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挑战分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学生就业、校企合作、学生心理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应加快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和专业调整,开辟校企合作新路,把握危机中的机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等职业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010-02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国际经济仍处在困境之中。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那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否会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呢?分析挑战,寻找对策,把握机遇,促进发展,是高职院校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
  
  困难与挑战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陷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负向影响的恶性循环,市场迅速萎缩,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价格普遍大幅度下降。这一状况也导致我国的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一些技术含量低、市场单一、价格竞争型、劳动密集型、出口依赖型企业受到剧烈冲击,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乃至外资企业订单明显不足,生产下滑,以至于出现了减产、停产、减员现象。因此,从2008年10月份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快速下滑,10月份为84万,到12月份已下降到38万。2009年1~2月份城镇新增劳动力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现象,但目前仍有1100万进城农民工没有找到工作,而企业岗位流失又比较严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测显示,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约有40%的企业出现了岗位的净减,整个企业在增减相抵后岗位净减达5%左右,以此推算,全国大约失去工作岗位300万。加上人们对不确定预期的谨慎态度,很多企业在生产扩容、用工招聘等方面更加保守,这对用人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同时,由于去年高校毕业生多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加上2008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从2002年到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在急剧增加,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却一直偏低,2003年约55%,2006年达62.5%,200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虽然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还是制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全局问题。而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艰难对原本就业率偏低的高职高专学生则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校企合作更加艰难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经济萎缩严重,很多企业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不得不缩减开支、减薪减员地过紧日子。因此,导致有些企业与高职院校“订单培养”计划难以延续,企业奖学金、奖教金、帮困金出现告急,甚至有些合作共建项目也暂时搁浅。另外,一些企业由于开工不足,所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岗位也明显减少。有些企业相关人员变动与流失,给原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兼职教师等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目前正处在比较艰难的时刻。
   学生心理压力加剧金融危机不仅给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而且还引起人们心理压力和负面预期加剧。在“2009年苏州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7万学子追逐9400多个工作岗位,本科生争抢“营业员”等现象比比皆是,还有应聘者向企业提出“零”要求就业诉求,……这让不少高职学生感到竞争太激烈,顿时心灰意冷,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精神健康问题加剧。
  
  机遇与对策
  
  经济危机是经济被迫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具有破坏性,但另一方面也是风险释放、孕育产生新机遇的过程。历史上,每次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都有一次快速发展过程,世界上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都是利用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期进行产业革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在下一轮经济复苏中占得先机,率先赢得发展。这也是符合经济运行“兴起—发展—危机—萧条”的周期性理论。而经济兴起与发展要有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大批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空间。当前,面对危机,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自救,在产品规格、品种组合、经营模式、经营范围、品牌特色、空白填补、边缘市场开拓、员工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国家也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各级政府都在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的举措。当然,目前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经济危机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在当前困难形势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企业携起手来,共渡难关。因此,高职院校要正视危机,自省自警;抓住机遇,自立自强;关心企业,互助互帮;携手共进,同创明日辉煌。
   内涵发展是关键最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占普通高校数的61%,当年招生299万人、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但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任重道远。虽然从2006年起国家启动了“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等440个专业点建设,以期建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这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快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实施以来,成效非常显著。但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还有千余所高职院校同样要把办学思想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要在人才规格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要做到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接轨、实训场地与工厂车间相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
   质量提高是根本在经济危机状态下,企业一线员工最易受到影响,而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一线工作。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人才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住脚跟、获得发展、彰显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会极力保护和挽留生产一线上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关键技能和职业素养。只有职业技能提高了,才可能使无业者有业;也只有职业素养提高了,才可能使有业者乐业。当前,高职院校应该借经济危机考量之际,静心反思自身的课程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教师质量、科研质量等质量体系架构和质量保障系统,潜心谋划人力资源、机制等质量提升路径,开展创业、创新、创优质量行动工程,一心一意谋求学生质量和办学效益最大化。
  专业调整须跟进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直接表象是消费需求下降引发企业产能过剩、生产不足、企业退市、员工失业。但实际上,多余产能主要是科技含量不高的落后工艺与产品,失业员工主体是技能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岗位需要的粗放型劳动者。而危机过后的产业升级换代与产业革命,需要大批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岗位的技能型人才。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既是应对当前经济危机又是着眼于未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远近结合的战略规划,对产业领域的调整和振兴做出了具体部署。同时,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到2010年年底预算投入4万亿资金兴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等重大项目。针对这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重点,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改革,压缩或取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设置。例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建设,加强国际物流、保税物流、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这就需要认真分析物流产业链上的人才需求标准,找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定位。这既是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价值所在,也是赢得发展的大好机遇。
   校企合作要创新路当前,金融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也给企业带来很多警示。一个企业如果长期固守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忙于眼前的订单和利润,缺乏产品更新、市场拓展和人才储备,那么,在危机来临或变革转型时期,其抵御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必将显得缺乏。所以,很多企业还是把眼前的困难期作为企业的休整期,苦练内功,强化管理,组织员工培训;企业经营者也在努力转变观念,打造品牌,做出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努力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经营模式和经营形态,寻找新的生长点。高职院校要在企业危难之时显真情,主动与企业合作策划员工技能培训方案,为企业提供培训场地和师资,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将企业的一些技术骨干暂借到学校开展技术研发,既充实学校师资队伍,也为企业留住人才;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设备开展实训、实习、研发工作;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及时与企业共商学生顶岗实习方式,力求减轻企业过重负担等。只要校企双方本着诚心实意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愿望,共同谋划美好合作前景,一定能突破制约,开拓出新的合作路径。
   危机中有破有立,危机中有危有机。高等职业教育要审时度势,择机而立;知己知彼,化危为机。当务之急是增强坚定信心,多凝聚优势和合力,多跟踪市场和信息,多分析挑战和机遇,多创造路径和契机。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在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的特别致辞.(2009年1月28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9/content_10731826.htm.
  [2]朱新武.从结构问题到总量问题——
  对2008年经济走势的回顾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思考[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2005sbnjjsp/t20090226_t20090
  226_402540705.htm.
  [3]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15/info1228282811502315.htm.
  [4]钟艳华.社会转型期的就业危机与职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9,(1).
  [5]印久青.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中国机遇”[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reldetail.jsp?docid=402538657http://www.stats.gov.cn/was40/reldetail.jsp?docid
  =402538657.
  [6]“这是一个机会”——金融危机环
  境下的高职教育走向[N].光明日报,2009-
  01-13.
  
  作者简介:
  桂德怀(1970—),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产业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在报刊、影视、电子出版物等多种媒体交互作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图书出版业仍然在各种媒体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影响日趋广泛,并且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被我国
摘要:三维动画课程是动漫专业、多媒体专业、游戏制作专业、影视广告专业的核心软件课程。高职院校应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能力导向;三维动画;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12-02    动画产业以计算机数码技术为支撑,涵盖了影视动画创作、多媒
<正> 近十余年来,人们对突触形态学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富有成效的新阶段,对突触超微结构的认识程度已有了新的进展。打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从而对突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带来了某些新的认识,对神经突触和神经冲动的传递观念将会带来某些修正和补充。本文试就突触有关几个形态学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突触的形态类型
我们已跨进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
提出用数字示波器对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微弱光电信号直接做数据采集,实现对噪声光背景下日光灯的闪烁频率的检测,实验结果准确、简单易行。
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器件能进行无源无线通信,为微间隙等特殊环境下物理量的测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延迟线的接触应力传感器。围
针对传统指纹定位方法中高定位精度依赖于高参考点密度、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声音位置指纹定位方法。基于声音位置的聚类算法首先被用来构建位置指纹数据库,
《苏联运动医学现状》是国家体委科教司提供的苏联国立中央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波波夫教授、莫斯科州立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格拉耶夫斯卡娅教授去年五月来华讲学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专题。本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苏联运动医学多年来的成就,颇有参考价值。我刊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讲学的专题报告,以飨读者。
<正> 皮划艇运动属周期性竞技体育项目。多年来,人们常在比赛中统计划距、桨频等数据,作为判断或分析竞赛成绩的依据。现就我们积累的资料,对皮划艇运动划距和桨频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旨在促进皮划艇运动的科学训练。
"双证书"制是提高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中职护理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对中职护理学生实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