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恺:今年过年去新西兰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年春节,魏恺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南半球的新西兰老家。除了看望家人之外,这一家人打算在新西兰享受一下夏季,“爬山、划船,有很多好玩的。”魏恺满脸的期待
  
  来自南半球的新西兰人魏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整整17年。
  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北京办事处的这位总经理,已在中国娶妻生子。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里,每一年的春节、圣诞节都是非常重要家庭节日。
  
  春节更像一个狂欢节
  
  魏恺毕业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音乐硕士学位,而真正开始令他对中国产生兴趣的,也是源于音乐。
  在新西兰读书时,魏恺的音乐教授是当地著名的作曲家,1988年时,这位作曲家曾经带领一个摄像组在中国的贵州拍摄了一部反映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电影。
  “贵州的少数民族音乐是很有特色的,那里的少数民族数量也很多,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受到影响的魏恺早已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如数家珍。
  1990年,准备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魏恺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第二年,他就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专业课程。
  对于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魏恺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他和几名北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去了大理,对当地过年的情景,魏恺的印象只有四个字:热闹极了。
  他们租了一处民居住下,“我就记得当时那段时间一到晚上,所有的人都在放鞭炮。那几天根本睡不着觉,鞭炮一直在响。”魏恺说,后来他才知道,在中国文化里,放鞭炮并不仅仅是为了庆贺新年,也是为了避邪。
  大理作为当时知名的旅游城市,在春节期间,饭馆、酒吧都通宵营业,就像过狂欢节。魏恺回忆他们一群留学生“玩得特别疯狂”。
  而魏恺记忆中最为温馨的中国春节则是在北京。在新西兰读书时,魏恺就认识了一个在当地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到北京之后,他被这个朋友邀请到家里过春节。
  “他的父母、哥哥和嫂子,还有我的同学和我,一共6个人。”魏恺还记得,那个朋友的家不是很大,但是当时聚在一起的感觉却很温暖。
  当时初到中国的魏恺,汉语还并不流利,因此他更多的是听别人讲话,当然,他也有动手的时候,那就是包饺子,“他们包饺子用了好几种馅,做得都特别好,不过我做得很烂。”魏恺像个孩子般笑着说,“我记得我们吃了好几个小时的年夜饭,后来都吃撑了。”
  那一次,是魏恺头一回在北京人家里过春节。中国人的热情与好客让魏恺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独特的节日氛围,像音乐一样,让他为之着迷。
  
  享受夏天的圣诞节
  
  1992年,获得了英联邦奖学金的魏恺,放弃了到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的机会,决定留在北京。此后,他在中国英国商会担任了5年的执行董事,后来又去了一家美国传媒公司担任部门经理。
  2002年,本想回新西兰的魏恺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凯旋公关大中华区的总裁朱伟基。“我觉得这家公司还蛮不错的,回去和我的妻子商量了之后,决定再留下来工作几年。”魏恺说,没想到自己一做就是5年。
  凯旋公关每年都会在圣诞节和春节之间给员工开一个庆祝派对,“因为我们公司主要是给其他企业做活动,如果是我们内部搞活动,就需要找一个相对不是很忙的时间。”魏恺说。
  去年,凯旋公关的新年派对安排在一家泰国餐馆里,活动自然是热闹非凡,“还有一支菲律宾乐队给我们唱歌。”魏恺对记者说。
  除了与公司员工的新年聚会之外,逢年过节对于魏恺而言,与家人、朋友的团聚自然必不可少。
  魏恺的妻子就是北京人,两人在北京相识后结婚,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圣诞节和春节自然都属于非常重要的节日。
  “我的家庭比较大,我有三个兄弟,我父母也分别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所以每当圣诞节我们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会有二三十人。”魏恺说,由于新西兰在圣诞节时正好是夏天,所以他们所有人会在户外烧烤,做很多美味的佳肴。
  魏恺曾两次带着妻子回新西兰过圣诞节。那里的季节正好和北京相反。魏恺父母的家很大,他们一家人在外面的大花园里烧烤,孩子们就在外面跑来跑去,场面热闹而温馨。
  魏恺一家人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在圣诞节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去教堂。“我还是合唱团的一员,每到平安夜,我们全家就到教堂做弥撒。”魏恺说,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有时会在家中自己过圣诞节,有时会把朋友们请到家中来,或者他们去朋友家里聚会。
  刚刚过去的2006年圣诞节,魏恺和妻子参加了一个好友的家庭聚会。20多个朋友,一边品尝着主人提供的各式甜点,一边喝着红酒。“圣诞节有很多非常好听的歌曲,”魏恺说,在钢琴的伴奏下,他们一直歌唱到半夜。
  现在,魏恺已经完全适应了在北京的生活,他说尤其喜欢妻子烧的菜。“她做的西餐很不错,烤鳗鱼、咖喱饭都很好吃。中国菜也很可口,我最喜欢吃她做的红烧肉。”魏恺对吃已经很有研究了,“我的口味偏辣一点,所以我很喜欢川菜和湘菜,云南菜也比较喜欢。”
  猪年春节,魏恺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南半球的新西兰老家度过。除了看望家人之外,这一家人打算在新西兰享受一下夏季,“爬山、划船,有很多好玩的呢。”魏恺满脸的期待。
其他文献
以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了Dy~(3+),Cr~(3+)共掺杂ZnGa_2O_4的小尺寸、近红外长余辉纳米粒子(PLNPs)。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锌的比例和共掺杂稀土离子Dy~(3+)等措施,不仅提高了P
最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势单力薄,无力抵挡腐败势力对自己合法利益的侵犯,无力为自己争取公平公正的公共政策,所以,他们的营商环境往往最糟糕    你可以不喜欢企业因循的中国式增长的草率路径,你可以叹息中国的商人们的坏品味,也可以怀疑国企、民企和外企缺乏社会责任感、满足于弱肉强食的显规则……但是,即使是这样,你还是会发现,过去29年来的社会变迁,绕不开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行为,在犬儒主义地发
期刊
中国正在崛起,但正值少年的中国,离“壮年中国”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征程要走    这不是一种被记录片《大国的崛起》所煽起的情绪。  大概还在5年以前,中国国内的各种财经管理论坛上,“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及“制造业升级换代”等话题盘桓了好长时间。不仅是中国的企业家,而是外资的采购商、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更深切地对中国产品产生热切、喜爱而又嫉妒、不安的复杂情绪。一方面,他们欢欣地迎接中国的质优价廉产品,另
期刊
砌石拱坝因其自身优势在我国中小型拱坝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材料特性使得坝体防渗至关重要,在已建的砌石拱坝中防渗大多采用混凝土心墙,因此,对砌石拱坝中的心墙这一防渗结构
期刊
期刊
由于过去曾经长期在香港工作过,因此,对于香港和内地两地的差异,毛凯琳有很深的体会。今年过年她也入乡随俗,查了一下自己猪年的运程,“他们说我猪年不是很好,要离开现在的地方。但是我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毛凯琳若无其事地说    毛凯琳曾经从事过导游、记者、公关,甚至自己开过公司,作过老板,现在她的最新身份是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的中国总监。  这位北欧的女性与中国的缘分似乎是早已注定的,自从1980年第一次
期刊
英国人商强说,今年的春节计划,还是打算在北京呆着,和家人去逛庙会    在中外运-敦豪(DHL)中国总部那栋不起眼的四层小矮楼里,立着两尊兵马俑的雕像,这也是商强三年前对北京公司的第一印象。  很多欧洲人会使用兵马俑描述古代中国的印象,在中外运-敦豪董事副总经理商强看来,现代的中国,一般让人联想起上海,但他觉得,“兵马俑仍然是中国最好的象征。而DHL作为跨国公司,兵马俑也是DHL中国最好的象征。”
期刊
老板过年    春节是中国的大节,对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外国职业经理人来说,“过年”的意义,除了放大假之外,更是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融入中国文化的最好机会和最直接、最鲜活的体验。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的必经阶段,而只有真正融入了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才是跨国企业的成功文化。因此,“过年”,对跨国公司老板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入乡随俗,更是一个文化的沟通与交融的过程。  2006年春节,我们遴选了12位中国
期刊
第一次在中国过年,第一次听到那么响的鞭炮,“当时感觉整个上海就像是要爆炸了。除夕之夜,夏建安会一直到凌晨才上床,十几年来,他已养成了每年要守夜的习惯    身材高大、外表和善,这是上海德国中心总经理夏建安给人的第一印象。  其实,这位德国人还会说地道的上海话,并且有一个漂亮的中国妻子、习惯吃中国饭菜、习惯中国所有的传统风俗。夏建安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中国的新春佳节。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