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像机不再孤独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的北京,寒风刺骨。在我们工作室所处的望京地区,冷的似乎不仅是气候,还有那些遭遇金融海啸冲击而倒闭的韩国超市、韩国餐馆。在小区广场扎堆晒太阳的韩国妇女不见了踪影,冷清的街道上,偶然走过的韩国人显得忧心忡忡,失去了往日自得的神情。我和我们工作室的摄像王凯军,用刚刚拿到的SonyPMW—EX3摄像机记录着这一切。当时我全然没有料到,这个对于纪录片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下午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昨日期待
  
  在没有使用EX3之前,我对它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是一款可以更换镜头的便携高清设备,关注它的原因则是出于一种对于制作低成本数字电影的偏好。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我初次听到EX3的名字,竟然是在它面世以前。记得当时在Sony PMW—EX1的推广会上,有消息灵通人士曾经提问,可以换镜头的EX3什么时候上市。我当时就想,这款机器出来以后,我一定要找机会使用一下。于是在终于有机会使用这款机器的时候,我一反常态,没有来得及仔细阅读说明书就兴冲冲地提着机器跑了出去。
  
  便捷的素材上载
  
  风依然很冷,我们的拍摄仍在继续。当摄像王凯军醉心于EX3的16:9的可手动操作的专业高清镜头,16:9的高清晰度寻像器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即使在回放时可以瞬间找到我希望看到的画面,我也没有特别清晰地意识到这些以文件形式分类的镜头对于实际编辑操作的意义。在王凯军说EX3的液晶屏是他见过的最清晰的液晶屏时,我还在笑他是技术至上论的典型。然而,当我们结束拍摄后回到工作室,我们的剪辑师用USB连接线把EX3和后期编辑系统连接起来,我们拍摄的素材以文件传输的方式迅速上载到后期编辑系统中的时候,我才真的感觉到了一种震撼。尽管之前也在BIRTV展会上看到过EX3的素材上载,但没有真正进入拍摄,它只是提供给了我一个概念。当我发现,在进行素材上载时,EX3被计算机认定为一个文件读取设备、而我刚刚拍摄的素材也不再需要一比一的时间进行采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传到后期编辑设备中进行编辑,我才清楚意识到我手中的这台摄像机终于告别了它的前辈和同伴相对独立也相对孤独的存在方式,真正地与电脑,与后期剪辑软件无缝隙的融为一体。我们已经悄然迈入了全程数字化的,融摄录编为一体的影像制作的新时代。
  
  
  高画质的影像体验
  
  记得有位大师级的国外摄影师曾经说过:“摄影是升级了的谋杀”。这通常是指照相机和摄像机对被拍摄体所构成的侵略性。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我一直对保护被拍摄者的隐私与拍摄要求之间的矛盾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当我可以充分表现拍摄主体时,我又对图像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完美要求,在很多的DV纪录片展映会上,我都提出过DV纪录片绝不应该是技术粗糙的代名词的观点。所以记得当我看到PMW-EX3的介绍,说它的图像质量可以达到真正的1920x1080有效像素的画质时,曾经非常兴奋,由于它还可以更换镜头,可以进行多种拍摄,所以我曾向我的朋友们宣称:EX3是低成本电影,纪录片的首选机型。但在兴奋之余我还抱有一丝怀疑,毕竟没有真的使用过,到底能不能达到我想象的那种效果还是个未知数。当我亲眼看到我们用这款机器拍摄出来的真的可以用“细腻”来形容的画面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特别是晚上在低照度下拍的镜头终于让我有了电影胶片的感觉。工作室里热爱研究电视技术发展史的剪辑师在兴致勃勃地测试了EX3本身带有的电影伽玛和色彩调节功能之后宣称:属于XDCAM Ex家族的RVIW-EX3真是便携摄像机的一大进步。我听了之后不禁笑了起来,都说视觉艺术是欺骗眼睛的艺术,现在人们的技术手段真的是越来越高明了。
  
  EX3使摄像机不再孤独
  
  我凝视着我手上拿着的薄薄的32GB SxS存储卡,仍惊异于它带给我的全新的感受。我之前不是没有用过带有存储卡的前期设备,但是像这样完全独立的。可以在任何目前流行的带有ExpressCard卡槽的电脑里直接使用,传输速度可以达到800Mbps的存储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不是以熟谙摄像技术见长的导演,但是对于便携高清摄像机的普及,从而打破活动影像记录的专业统治权的影像平民化浪潮却是由衷地欢迎。我本能地意识到,随着ExpressCard 3/4卡和SxS存储卡的普及,当普通人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快速编辑自己刚刚拍到的活动影像时,活动影像记录将完全失去它曾经代表的权威、专业以及由此带来的霸权形象,成为普通人记录现实或者表现生活的方式。就像我们不再需要去照相馆,不再需要专业的照相师傅,而是用我们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就可以照全家福一样。也许我们的照相技术远远比不上那些专业的师傅,但我们自己照出来的全家福,所有的家庭成员脸上的表情可能更自然、更随意更像平时生活中的自己。
  在工作室相对安静的房间里,我对着Sony PMW-EX3摄像机,为我自己拍摄的纪录片配音。我知道过一会儿,我就会在后期编辑设备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听到自己的声音,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会重新再录。明天,我制作的纪录片就会上载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从他们的评论中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们喜欢与否。对于DV爱好者来说,这并不是梦想,而是马上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以专业导演自居的人来说,做到这一步,还需要突破心理上的障碍。当像EX3这样的摄像机不再是孤独的前期设备,不再仅仅是专业人士手中的工具时,当高清设备所体现的不再仅仅是清晰度上的优势,而是意味着摄、录,编可以真正实现无缝衔接的全程数字化的趋势时,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革命已然在我们熟悉的领域悄然进行时,作为一个在这个领域中奋斗的人,是否也能真正与这个时代实现无缝隙对接,并成为数字化时代应付自如的弄潮儿呢?也许,答案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其他文献
根据精神分析和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我们得知,观众看电影,其实就是一种镜像认同、欲望满足和认知升华的过程。而电影是否受观众欢迎,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潜在的观影欲望是否得到了满足。至于电影票房的高低,还和明星号召力、影片宣传所造成的观众期待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无意去探讨电影运作层面的问题,我们只想借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观众的欲望,探讨电影对观众欲望合理的承载方式,以期对大众电影的选题和制作
期刊
一个太悠闲的国度让我们感到心急    也许是我们平时工作节奏太紧张,自从一踏上印尼的土地,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民众生活得太悠闲和散漫,即使你万分紧急,他依旧不紧不慢。面对这么一个太悠闲的国度里的民众,我们很多时候心里感到非常着急却也没有办法。  刚抵达雅加达机场,我就第一次感觉到印尼人的悠闲和散漫。我们着急办转机手续,可机场值班人员都不紧不慢,一个多小时才把手续办好。等办好手续往登
期刊
一    1977年,乔治·卢卡斯拍摄了《星球大战》。1982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了《外星人》,他们很快将技术主义电影发展为一种主流商业电影,1980年,马丁·斯科塞拍摄了《愤怒的公牛》,影片在艺术与大众找到了合适的立足点,对好莱坞主流电影进行了现代化的推进。八十年代,随着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伍迪艾伦、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人诸神归位,七十年代十年的“新好莱坞”走到了一个阶段的终
期刊
一直以来磁带在拍摄中的存储环节一直占据着主流位置,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向专业AV领域的全面渗透,基于IT技术的计算机平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基于磁带的线性工作流程难以适应高效率、低成本的制作要求,因而无带化存储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块,而AVCHD则能将这个数值精细到4×4,灵活结合多种像素大小的配置,根据相邻帧的关系进行帧间补偿,这样即使拍摄运动中的物体,AVCCAM系列高清摄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政府部门配备的办公设备进一步升级,便携DV摄像机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办公用品,正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到政府各个部门。政府部门拥有一台或几台专业便携DV摄像机的情况已经比较普及,以交通系统为例,局级机关配一台专业便携DV,下面各执法大队、每个执法中队配备小型民用DV机已是十分常见。浙江省兰溪市交通局配备的这些DV机在交通形象宣传和行政执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生了积极的正
期刊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将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标清到高清的过渡进程中,整个行业酬将获得发展。数码影像产业发展到今天,更多、更新、更高品质的影像产品不仅仅在影视领域等得以广泛应用,很多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也获益于影像生产力的推动。在新的背景下,我们既关注新技术、高画质、IT化为行业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也在关注广大行业用户该如何适应这样的过渡?如何尽快打通高清链路,使手中的设备能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带着
期刊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数码影像技术已经渗透到工业、军事、医疗、婚庆等诸多域,影像在警法系统中的应用也大范围开展起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影像与警法结合起来也必然有其独特之处,那么警法系统的影像有什么特点?影像会在警法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摄像机在警察手里将成为怎样的武器?我们特意邀请我们的老朋友山东省公安厅宣传科的赵良为我们介绍了他携DV“作战”的新警察故事。    小机器有大作为
期刊
想象中的南极应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因为有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拍摄经历,也认为可可西里的地形地貌和气侯环境和南极应该差不多,所以我们决定仍然携带两台性能相对可靠的索尼HDV高清一体机HVR-ZIC上南极,加上DV时代的支持,又给我们增加了一台最新款的索尼HVR-Z5C试用,我们信心满满。  刚拿到Z5C时,猛一看像兄弟俩,长的没有太大区别,仔细看又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技术人员告诉我这是ZIC
期刊
如果新媒体在某些方面被看作是传统媒体的延续,实际上它的影响力还没有整体超越旧媒体。客观上,媒体类型的丰富和微内容的大量聚集为人们带来了更为多样、更为主动和更为方便的选择。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我们理应对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回想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广播诞生和30年代电视的诞生,新型电子媒体的相继出现还能给人们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探讨、着迷或批判。相比之下,在当今的数字技术和
期刊
2009年1月21日    昨天当我们抵达百内国家地质公园,刚刚展开科学考察时,突然接到南极长城站的通知,要求我们今天早上8点前必须赶到机场,否则正在缓慢移动的气旋可能导致我们的飞机在南极无法起飞和降落。蓬塔是智利最南部的城市,这个机场也是蓬塔唯一一个机场,世界各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的物资及日常补给,都是从这里运抵南极的。  南极探秘之旅科考队抵达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给长城站装载补给物资,再过几天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