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以来,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在必修课、选修课之外,还精心选编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这套读本既相对独立,自成格局,又与必修课教科书参照呼应,如果能用心细致地阅读,必然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思考空间,陶冶审美情操,升华人生境界。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这套读本的使用率之低出人意料。很多学校的老师对读本不作要求,学生对读本不予重视,相当一部分读本被当成废纸,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作为一个在教学岗位上工作近30年的语文教师,我真心希望“语文读本”要真的“读”起来。
  一、语文读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高中语文读本是学生增长人文知识的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既有对青春的歌颂,也有对成长的礼赞;既有对精神家园的寻找,也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既有浓郁诗情的抒发,也有美好爱情的讴歌;既有对科学的崇仰,也有对愚昧的揭露;既有对异地的向往,也有对故乡的思念……以必修一读本“永远的记忆”这个专题为例,《故乡的山梨》《故乡的食物》《故乡的榕树》三篇文章,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浓厚的人文情怀。人在异地,常常怀有对故乡缕缕不绝的浓浓思念,这种思念往往会借助回忆家乡常见的一种食物,村边的一棵树,一条河,也可能是一次庙会,一场秋雨来寄寓。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逝,相反,离开家乡越是久远,记忆反而越深刻,那些人事景物仿佛早已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李辉英的《故乡的山梨》和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都是因为食物而思念故乡的。前者以说明为主,但是却注意笔笔落在特定时期对家乡充满忧伤的怀念之上;而后者则是挖掘记忆深处的关于故乡的各种食物,写得琐细而具体,全文没有一处明点思乡的题意,但是一个人对故乡的食物有这么多这么深的记忆并且描述得如此精细,那行文背后的思乡之情自然也就跃然纸上了。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围绕与树有关的人与事来写,抒情的语调中融入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还有必修一读本“寻找精神家园”专题对精神世界的探觅;必修二读本“热爱生命”专题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禁忌》《记得那年清早》所表达的人民对和平的期待;必修三读本“深情的歌唱”专题对祖国、原野、长城、灵魂的礼赞;必修四读本“扭曲的心”专题对人物心灵世界的解读……如此等等,无不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情怀。若能认真阅读,悉心体悟,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修养当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二、语文读本有丰厚的作文养料
  作文难,难写作,没话写,不会写,是很多高中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少学生甚至一些老师,为了写出自己觉得比较出色的文章,往往要到课外挖空心思地搜觅写作素材,寻找写作资料。其实,如果真的能够好好阅读语文读本,善于融会贯通,善于化用巧用,就能觅得相当丰厚的写作养料。
  一般而言,任何作文都离不开一个根本的命题对象,那就是“人”。从江苏省8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情况看,几乎每年的作文都和“人”密切相关——2004年“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看似说水谈山,实际上,“灵动、沉稳”本来就是主要用于形容人的;2005年“凤头猪肚豹尾”当然不可能真的让学生写凤凰的头、猪的肚子、豹的尾巴,还是跟“人”有扯不脱的关系;2006年“人与路”,直接告诉我们作文考的是人的问题;2007年“怀想天空”,谁怀想?还是人;2008年“好奇心”,谁的好奇心?最熟悉的那肯定是人的好奇心;2009年“品味时尚”,谁的时尚,谁来品味?还用说吗?2010年“绿色生活”,谁来过这样的生活?还是人;2011年“拒绝平庸”,谁拒绝?更是人。所以说高考作文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而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中的很多专题分别是写人生、人性、人情、人道、人伦、人才、人格、人品、人事、人望、人缘、人治的,如果高中学生对这些文本比较熟悉,并且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其中的佳作无疑会给学生提供极其丰厚的滋养。比如,集艺术与科学于一身的达芬奇,跨越百年美丽的居里夫人,带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字方针进入北大的蔡元培,因为一个人(包括他所编辑的刊物)的生命被激活而影响了一个时代的陈独秀,“我愿意是激流”的裴多菲,唱出“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的纳兰性德,“把南非建成彩虹般的国家”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这一切的一切,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足够丰厚的营养,读懂读通,哪里还要抓耳挠腮地为没有东西写而烦恼呢?
  三、语文读本有丰实的写作范例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如果能把这个例子学好了,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语文读本里面,有非常丰实的写作范例,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体悟、领会、参照、摹写。
  当前高中生写作中突出的问题是文体不清,学生的头脑里没有明晰的文体意识,写的文章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往往开头发一通议论,接着写一大段故事,最后再写一段议论文字。其次是认识肤浅,缺乏深度,逻辑性不强,就事论事,思维单一,不能展开横向联想与纵向挖掘;再次是不会构思,文章结构不合理,思路不清晰,信马由缰,东拉西扯;还有语言拉杂,表达啰嗦,一篇文章经不起推敲,真正有用的、能够为证明中心服务的文字太少,文章软塌塌立不起来。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心里没底,不知道怎样写。
  而语文读本里面有很多文章堪称学生写作的鲜活范例,例如必修四读本“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专题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小的是美好的”,从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轰动一时的书《小的是美好的》引入,谈厕所漏水的问题,提出“卫星上天,马桶漏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素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可以归为一个文化问题或文化现象(提出论点),接着加以分析阐述,引申解剖,论述为什么说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只对大事感兴趣,“大”被赋予一种革命化的取向与色彩,而认为“小”是可鄙的、右的、落后的,谁也不想显出“小家子气”,不愿做“小脚女人”;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正面提出:大事和小事是相对而言的,大局和大势是由无数小事造成的,今天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看起来不很重要的“小”事,如基础教育、国民素质、材料、工艺;然后再回到马桶漏水的问题上,指出关键取决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习惯和素质;最后,用一连串的排比增强语势和说服力。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说理也很透彻而平实。这样的写作范例,很适合学生学写、仿写,而且比较容易上手。
其他文献
根据<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实例,对坚持报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进行了论述,并就原材料(含构配件)、工序、转序和隐蔽工程
摘要:实验室具有的资源、功能和实践优势,在学校育人环境中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扩展实验室育人、塑人功能,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和条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室不仅仅是保证和支持学生完成教学实验或者从事科技实践活动的场所,单纯提升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实验室育人运行机制和实验室特有的育人文化氛围与环境,全面发挥
患者女性,25岁,因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持续约一分钟缓解。于3小时后来我院就诊。患者10天前因妊高征孕8个月行人工引产术。术后血压平稳,无任何不适,既往无癫痫
在缺血性脑卒中损害中,病变通常包括缺血较重的中心梗塞病灶和血流量低下的周围区域—即缺血性半暗带区(IschemicPenumbra,IP)。在随后的梗塞病理过程中,如果治疗恰当,IP可完
摘要:本研究将教师的继续学习界定为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培训两方面,并对边疆地区258名中小学教师的继续学习感受及时间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的继续学习是导致教师产生消极感受的重要原因。因此,直面边疆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改进形式主义作风,是边疆地区教师走向专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边疆地区;教师;继续学习  中图分类号:C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
本文就矿井巷道贯通测量高程误差预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对它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试图找出一条在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精度要求条件下 ,尽量减少高程测量中不必要工作量的途径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无骨折不愈合、延
宏观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交通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和意义.
<正>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一个世纪,一所学校,一项特色,一种情怀。  如果要用几句话概括我们学校,这16个字应该是最精炼的了。  我们学校始建于1913年,距今整整百年。百年来,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之间,我们一直坚守着一个办学的理念:给生命以成长的智慧。让学生在有限的基础教育起始阶段,得到无限的智力、体力、能力的扩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为此我们不断地思考着、行进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