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的作品颇受表现主义的影响。1912年9月22日晚至翌日清晨,通宵写出短篇《判决》,从此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弗朗茨·卡夫卡一生多次与人订婚,却终身未娶。19
期刊
风儿在空中打了个旋,吹落了枝头上的瑞玉,也凉透了我微微汗湿的手。  这一步要怎么走?我举起棋子的手又黯然落下,如秋风裹挟的花瓣那般无力。难道非要爷爷让我几子我才能赢吗?我不禁摇了摇头。  对面的爷爷神态自若,眼睛虚眯,几根髯须在风中舞得欢快,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额前的每一道皱纹都闪烁着智慧的光泽,仿佛无论我展开什么攻势,他都能輕松化解。  “要不,我让你几子?”爷爷温润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让我
期刊
冬日的凛冽寒风终究还是吹倒了外婆,她不得不住进医院。我和母亲去医院看她时,她苍白的脸已经变得红润了。母亲和外婆聊得很开心,见此,我便独自走了出去。  无意中我走到了重症病房。那里面的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或闭眼,或瞪着干涩无神的眼睛望着天花板。他们无一不是骨瘦如柴,两颊深深地凹陷,灰白的肤色透不出一丝生机与活力,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只有仪器的滴滴声,我感到一阵心惊。  我匆匆走着,终于在一间病房里看
期刊
韩国女性导演郑在恩,这也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她并不是一位高产的导演,至今不过留下了三部长篇作品。其中,2001年的《猫样少女》是郑在恩从艺术学校毕业后拍摄的长篇处女作。  作品讲述了无话不谈的五个女高中生,毕业后没有上大学,在看重学历的韩国各自选择面对残酷社会的过程。五人中,父母离异的慧珠在证券公司打杂,梦想可以成为职业女性;父母双亡,想成为绘画设计师却找不到工作的智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个似乎
期刊
张淑英看了一眼墙上的钟,10点10分了,一秒不差,两根针像张开的翅膀向上扬着。  课间休息了。  她放下报纸,慢慢站起来,走进卫生间解了个手,一层层整理好衣服,系好裤子。然后洗手,她从来不用洗手液,只用药皂。洗干净后走进客厅,用茶壶里的凉开水和热水瓶里的水,兑出一杯大概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喝掉。再然后走到门边,贴着门缝儿,倾听。今天气温有些低,防盗门微凉,不过耳朵原本很凉,还算和谐。  外面一点
期刊
住野夜的《胰脏物语》一书曾被翻拍成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在充盈着泪水与感动的影片结束后,我翻开了这本书,读完后不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十余岁的年纪罹患难以疗愈的疾病,是否是一种真正的不幸?  我想我会给予否定的回答。即便会失去未来几十余年的人生,但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其实是幸运的。她有支持她的家庭,有与她长期相伴的挚友,也有素不相识之人赠予她最大的善意,支撑着她将想要完成的事情一一达成。  故事从男
期刊
记得有一期兰姐推荐过果麦的《给孩子读诗》,那本书从选诗到书本的装帧都透着一种天真童稚的味道,很适合小学、初中的同学阅读。本期兰姐要推薦由诗人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它更适合初高中生读,尤其是曾被2019年山东省高考模拟题那首《刈禾女之歌》“惊吓过”的同学,更适合拿这本诗集来练练手。  可以说在现代文阅读板块,现代诗的读懂门槛比小说和散文都高。很多同学常常拿着一首现代诗束手无策。之所以会看不懂,最
期刊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在转发一条唐朝的锦鲤。  君不见,板凳十年冷,寒窗十年苦;千军帐前羽扇纶巾,君不见,二十年来《六韬》不易。哪里有什么东风之便?一千五百年前赤壁那场漫天战火,不过是上天给勤奋刻苦的少年周瑜的一点小奖励。换句话说,好运只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现代人对锦鲤的热衷,对好运的崇拜,实则是一种焦虑的体现:担心忍让之后换不回理解,担心努力之后换不来结果,担心被“
期刊
我听过一个很短却很经典的寓言故事:一个人遇到了上帝,上帝看在他辛勤劳作的分上,答应实现他一个愿望,无论他想要什么都行。但同时,他的邻居会得到双倍他所得到的东西。这个人一开始很开心,但转念一想:如果他要一个大房子,那他旁边的邻居就会有两倍他那么大的房子;如果他要一台跑车,邻居便会有两台。他思索良久,说道:上帝,请你让我失去一条腿吧!这个故事讲的是人们的嫉妒心,也是资源分布不均将“双赢”生生变为“双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