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预处理方式对酸豆乳品质特性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热预处理方式对酸豆乳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持续加热(Continuous heating soymilk,CHS)和热磨浆(Heat soymilk,HS)2种工艺制备豆乳,温度115℃下灭菌10,15,20 min后发酵、后熟得到酸豆乳.在感官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酵期间和后熟酸豆乳的pH、酸度、活菌数、持水性、粘度、色度和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HS处理酸豆乳凝乳均一稳定、紧密不分层、无乳清析出、酸甜可口、发酵香味浓郁、无豆腥味、酸度适中,总体接受度好;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质构指标表明,CHS处理酸豆乳发酵过程中,在1~6h内的pH显著低于HS处理,到9 h时2种酸豆乳的pH趋于一致;后熟8 d内CHS和HS酸豆乳的pH变化不显著;酸度变化与pH变化趋势一致;CHS处理酸豆乳持水性和粘度均低于HS处理;发酵6 h时,2种豆乳活菌数基本保持在7.2×107~7.9×107 CFU/mL,之后基本保持不变;后熟过程中不同处理方式的活菌数基本无明显变化,CHS处理的黏性和粘结性优于HS处理.说明磨浆时热预处理工艺直接影响酸豆乳品质特性,持续加热磨浆显著提高酸豆乳的品质.
其他文献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是细胞抗氧化防御中的重要酶之一,植物受到各种环境胁迫时,在调节活性氧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玉米APX基因家族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从玉米自交系B73中成功克隆得到ZmAPX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了 ZmAPX2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并预测了 ZmAPX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构建p3301-ZmAPX2-Bar表达载体.结果表明:玉米APX2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均呈上调表达,在PEG6000干旱胁迫24 h时,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为对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内源性抑制剂,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对PAI-1及其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PAI-1可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指标.大量证据表明,其在动静脉血栓、出血异常、细胞侵袭、
为分离克隆大豆抗旱功能重要基因,前期运用RNA-Seq技术对M18苗期根系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筛选与苗期大豆根系生长发育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选取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克隆,提取M18叶片基因组,设计引物,得到目标片段,命名为GmERF10.为了解GmERF10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软件对GmERF10的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同物种及不同物种间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基因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GmERF10为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的亲水性蛋白.GmERF10含有38
为评价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对温室草莓上蚜虫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草莓光合参数的变化,利用吡虫啉和异色瓢虫对春棚中草莓上蚜虫进行防控,分析草莓叶片光合反应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防治对温室内草莓上的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处理后第1天,防治效果达到86.61%,显著高于异色瓢虫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5 d后,2种防治方式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且处理10d,2种防治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对草莓蚜虫进行2种防治处理后,其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升高,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异色瓢虫
以七叶苷显色反应筛选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菌株为基础,从90余大型真菌菌种中筛选出1株生长速度及菌丝状态较好,且可以有效转化葛根素的大型真菌菌株(编号1924),并鉴定确认该菌株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Polyporus submelanopus),得到了较纯的粉末状葛根素转化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该转化产物为3\'-羟基葛根素.该转化产物对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呈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和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且在相同给药剂量下,转化产物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总抗氧化能力都高于葛根素.在0~1
以6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研究其生物质炭制备工艺及结构特征,并探究炭化物用于土壤改良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生物质炭制备工艺,结合比表面积、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产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分别优化得到6种低温生物质炭的制备工艺,其得率大小排列顺序:玉米芯(36.10%)>玉米秸秆(34.73%)>瓜子壳(34.07%)>菇渣(33.89%)>杨树枝条(32.28%)>大豆秸秆(28.16%);杨树炭、菇渣炭、大豆秸秆炭中灰分含量较大,田间持水量较高,且表面富含多种离子,表明其保水保肥性能较
以不同质量浓度L-肉碱[0(ck),50,100,200 mg/L]在不同时间(6,24,96 h)强化异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144h,研究L-肉碱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脂肪酸组成及相关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强化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4 h时添加100mg/L肉碱强化处理组种群密度最大,为3.083×107/mL,是起始浓度的6.17倍,同时样品收获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
为研究FSP27基因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在军牧一号白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siRNA-717沉默FSP27.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使用油红O染色试验检测,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结果表明:猪脂肪细胞中转染 siRNA-FSP27后,PCNA,cyclin D2和 cyclin E2的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P2、C/EBPα、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油红O检测结果显示脂滴显著降低;
为探讨梅河大米产地确证因子与产地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梅河大米及其对应根际稻土矿物元素含量和产地环境因子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法(RDA),对梅河大米矿物元素含量与根际稻土、环境因子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稻土矿物元素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产地环境的纬度、经度、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和年均温度对土壤中各矿物元素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纬度、经度、年均温度和有机质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壤酸碱度;稻土的矿物元素中,受产地环境因子影响最高的为Na、Cu、Fe、K,最小的为Mn、Pb、Cd.RDA1和R
为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差异性代谢物质.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将培养至6h(A1组)、12 h(A2组)和24 h(A3组)的植物乳酸杆菌代谢产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A1组相比,A2组D-(-)-Lactic acid、Glycerol、Glycine、Phenylalanine 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Alpha-D-Glucopyranose、D-Glu-cose、d-Mannose、Glutamic acid、D-(-)-Fructose、D-Allofuran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