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着斑激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恶性细胞行为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m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

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7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FAK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FAK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建立FAK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FAK KD组和shRNA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癌旁组织FAK蛋白表达水平(154.23±23.09)明显低于肿瘤组织(351.2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2.11±0.29)明显高于FAK KD组(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33.48±5.91)个]明显高于FAK KD组[(59.87±5.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9,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5.62±6.08)%]明显高于FAK KD组[(53.1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9.71±18.32)个]明显高于FAK KD组[(81.58±8.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0,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28±0.25)明显高于FAK KD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0.84±0.18、0.96±0.20)明显低于FAK KD组(1.79±0.23、2.3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4.318,P<0.05)。

结论

FA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其他文献
期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患者个人及社会危害巨大。肺康复(PR)作为目前最具成本效益的COPD治疗策略之一,有助于减少COPD患者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还能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以及有部分患者不愿或不能外出进行PR治疗,故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进行PR训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基于家庭能开展的物理康复疗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居家环境下实施COPD康复治疗提供选
有两组计算题,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印象很深——  计算题一:1的365次方等于l,1.01的365次方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等于0.03,其中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天的努力,1.01表示每天多做0.01,0.99代表每天少做0.01。  这是一个“努力公式”,说的是:如果你我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365天后,就会增长到37.8,你我的进步远远大于“1”;如果你我原地
期刊
别小看一盒清凉油,它除了提神止痒,还有不少其他用处.rn治疗蛰伤不少人都有过被蜂蚁蛰的经历,那种滋味,想来就心有余悸.蚂蜂、蚊子等虫子的一般蛰、叮伤,把清凉油涂在被叮咬
期刊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的特点,可能导致运动、语言、情绪、认知等功能的障碍,任一种功能障碍均可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中。本文就近年来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以期为音乐疗法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认知功能障碍可出现在多种脑组织相关疾病中,临床上常用药物或结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前庭康复通常是用来改善患者平衡及眩晕症状的疗法。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从研究现状、治疗方式、训练方案等方面阐述前庭康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的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收治的接受LPD且围手术期资料完整的40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217例,女性183例,年龄[M(QR)]为58(53)岁(范围:26~93岁),体重指数为(23.0±2.7)kg/m2(范围:19.4~27.1 kg/m2)
脑水肿是脑损伤后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之一。最新研究认为脑损伤后不同类型的脑水肿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将脑水肿分为细胞性水肿、离子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转换。各种不同离子通道、转运体及水通道蛋白在不同类型脑水肿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对上述不同类型脑水肿形成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深刻理解上述机制对于指导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生肌调节因子是肌细胞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不仅在肌肉的发育、发生中发挥着作用,在指导肌卫星细胞特化、骨骼肌再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研究者们对这些因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它们的功能存在重叠,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生肌调节因子的分子结构为基础,对其在肌肉发育发生、控制卫星细胞功能和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干预(包括基础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rTMS治疗(磁刺激频率包括1 Hz、5 Hz),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假r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