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诊断胃癌侵犯深度,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CT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的准确性,方法:3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检查前患者口服饮用水1000ml,先以8mm层厚,间隔平扫,然后就病灶区以4mm层厚,间隔薄层扫描,并同时静脉团注增强,结果:胃癌病灶CT总的检出率94.4%,早期胃癌检出率为50%,中晚期胃癌检出率为100%,CT诊断胃癌侵犯深度,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79.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脉再通后不同时间病变血管对不同剂量P物质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方法: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进行P物质负荷冠脉造影,并与生理盐水和硝酸甘油组对照;采用
用单克隆抗体PC10及抗Pcl-2蛋白对66例鼻咽癌进行回顾性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分级在生存期长短两组之间 差异显著,而在非角化鼻咽癌五型之间地差异。
目的:前瞻性观察妊娠高期单纯疱疹病毒(HSV)垂直传播,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及相应脐血HSVIgM抗体,用PCR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异常生育孕妇外周血及相应流产物HSVDNA,结果:妊娠早,中,晚各期及脐血HSVIgM阳性率分
目的:研究会厌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50例会厌癌的85例颈廓清大块进行了病理连续切片分析,经测量及显微镜观察,数据经X^2检验。结果:会厌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6%(23/50),颈淋巴结
以心肌梗塞电极化原理和生物为理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在以及一壁、下壁及侧壁方面证计测心肌梗塞面积的数学模型。结果,模型法计浊的心肌梗塞面积与实测的
中药抗氟灵对接氟工人抗氟效果的观察李革新刘轩军丁桂英蔺心芳赵巍(预防医学系劳动卫生教研室,沈阳110001)关键词抗氟灵;氟;氟硼酸根;碱性磷酸酶为了防治氟化物对机体的危害,寻求对其有拮
目的:研究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细小病毒B19与异常生育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实验组207例怀孕及有异常妊娠史妇女的血,宫颈分泌物,流产物和羊水中CMV,TO和B19DNA,对照组210例正常孕妇检测宫颈分泌
目的:通过分析人围排卵期卵泡内一氧化氮(NO)水平与卵泡液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雌二醇(E2)、孕酮(P)等卵泡内环境的关系及与血清E2、采卵数间接探讨NO在卵泡发育、排卵中的作用。方法:卵泡液由
将大腿内部皮瓣分为9个区,分别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应用LUZEX-F图像分析仪观察皮瓣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特点,测量各层血管间的网眼密度和网眼面积。并应用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
自1989年Orita等首次报道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以来[1],SSCP技术已成为基因突变筛查的重要检测手段,但是常规操作过程中采用的同位素或银染显影方法给临床实验室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将此技术加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