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关键能力是指专业能力以外的通用能力,即专业迁移能力。现代学徒制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育教学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制度。将关键能力培养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分析英国关键能力的培养,提出将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联系起来、遵循学工结合的培养方式、开发合理的关键能力指标体系等现代学徒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关键能力;英国;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44-02
   现代学徒制在教育教学领域属于十分重要的教育制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学徒的在岗培训与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它既可以通过对师傅操作的观摩使技术传承下去,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技术本领。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重视职业能力培养,但不重视关键能力,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是高考,职业院校的“指挥棒”是职业技能大赛。所以在职业学校中,大家都重视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得不到重视,有些普通文化课可有可无,课时随意删减,忽视了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现代学徒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
   一、概念界定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关于学徒制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里面有工匠收纳养子以传授技艺的规定。[1]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延续与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学习方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是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企业直接就业,而传统学徒制培养的学徒仅仅是掌握师傅所教授的内容完成相关的培训工作。在学习知识方面,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传统学徒制中的学徒学习主要是进行显性知识的学习,即观摩师傅的操作。在学习成果评价标准方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顺利通过国家相关考试,而传统学徒制只能通过学徒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判断。
   (二)关键能力的内涵
   現代学徒制着力于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原来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是某一个职业岗位所特有而其他职业岗位所没有的能力。如果只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培养某一个职业岗位所特有的能力,一旦以后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职业院校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后续发展的这种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所谓关键技能到底包括哪些?哪些能力属于关键能力?在现代学徒制也有强调,也是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之一。传统学徒制培养的就是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上的特有技能,比如木工、木匠等,不注重培养核心技能。
   对关键能力的研究、开发,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英国将其表述为核心技能,德国将其称为软能力,中国将其表述为普适应能力。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背景和需要,不同的国家对关键能力的定义和解释是不同的,但其基本精神和核心概念是相同的。关键能力不是某一个职业所特有的,而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都很关键的一种能力,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和完整内容的逻辑系统。[2]
   二、英国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英国的关键能力培养体系比较完善。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关键能力的概念就被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英国的关键能力内容
   在1979年继续教育部发布的《选择依据》文件中,首次规定了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有11项,涵盖了阅读和写作、数学和图表等多种能力,之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部分青少年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学习可以终身使用的技能。1982年,继续教育部发布了《基本技能》,描述了关键能力的两个特征:一般性和迁移性。1983 年,继续教育部根据时代特点和两个特性的要求,将关键能力的内容减少为 5 个,即交流能力、数理能力、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1999年,资格与课程当局再一次对关键能力进行了调整,形成目前英国职业教育所规定的关键能力共两级六项:(1)交流;(2)数字应用;(3)信息技术;(4)与他人合作;(5)学习与业绩的自我提高;(6)问题解决。[3]
   (二)英国的关键能力培养
   1.培养过程紧扣资格框架
   英国的关键能力发展以资格框架为指导,并纳入各级各类培训或教育中。[4]例如,英国达德利学院认为,GNVQ通信、数字应用和信息技术三大能力是关键能力的核心。因此,开发并使用了这三种关键能力的培训光盘。在课程安排上,除专业课程外各专业学生每周需要进行3小时的重点能力训练,每次能力训练1小时。
   2.学分与学生自主规划学程
   在QCF中,由资格和课程发展机构开发各种资格要求的学习单元。学生可以登录学习网站,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资质类型,并根据资质类型选择相应的学习单位。学习者可以随时启动学习单元,达到一定的学习时间,通过评估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得学分的不同学习单元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自主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工作场所的培养
   在工作场所,培训人员将关键能力纳入现场培训和发展的总体计划。具体来说,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给他们提供模拟任务。通过岗位和任务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措施
   现代学徒制对传统学徒制加以改造,对学校职业教育也加以改造,传统学徒制是一个师傅带多个学徒;现代学徒制是多个师傅带一个学徒,与企业合作,在整个学徒制中,学校和企业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企业和学校是一体的,在传统课程中,还应适当增加关键能力的培养,在现代学徒制中要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
   (一)将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联系起来
   职业院校应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更需要高质量的道德素质和核心能力,也非常符合现代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和工作。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被纳入专业培训中,学校应该给学生更严格的规则和考试。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企业中学习知识,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实行学习工作交替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关键能力发挥的重要性。其实,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并非一门课程就让学生获得关键能力,而是取决于教学。因此,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结合专业知识和关键能力,打破传统的叙事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进行专门的训练。专项培训是对学生专业水平和关键能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二者均纳入日常教学课程中,确保每门课程都涉及这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跟踪课堂课程内容。
   (二)遵循学工结合的培养方式
   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于它能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实践训练,保证职教生获得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多数教师会把重点放在教材中的案例上,但有些案例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与现代社会联系不大。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更多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带入案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感,用这些更准确的案例支撑,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能力解决问题。其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速度太快反而适得其反。教师必须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开发合理的关键能力指标体系
   我国缺乏通用的关键能力指标体系,难以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关键能力指标体系,包括关键能力的模块、层次等;认证评估方法和认证机构的资质条件应力求使关键能力的抽象培养科学化、具体化,为关键能力的考核和评估提供依据。而制度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对学生核心能力需求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只能在固定的岗位实习,所掌握的技能相对单一,无法更好地发挥综合专业水平。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企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相关规划,严格按照行业需要和专业特点培养人才,匹配更多的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和实训工作;学校还应开设专业基础课,邀请学校教师和企业管理层领导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企业培训中掌握专业知识,获得能力。在企业的实训过程中,通常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讲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操作实验,如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单元操作、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专业实验的分析测试等。
   四、结语
   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企业的要求,关乎着学生个人发展,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核心能力培养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多数职业院校都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立足于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双向培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未来的职业目标。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尽早接触企业岗位,在模拟实习中尽早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盟盟.初谈学徒制的沿革[J].青春岁月,2015(12):199.
   [2]艾兴,王坤.“关键能力”的要义、逻辑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68-74.
   [3]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32-35.
   [4]余慧娟.中英关键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比较[J].职教通讯,2014(22):30-35.
   [5]程永高,赵鑫,陈宁.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3):12-15.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1节电池换26套空调  丁永强是海尔青岛工贸公司的售后服务员,他用1节电池,“换来”了26套空调的订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丁永强接到青岛市四方区一个用户的电话,说自己家里的冰箱不制冷了。于是丁永强到了用户家,经过检查,他发现原来是用户家的电插座电源接口松动了。  于是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丁永强就将问题解决了。接着,他又对用户家里所有的海尔电器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燃气灶也有点问题,
期刊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贵州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并进行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然而,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必然会面临一些困难。以贵阳学院为例,对贵州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团队、授课资源、授课过程和实践基地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贵州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摘 要] 社区积极参与小学教育发展,是实现学校与社区融合的需要,有利于学校—社区的互促共建。调查发现:目前,社区参与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参与不积极、参与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社区可采取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等措施,多角度、多层次、形式多样地参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 社区;小学教育;互促共建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从实用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成熟的教学模式、专业的教研指导、有效的支持服务等几个要素出发,尝试推进“互联网+”个性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个性化”“精准化”的“共享”型网络学习空间,把网校“资源+互动”的优势和“音像+直播”的平台整合起来,实现“内容+形式”融合共生的最大化,助力学校高效英语智慧课堂的落地,实现英语智慧课堂
期刊
[摘 要] 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在校本科生为访谈对象,了解、分析大学生对于“金课”建设的看法。通过编码分析,提取了“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课堂氛围”“课程成绩”和“就业”七个范畴。通过故事线的构建,揭示了大学生心目中“金课”建设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关 键 词] 大学生;扎根理论;“金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校友工作中对校友群体对象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信息工作,有助于高校掌握自己的校友分布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校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C9高校校友群体分布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教育成果,分析研究显示,西安交通大学与C9其他高校,校友的地域、行业、职业等状态分布具有一致性和各校特色。  [关 键 词] C9;校友群体;分布;校友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
期刊
[摘 要] 为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体现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阐述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意义的基础上,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围绕课程体系构建、培养过程实施等方面,探索了“嵌入式”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嵌入式”人才培养;政产学;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新工科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性强、适用范围广,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由于网络工程专业适应的范围广,既可以是计算机体系方面,也可以是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方面,还可以是软件算法方面,而且都要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作为广西地区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依托大湾区IT行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在
期刊
[摘 要] 作为普通省属高校,西安医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除了加大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外,也强化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其中基于教学考虑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从学校导师制培养的顶层设计、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思路等方面进行分享,以期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关 键 词]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期刊
[摘 要] 研究以G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20名教师为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1.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2.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按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本身、工作氛围、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工作强度、工作待遇。3.教龄短、职称低的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针对调查结果,从教师自身、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