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喆小胖 奥运冠军卖萌史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屡创佳绩,中国体操男队一直声名在外,期间涌现了许多明星运动员。但大家对冯喆的认识多是通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25岁的冯喆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这一次他不仅跟队友们卫冕男团冠军,还收获了一枚双杠金牌。除此之外,微博里他诙谐风趣的文字,幽默搞笑的段子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博小胖”不胫而走。
  奥运期间冯喆的微博粉丝由100万迅速飙升至300余万,被网友封为“卖萌帝”、“微博萌主”。“冯喆小胖”的超高人气在8月9日体操队凯旋的接机现场可见一斑,冯喆是比较早走出来的队员,他刚一露头,就被等候多时的记者和粉丝冲上去团团围住。等采访、签名、合影后,他足足挤了五分钟才突围出来,手里的鲜花都捧不过来。
  “没想到会这么夸张,超乎想象了!”这种景象着实让小胖一惊。冯喆不讳言以前他曾作为小队员的代表等在机场出口举着旗子,打着横幅迎接胜利过来的师哥们。
  仿佛时空转换,这一次他也成为被众人追逐的明星运动员。
  虽然被追逐的感觉有些辛苦,但也不乏欣慰,大家送了小胖很多礼物,“就听见很多人喊‘小胖,你的芝士蛋糕’!呵呵,后来我的行李车上都没法装东西了。我只好让大家“禁止扑食”!
  这芝士蛋糕可是有来历的。8月7日,冯喆在获得双杠金牌后发了一条微博:15.966分一打出来我就觉得这个分不错!王导激动得说,小胖,真完美!需要一个拥抱,来吧!我说不,王导我要巧克力芝士蛋糕这么长(微博中张开双臂比划)!
  冯喆坦言芝士蛋糕、冰激凌本是他的最爱,但备战奥运,要控制体重,几乎与甜食绝缘。所以在伦敦有一点怀念芝士蛋糕了……结果没想到在机场就收到了那么多的蛋糕。
  好奇冯喆为什么叫小胖,坐在对面的他一点都不胖。五官标致,睫毛很长,鼻梁挺拔,皮肤白皙。
  他说自己小时候比较胖,有点婴儿肥。“体操是自己玩自己的运动,体重增加后会很吃不消,就必须得减肥了。”
  我说“小胖”的称呼很亲切,一下子缩短了跟大家的距离。说到“冯喆小胖”的火爆,他称希望大家看到当代运动员更多的一面,不仅仅是固有印象中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面对突然而至的荣誉和人气,冯喆显得很平静。约他采访的地点在龙潭湖公园,周围的人看到一身休闲装扮的他,没有太多的注目,估计没认出来。这儿离他的训练馆不远,有时早晨教练会带他们来这里跑步,“但今天才感觉这里的景色这么好!”
  与冯喆对话,他的冷幽默不时地表现出来,问他哪来的那些可爱的段子。他说很多是从书上看来的,他从小就喜欢看各种类型的书,尤其爱看《故事会》、《故事大王》等,现在偏爱人物传记,对历史类的书籍也很有兴趣。他最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难怪网友戏称他为德云社体操分社的。
  说到欢乐的源泉,冯喆直言自己是快乐体育的实践者,别看他奥运会期间的微博很搞笑,其实比赛期间心情挺紧张的,只是他更想传递快乐,那些幽默的段子亦是他减压的方式。
  乐观开朗给了冯喆一把保护伞,让他可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能乐观地面对。他说:“在奥运会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成功还是失败,但是我知道无论在比赛中还是生活里不管受到怎样的挫折和磨难!我都希望自己不改变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亦是快乐体育的主旨。
   BQ =《北京青年》周刊F =冯喆
  “烂茄子土豆”一代也有春天
  冯喆对自己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比较满意。更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在预赛不利、决赛逆转,勇夺团体这枚分量最重的金牌。相比于杨威、李小鹏的“钻石一代”,冯喆自诩他这一届体操男团是“烂茄子土豆一代”。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让他备感欣慰。“出发前,我们的目标是先冲击团体金牌!团体冠军拿到后再把自己强项发挥出来!所以拿到两枚金牌,跟之前教练和我的预期一样,觉得特别完美!”
  采访时,冯喆特意把金牌带来,拿出来拍照时他都小心翼翼的,问他重吗?他不失幽默本色,笑言:“太重了。我拿完两快金牌以后,回去都没法睡觉,不知道该放哪儿,放口袋里,枕头底下,还是柜子里呢?现在好了,放一个小盒子里了。”穿着休闲的服装,站在镜头前,他没一分钟正经的。但换上印有中国的运动服,戴着金牌,他脸上的神情马上切换到“很正经”,让人联想起赛场上的他,他称自己就上场时的一分钟正经。队友邹凯爆料冯喆比赛的时候谁都不理,完全进入到自己的世界中。
   BQ:这枚团体金牌的获得实属不易,之前的预赛中国体操队位列第六,当时队里的气氛是不是有些压抑?
  F:我们之前没有想到会这么差!比到第六时确实有点压抑,感觉抬不起头来。尤其当被别人问比得怎么样时,我们都感觉很惭愧。不敢看别人的眼神,吃饭的时候都躲在角落里吃(教练责备你们了吗?)。其实教练承受的压力比我们大很多。说到责备,最多就是王导说了我和邹凯两句!越是大赛教练越怕影响运动员的心态,所以只能说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或者像我这种脸皮厚的!王导说:“你为什么要失败呢?”我就说了一串客观理由,最后黄导一语道破:“你做动作不够狠!”因为黄导经历了很多届奥运会,他看运动员比较准,对运动员非常了解!最后他激我们:“你们都失败成这样了,决赛还有什么负担呢?放开比吧!发挥你们最大的想象力去比!”印象中,黄导是第一次说这种话,因为他觉得我们可能触底了,只有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反弹!
   BQ:看来决赛对你们来说是背水一战!我看你在微博上说去赛场的巴士站上气氛很紧张,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
  F:是的!因为从开幕式之后,每一天都有金牌产生!我们出发的那个时间都是各国的体操运动员,那一刻能感觉到大家都是为自己的团队实现梦想的,在巴士站,大家要么戴着耳机要么不说话,尤其是实力在前八的队伍气氛更紧张!
   BQ:男团决赛你是第一个出场,开个好头很重要。
  F:这种团队比赛我们演练过很多次了,临时换上郭伟阳,我们的节奏刚开始有点被打乱。因为决赛的几个项目我比较熟练,难度也不算太高,我就想我先上了,第一个出场分可能不会很高,但开好头了会给整个团队一种稳定作用(在准备上场前紧张吗?)。 小时候紧张会持续得比较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对体操的了解程度的提高,紧张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也就是进场那一两分钟紧张。一般我们都是提前15分钟进场,在过道上等着,进场的那一瞬间,看到五环赛场,听到观众们的尖叫声,我感觉这个就是我想要的那个舞台!    BQ:你属于人来疯那种吧?!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人越多表演欲越强的比赛型选手;还有一种是平时练得很好但比赛时候发挥一般。
  F:我属于那种比赛发挥型!可能平时训练水平一般,但比赛会高出平时水平。这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吧。
   BQ:听说你平时训练还偷点懒?
  F:大家可能对偷懒的定义不太一样。我再解释一下,体操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偷懒不是说躲在那不练,而是在你有能力范围技术系数情况下,可以少做一到两个。不是说我就躲在那不练或者是跟教练说我今天不想练了。我绝对是体操队练得最晚的,偷懒是偷懒,但是工夫一定要下的。因为很多东西需要花时间去磨,可能要重复一千遍才能掌握。当我每掌握一个技术时我花的时间比别人都多!用王导的话说我是有点小聪明,一个技术动作掌握了就不愿意再去做了。王导就说你给我完成任务,你看又偷懒,你要是按照我规定的做早就是奥运会冠军了。
   BQ:团体决赛你们不负众望,以零失误赢得金牌,当时你们的庆祝方式很有创意啊!
  F:张成龙一落地我就感觉金牌肯定是稳的!大家这几天的这种压抑完全释放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掏出一颗“金星”,五个人组成了“五星红旗”。这是我们之前设计好的,也表现出来了。当时还没反应过来是零失误。后来一冰问“今天谁失误了?”大家一总结说都没有失误。一冰说比2008年发挥得还要好一点。我说,我们这“烂土豆茄子”一代也有发挥好的时候!杨威、李小鹏们的“钻石一代”拿到奥运男团冠军是众望所归。我们跟他们还是有落差,不说别的,从气势上就输给别人了!感觉像7个小矮人在寻找白雪公主,底气不足!所以索性给自己定位放低一点,用更多的努力和拼搏得到金牌!
   BQ: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金牌,站在领奖台上,心情一定很特别。
  F:确实,金牌挂到脖子上的这种感觉是我好早好早就渴望的。所以站在奖台上的那一瞬间,有点像做梦,努力四年就为了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艰苦备战的四年确实很磨炼人的意志。之前我想过我拿了奥运会冠军的梦想后要做些什么,之前做了很多的准备,要拿的姿势啊,要说的话啊或者是激动情绪会是什么样的,当我真正拿到奥运冠军以后,我只是吐了口气!我感觉只是把之前训练的压力和不爽全都释放出来了!
  为陈一冰心痛为滕海滨惋惜
  可谓一波三折。在单项吊环决赛中陈一冰没有拿到他退役前最后一次的奥运金牌,但他的表现很完美,明显能看出裁判的打分不公。当时新闻和网络上很多人在声援陈一冰。问冯喆作为队友如何安慰陈一冰的?他坦言大家看到这个结果都挺心痛的!但当时也不知该跟他说什么,再见到陈一冰是第二天早上七点。他正准备去比赛,听见刚刚醒来的陈一冰大吼一声“我的金牌呢?!”然后又无声地躺下去了!“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和对金牌的渴望!我跟张成龙刚开始也不敢说过多的话,只能安慰他。一冰则转过来宽慰我们说,没准今天你们会好一点,我就这样了,给大家提个醒!”说起这些及前不久因伤临时退出奥运会的好兄弟滕海滨,冯喆的眼圈红了。
   BQ:所以你说体操比赛不仅要赢得观众也要赢得裁判!
  F:是,以前我认为在比赛当中赢得观众赢得大家的赞赏应该是体操运动员的最好表现吧!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单杠决赛中,涅莫夫几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但最后成绩只有9.725分。全场观众起立并持续发出10余分钟的嘘声表示不满,比赛几乎中断,最后裁判改判。这就是观众对运动员的一种认可,虽然丢掉金牌却赢得世界!
   BQ:看到赛后接受采访时陈一冰哭得很伤心,还有一张他亲吻器械的照片,让人看了也很心痛……
  F:一般运动员亲吻器械都有“我是王者”的意味,这一次他说这是“吻别了”。二十七八岁了,身上有很多伤,最后一次奥运会拿个第二,这种遗憾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BQ:得到这枚个人金牌站在领奖台上与之前获得团体冠军时的心情有些许不同吗?
  F:还是不同,团体比赛大家并肩作战,更放得开。自己去比容不得一点失误,团队比赛稍微有失误队友还有机会替你补救!但单项比赛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BQ: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收获两枚金牌,大家都说你很幸运。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也走得比较艰辛吧,像 2008年奥运会没有获得入选资格,对你打击就很大吧?
  F:2008年的经历似乎无法回忆,在家里比赛,没有机会参与,我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那一年有两件事最难受:一是奥运会落选;二是买的哈根达斯冰激凌掉在地上,这两次哭得都挺伤心的!(当着大家面哭还是自己躲在角落里哭?)角落里吧,冰激凌掉地上是当着大家面哭的!没有入选在心里哭的,更多的是激励自己!因为2012年赛制会变,由6个人变成5个人,2008年我当了第7人,2012年我还要当第6人?跌倒一次再跌倒就有点傻了!
   BQ:你和滕海滨是对手,但又惺惺相惜,更加难能可贵
  F:因为我们是一个队的,如果一个人练的话也许练练就不练了,但是有一个对手在那,他练两次,我就想比他练得更多,这样有助于互相提高。教练组也觉得这样的训练曾激励我们互相较量。所以说我们俩又是对手又是队友!相互竞争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氛围!这也是中国体操队的传统。我跟海滨相互很了解,我们一直在往共同的目标前进,之前在北爱尔兰训练时,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海滨说“我小臂有点痛!”就在比赛前三天吧,他的伤势实在太严重了,小臂肿得特别大,而且颜色都变了,没办法才换掉他。我非常理解他那时的感受,一下子就空落落的。之前他一直咬牙坚持着,所以真的很惋惜。
  编排教练默认女友
  虽然比赛气氛紧张,但“冯喆小胖”的微博很欢乐。他的微博很少写训练和比赛,“老写这些多累啊!我不想把自己的痛苦、难受发在微博上。痛苦谁都有,何苦让喜欢、关注你的人来看你的痛苦和抱怨”。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念头,他马上就用快乐调整自己,在他看来用开心把不开心压过去!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减压!   他在微博里经常跟教练和队友互动,更多的人在这里认识了严肃不失活泼的王导。最近,大家又在微博里寻到她女朋友的影子。本次采访说起这个话题时,冯喆大方默认已有女友,对方不是同行,两人目前相处很好。“享受体育,享受人生!享受奥运,才能调整状态,迎接第二天的挑战!”冯喆如是说。
   BQ:经常在你的微博里读到王导,你也经常编排他的段子,他是个很严肃的人吗?
  F:他以前是一个特别严谨、不开玩笑、说一不二的教练员吧。给人感觉就是特别压抑,后来他还带我和一冰,我们就跟他谈条件,说王导咱们这么训练太压抑了,对你也不好,也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当2006年一冰拿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王导就慢慢开始变化了,更融入我们,后来训练前开玩笑的时候也多了一点,他说毕竟你们现在大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梦想你们会努力的!最夸张的一次是我在训练时跟他说,别跟我讲笑话等我训练完了你再讲。王导经常挤兑我,哎呀,怎么难堪就怎么挤兑,比如他说你腿短还领个那么难看的裤子!我说,王导你的裤子也有号吧,虽然你穿L号的可你不能说S号的就丑吧, 哈哈。
   BQ:他也说过训练有助于长个吧?
  F:他说你好好练还能长个,他一直告诉我23蹿一蹿,结果一点没蹿,我那时还告诉他23时别让我练那种压着身高的动作,他说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练!待我24岁时才反应过来,王导你不是不让我练吗,他却说没事明年不练,我说我都24了……
   BQ:你跟王导的关系亦师亦友,也有家长的感觉吧?
  F:对,王导管训练管生活,管我房间的卫生,反正生活一切细节他都管!(他管你找女朋友吗?)他曾经说等你拿了世界冠军之后再找女朋友吧,现在以事业为重!以前我回四川老家比赛,他说我想把你带成世界冠军,你现在什么都不是我都没有脸回你们四川老家,你也没脸回家,他就这么告诉我的!虽然老不回家很想家,但是没拿到世界冠军之前我真的没有回家!每次回去都在宾馆跟父母见面,没有回家过!2008年拿了世界冠军之后我才在家安安心心呆了三天!我请王导来家做客,他则给我定了新目标,说你不拿奥运冠军,我还是没脸去你家!我说王导你那个脸也太高贵了,哈哈!(现在拿了奥运冠军,他又定新目标了吗?)他定了,他开始定去四川什么地方旅游了!
   BQ:拿了奥运冠军他还不让你找女朋友吗?其实你已经有了是吗?
  F:现在队里不像以前那么保守了,思维发生了改变,这一点上没有太多的限制,也是一种进步吧!以前女运动员年龄偏小,男运动员大了也就十九二十岁。现在的运动员很多都二十八九岁了,如果没有女朋友多少让人觉得有点问题,时代不一样了,观念也该有所不同。我现在25岁了,该有女朋友了(在网上看到照片,她挺漂亮的……)。
  嗯,挺好的!找女朋友不求找漂亮的就是找适合自己的(一般运动员都找同行,容易互相理解,她跟你不是同行?)。她不是,都是运动员估计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多是训练的辛苦,不是同行,话题会互补些。
  偶然结缘体操 9岁确立目标
  这次冯喆的父母也去了伦敦,但他和父母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每到冯喆比赛时,父母都在现场为他加油。“我一进赛场就看见他们了,举着一面国旗特别显眼。”很多运动员一般不太想让家人来现场看比赛,怕分心,也担心父母紧张。问冯喆紧张吗?他一脸轻松道:“我感觉谁来看我都一样,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因为别人看你就紧张。这不是一个优秀运动员要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运动员肯定也不成熟!”但他不否认妈妈很紧张,比赛结束后妈妈打电话跟他说看得心惊胆战。
   BQ:得了两枚金牌父母有什么祝贺吗?
  F:他们就在赛场上欢呼吧,赛后打电话告诉我,我们先去购物了。哈哈,根本没把我当回事!其实他们能来伦敦,在奥运赛场看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一年与父母能见几次?)。今年春节他们来北京跟我一起呆了5天!在伦敦见了一面,这次回来又见了一面!今年算是次数多的,加起来有10天,在2008年之前,一年也就见一天到两天吧!
   BQ:我想他们在开始让你练体操时,可能就做好了聚少离多的准备。
  F:他们最初也没想我能成奥运冠军,只是希望有人管管我,小时候我特别调皮,在幼儿园只要有犯错误的,我父母就被叫到!所以他们就想把我送到体操队,想着那里有教练看着你,当然最主要是他们也管不了我。没想到,后来我去了专业队,再后来又被选送到国家队,那时他们才意识到该对未来有个目标。而我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时,是我有一次比赛拿了好多铜牌,我就感觉应该能拿到世界冠军吧!那时我才9岁。
   BQ:在你的体操生涯中哪个阶段最失意,如何度过的?
  F:2011年的日本东京第43届体操世界锦标赛,双杠只得了第七名,这次失败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那段时间特别低迷!
  还是王导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不自信到伦敦来干什么?队里开会能够用你这是为什么?肯定是你双杠具备了一定实力!绝对是能够冲击金牌的!后来慢慢建立了自信发挥也越来越稳定。
   BQ:2016年奥运会还会参加吗?
  F:目前先休息休息吧!我们“80后”这一代赶上了各种不好,努力了四年却赶上一届最差的奥运会!心里不免有一点不爽!就想去看看2016年奥运会会比伦敦好多少!好去比较一下!
其他文献
2012伦敦奥运会落下了帷幕。宝马作为伦敦奥组委的顶级赞助商,当然无时无刻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他车企也不甘示弱,不能成为顶级赞助商,就寻求赞助国家队的机会。但是,做奥运会国家队的赞助商并不是一种押宝行为,企业更看重的是奥运会对品牌的提升。  品牌营销做的是形象,攻的是人心,这就要考验企业是否能准确地将品牌内涵和体育精神相结合?是否用心体会受众们的想法?在某个时刻,你有没有为这些汽车品牌而心动呢? 
期刊
对话  我的建议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无奈中坚持梦想。  ——李书福  我打球的风格不是哈佛风格,我个人就喜欢把头低下来。  ——林书豪  一个是久坐冷板凳的高智商球员,一个是胸怀抱负的民营创业者。两位微访谈篮球赛中的选手,都曾经经历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然而,机会终究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无论是赛场上带领球队力挽狂澜的林书豪,还是在品牌和产品上越发强大的沃尔沃,二者在内在的精神气质上有着惊人的
期刊
好动项目的运动员喜欢跑车的比较多,而体操这种属于静态运动的就喜欢SUV。 ——邢傲伟    如果说上届北京奥运会刮来了一阵“中国风”,那么这次的伦敦奥运会则带来的是“英伦风”。英国车当然是“英伦风”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前奥运冠军邢傲伟说他自己就喜欢英国车的严谨和绅士。  不管是开幕式还是闭幕式,伦敦都在用最英伦的方式表达自己。英国人保守、传统却又不缺
期刊
生活应是一次意在当下的散步,而非一场贪婪的追逐  生活在世界上,首先要进行自我价值的定位,不攀比别人,不苛求自己。惟快乐的生活才是人生在世的终极目的,工作只是生活的手段;这种快乐无关社会、他人、财富、地位,而取决于是否深刻理解自我,能否正确地构建生活的坐标。我们的坐标不应偏离生活本身。面对生活的态度,应是轻松的,享受的;生活应是一次意在当下的散步,而非一场贪婪的追逐。面对自己,应当真实坦诚,扪心自
期刊
“快时尚”的步速让追求时尚的我们不敢丝毫懈怠,快马加鞭只为追上时尚的步伐。看似是走在时尚最前沿,过了一把时尚先锋的瘾,却殊不知这其实只是“快时尚”给你下的一剂迷幻药!“慢”下来则是另一种让自己置身潮流浪尖儿的方式。面对“快时尚”像快餐一样只能盲目解饱,而失去了营养及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慢”下来以不变应万变。“慢”并不是让时间停止甚至退后,而是以静制动,在放松的状态下享受时尚带来的幸福感。轻松舒服的
期刊
相比于单调惟一的风格,人们似乎更钟爱混搭出来的双重风格。即使同件衬衫或是同一款裙子,不同的视角也可以混搭出只属于自我的风格,避免了撞衫的窘迫。繁复累赘的混搭风格已不再是炙手可热的潮流风向标,取而代之的是运动混搭风。Marc Jacobs的运动风、Givenchy的运动混搭系列,以及Jeremy Scott、Stella McCartney先后与Adidas合作的时尚运动系列……在厌倦了紧身衣的束缚
期刊
二十年前门庭冷落、风雨飘摇,二十年后门庭若市、水涨船高,这话说的是北京的话剧舞台,近年来着实热闹非凡。纷繁的盛景中,孟京辉的团队更是格外抢眼:  作为导演的他二十年来打造的经典名剧可以两位数计、商业戏剧更是有如流水线生产遍地开花;  内有娇妻剧作家廖一梅压寨、外有史航等众多知名编剧固定合作;  幕后有金牌制作人戈大力纵横捭阖规划市场格局与经营模式;  台前曾以新人姿态推出过徐静蕾、胡军、郭涛、陈建
期刊
BQ=《北京青年》周刊   D =段奕宏  段奕宏,出生于1973年5月16日,演员。199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2009年签约华谊兄弟。早期多活跃于话剧舞台,代表作品是孟京辉导演的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2007年因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袁朗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其后带给观众的如《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2012年,段奕宏将带给观众《一九四
期刊
“就要和我的战车上赛道了,加油!也祝各位好运!”4月29日早晨8点51分,@张冉naomi用自己的iPhone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彼时,她正在“上赛道”准备奥迪R8 LMS CUP的首秀。而之后,随着她个人微博上地址的更迭,她在珠海站拿到了季军,现在又去往鄂尔多斯参加第三站比赛。  这位来自北京的80后女车手在机械轰鸣、荷尔蒙肆意的运动赛事中显得很出挑。后驱大马力对车手的体能和反应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期刊
本土日化产品匆匆“改嫁”后也未见得能逃脱困境,不少“改嫁”品牌在被收购后或是被外资同类品牌所取代,或是被“雪藏”,少数品牌即使还在市场上“抛头露面”,也很难迎来“第二春”。  强生要收购嗳呵?  传闻既出,哗然一片。身为专业的母婴用品生产和销售商,嗳呵是否将成为下一个“大宝”?收购是否是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的最终出路?这成了本土日化企业的发展悬念。  论及出身,2006年嗳呵由丁家宜前销售总监刘晓坤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