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赏析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艺术歌曲源远流长,在多年发展中创作出大量优秀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便是其中之一.该歌曲由刘聪作曲,樊孝斌作词,创作于2000年,歌曲核心思想为环保,以鸟儿视角侧面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生态的破坏,告诫人们应关注、保护自然环境,拥有极强现实意义.歌曲中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蕴含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色,对中国近现代声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特色,并探讨相关演唱技巧,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打击弦乐器,相传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有广东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等.经过四百多年的岁月沉淀,扬琴音乐兼收并蓄,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如采用藏族民歌音调和踢踏舞的节奏特点而创作的《拉萨行》,采用湘鄂边界土家族民歌音调和摆手舞的节奏特点创作的《土家摆手舞曲》,还有以江西民歌和采茶戏曲牌为素材创编的《映山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点,而这些扬琴作品又在这些民族风情中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将《土家摆手舞曲》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从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演变,承载了太多形式的变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我国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者们,在历年的研究中,致力于抢救和保护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甚至是挖掘藏于民间深处的音乐事象.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田野考察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者多用文字记录音乐事象,影像部分并没有得到专业的学习和训练.音乐影像志以“声音景观”的形式将传统音乐文化展现到大众面前,如何将“音乐影像民族志”中的专业化理念与实践注入到学科的发展当中,与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文章比较分析了肖邦幻想曲-《f小调幻想曲》(OP.49)演奏版本,从肖邦演奏家简述、演奏家概述及演奏版本,详述了乐曲演奏速度比较、触键与演绎风格、踏板,进行了有意义的学术探讨.
小提琴是西方著名乐器,传入中国后,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中国人会演奏,更需要利用小提琴来表现民族音乐,并通过小提琴让世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我国的小提琴事业正在向民族方向迈进.现今有许多作曲家开始创作拥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小提琴曲.著名作曲家陈钢,早在1959年就和何占豪合作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小提琴来表现古代爱情故事,此后陈钢还创作了“红色小提琴”系列,《王昭君》等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小提琴曲,为我国小提琴民族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秋鸿》是我国古代著名琴曲,自明始600多年来,关于作者是谁一直未有定论.本文试图通过《秋鸿》作品本身,从它的情感内容、曲意、标题、唱词,特别是音乐的地域特色、音乐语汇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去挖掘出可能证实作者身份的线索与理由.
淮海戏是流传于苏北淮海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传统的淮海戏在传承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对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造成较大的阻碍.本文首先对淮海戏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阐述了淮海戏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并分析了其发展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选取莫扎特德语歌剧《魔笛》(Die Zauberfl?te)中的经典唱段《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该曲中的母体节奏特征及母体与三种变体之间的关联与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德语歌词词义加以详细说明,以此阐释《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中节奏在推进剧情人物塑造时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
玛祖卡舞曲源于波兰一种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其节拍特点突出,曲目多为不同种类的三拍子组成,音乐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波兰乡土的音乐文化.玛祖卡音乐舞蹈艺术至今仍被运用于各式各样的音乐创作之中,如众多的芭蕾舞或舞剧中经常会出现玛祖卡的元素,而玛祖卡舞曲最为经典的运用当属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所创作的五十余首巴祖卡钢琴曲.本文将以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为研究对象,从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四首曲目的音乐风格出发,结合演奏实践论述演奏时的技巧运用.
本文以《宋会要辑稿》乐五中相关内容“新声《鸡叫子》一曲不足登大雅之堂”的文献材料为出发点,从《鸡叫子》一曲来源、词曲及意象、身份转化机制等方面辨析宋初教坊“禁新声”与“用新声”原因等其他问题.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的音乐、技法等内容做一定分析,以期对莫扎特本人以及关于他小提琴的音乐创作有最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