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谓哲学既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元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研究者不得不回答的问题。许多哲学家和学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哲学定义,但大部分定义并没有准确刻画出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研究方法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推理过程更加复杂,论证结构更加细腻。随着学科门类的日益细化和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哲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和特殊性的学科。哲学学科的科学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可以千差万别,但研究方法必须科学规范,语言表达必须清楚明晰。哲学学科的特殊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开放性的,一切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但将与自然科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哲学;定义;科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B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2009206
  什么是哲学?许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尤其是哲学家自己。但这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元哲学问题。柏拉图、黑格尔以及诸多哲学家都给出了哲学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并不令人满意[1]。然而,要学习或研究哲学就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为了使问题变得简单与清晰,可以把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转化为下列问题: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哪些研究对象?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的涵义有没有发生变化?哲学与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未来的哲学将是什么样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
  一、诸种哲学定义及其分析
  如果你问不同的哲学家:哲学是什么?他们会从自己的立场给出答案,并辩护自己所从事的哲学研究就是哲学的核心工作。因此,要想给哲学下一个一般的定义是很难的。许多重要的工具书都变得非常聪明,极力避免给哲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例如,德国哲学界权威工具书《哲学史辞典》对哲学的介绍多达297页,依次梳理了历史上不同哲学学派和重要哲学家对哲学的认识,但始终没有给哲学下一个一般性的定义。与之类似,十卷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没有给哲学下定义,只是介绍了世界上的主要哲学流派[2]。的确,不下定义可以省掉不少麻烦,但何谓哲学这一问题并没有消失。
  哲学研究聚焦困难问题,而何谓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困难问题,所以哲学研究者或哲学家不会放弃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发表看法的机会。例如,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认为,哲学是一种极其抽象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黑格尔主义者认为哲学是对“绝对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认识。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是对存在者的存在状态的认识。语言哲学家认为哲学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活动。
  早在20世纪初,胡适和冯友兰在引用西方哲学概念确立中国哲学学科的时候,就对哲学做了极为宽泛的理解。胡适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哲学”[4]。而冯友兰指出,“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5]。此外,许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认为,哲学是对宇宙和人生根本问题的回答,即对性与天道的把握。
  显然,上述观点各不相同,如果单看一个定义,似乎还能明白哲学大概是什么样的学问。但综合起来看就糊涂了,因为这些定义给人的感觉就是哲学什么都研究。实际上,什么都研究的学科可能什么都研究不透,或者说研究什么都不行。对于何谓哲学,近年来有一些学者专门做了分析和回答。那么,他们的观点是否体现了哲学概念的发展历程,是否反映了当前哲学界的研究现状,是否科学展望了哲学发展的趋势?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它们逐一作细致的分析。
  干春松认为,哲学超越常识,回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关于善恶、正义、幸福等常识不能回答的问题。哲学赋予人类生活以意义,帮助人们确立了宇宙中的位置。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哲学关注的问题一般是难以回答的,甚至不知道是怎么提出来的。此外,哲学不像科学以新的发现取代旧的发现,而是不断提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而且,这些新角度要以旧的方法或角度为参照[6]。在笔者看来,干春松没有给哲学直接下定义,而是指出了哲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回答与人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方面提出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不知道是如何提出来的。实际上,很多学科都具有这样的任务,仅仅以提出问题和回答与人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来界定哲学就难以使其与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区别开来。
  在《何谓哲学?》一文中,潘德荣梳理了自古希腊以来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过程。他认为哲学定义虽然难下,但“我们可以大而化之地说,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形而上学,所关注的乃是形而上的——根源性、终极性、普遍性的——东西”[2]。潘德荣承认,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进一步来说,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定义根本就不存在,要想了解什么是哲学,只能通过了解哲学的功能、哲学探索的方式以及哲学和哲学史所研究的问题间接得到答案。笔者认为,将传统哲学的本质视为形而上学是不准确的,17世纪之后,西方哲学研究依次出现了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形而上学的研究随之处于次要位置。此外,虽然哲学定义很难下,但并不意味着不能下。哲学的功能和探索方式并不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问题极为庞杂,通过研究对象也难以将哲学与物理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区别开来。
  此外,陈修斋主张“哲学无定论”,具体来说就是,“事实上不仅对于哲学的定义无定论,对于哲学是否应有或能有公认定义问题无定论,对于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也都无定论。我认为,无定论正是哲学的本性,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的。如果一旦有了定论,则它就是科学问题,而原本并不是或不再是哲学问题了”[7]。笔者认为,如果坚持彻底的无定论,那么哲学将成为一门混乱不堪的学科,因为各种“伪哲学”可以滥竽充数,甚至自称为真正的哲学。同时,由于哲学研究的问题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因此,哲学将成为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学科。显然,这样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实际上,许多哲学问题是有答案的,而且哲学也能给出答案。此外,陈修斋的“哲学无定论”作为一种定论与其自身是相矛盾的。对此,有学者早就指出来了[8]。   高捍东等人认为,虽然哲学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总有一些线索可以把握哲学的内涵。例如,研究哲学的人不应该是玩弄晦涩概念、制造思维混乱的能手,而是思想深邃、眼光犀利、善于批判和理性思维的理论研究者。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恰是精神世界的内容,是人们普遍坚持的各种法则或根据,是带有决定性和根本性的观念系统。哲学虽然以精神世界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但哲学研究本身不能脱离人类的现实生活。相反,哲学研究立足于实践活动,通过改造人自身来实现对世界合乎理性的改造。哲学惯于在无用处探究意义,在无疑处提出疑问,在确信处展开质疑,于安静处发出异响,哲学往往在没有答案的问题上下功夫,从无确定性的宏观高度透视分析问题的实质,哲学惯于在人类思维的极限处发出出乎意料的断言。哲学最突出的内在特征就是分析和批判,哲学质疑的不是稀松平常的问题,而是与时代精神有关的问题。按照哲学的上述特征,高捍东认为,可以给哲学下这样一个定义,哲学是担当社会责任和道义的哲学家立足新的现实,吸收新的认知成果,根据新的价值取向审视和批判人们普遍接受的各种观念系统,然后利用新观念系统更新旧观念系统,从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认识能力的纯粹思辨活动及其理论成果[9]。
  高捍东等人罗列了一堆哲学特征,但绝大多数不是哲学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其他学科也具有这些特征。例如,并不是只有哲学研究才以精神世界的内容为研究对象,此外,心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也把精神世界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都采用分析和批判的研究方法,都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都追逐着令人惊奇的新成果、新发现。此外,高捍东等人给出的哲学定义也不准确,原因有三:首先,哲学应该担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道义?对此,高文没有给出说明。其次,人们普遍接受的各种观念系统涉及很多学科和领域。哲学家不可能对所有的观念都展开批判。最后,哲学的确可以提高认识能力,但能否利用新观念系统更新旧观念系统以及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答案因人而异。实际上,哲学没有这么艰巨的道德责任,也很难完全改变人们普遍接受的各种观念系统,至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更是高估了哲学的应用价值。
  俞吾金指出,要从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所包含的内容上给它下一个公认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指出,现在普遍使用的哲学概念来自于西方,然而,西方哲学却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物。这是因为西方哲学史包含着许多观点不同甚至对立的哲学流派。既有经验主义,又有先验主义;既有实在论,又有反实在论;既有理性主义,又有非理性主义;既有体系主义,又有反体系主义。不同流派的哲学家试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什么是哲学”给出回答,那么,哪一个回答才是真正的哲学定义呢?显然,这是一个聚讼不已的问题。大家争来辩去,最后将使哲学成为一团模糊不清、毫无确定性的学说集合。俞吾金认为,如果我们按照罗素的思路,将哲学限定在一边是科学,一边是宗教和艺术之间的区域,那么哲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就明确下来了[10]。
  的确,要从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所包含的内容给哲学下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难,但俞吾金将哲学限定在科学、宗教和艺术之间的作法并没有给哲学实质性的说明。因为现在出现了很多具体哲学,例如,数学哲学、物理哲学、生物哲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那么,这些具体哲学研究什么样的对象呢?显然不会是处于科学、宗教和艺术之间的内容。此外,有些哲学研究对象与科学、宗教学、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存在交叉或重叠。例如,身心关系问题就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存在紧密联系,认识论研究的对象与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存在重叠,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些本身就是宗教学研究的对象。如果按照俞吾金的定义,这些具体学科和交叉领域的哲学研究就不包含在哲学范围之内。显然,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也说明俞吾金给哲学下的定义并不准确。
  二、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
  既然哲学的定义如此繁多,是不是意味着哲学有许多种呢?有人主张哲学可以有很多种,而且不同哲学之间存在家族相似性[11]。还有人认为存在一般性的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地区性哲学是世界哲学的特殊表现[12]。在笔者看来,哲学只有一种,那就是从古希腊延续下来的哲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研究方法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推理过程更加复杂、论证结构更加细腻。就拿现代西方哲学来说,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区分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13]。不同地区或民族的哲学,其研究对象可以不同,但研究方法和表述形式应该一致。与此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许多中国的哲学研究者不了解已经成熟且普遍使用的语言分析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甚至排斥和无视这些方法,一头钻进故纸堆或用一大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概念编织思想体系,进行自言自语的哲学研究。这样的研究活动毫无意义和价值,甚至根本就不是哲学研究。
  进一步来说,哲学应该成为一门科学,虽然它与自然科学存在较大差别,但可以像经济学、管理学一样成为更加规范、更具科学性的一门学问[14]。哲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而是要时刻关注本研究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继承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要采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切实推进哲学研究向前发展。哲学研究不应是原地踏步,更不能退到以前(不管是回到古希腊抑或先秦)。需要指出的是,哲学研究有时需要回溯到历史上的问题和学说,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发展。
  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哲学研究的领域应该是开放性的,一切有意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只不过随着学科的细化,许多原来的哲学问题交由专门学科进行研究。相比于具体学科,哲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没有优势。因此,哲学退出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有些问题,虽然哲学不能彻底解决,但可以给出自己的回答,从而有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当前,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传统的哲学问题。例如,何物存在的问题、同一性问题、身心关系问题、知识及其辩护问题等。二是新产生的哲学问题。例如,安乐死、堕胎的合法性问题,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等。三是对具体学科的哲学研究。例如,对政治学、法学、数学、物理学的哲学反思等。四是哲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对象。例如,认知哲学、生态哲学、医学伦理学等。其中,交叉领域的哲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15]。   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方法有三:一是掌握关于研究对象的已有成果和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哲学中很多问题古人早就研究过了,现代学者想继续深入研究,如果不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来就发表一堆结论,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研究就是重复研究,甚至还不如前人研究得透彻、深入。因此,追踪学术动态,继承研究成果,是开展哲学研究的第一步。二是进行严格推理。聚焦某一研究对象,对前人的成果和学术动态进行仔细分析,认真梳理他们的论证过程,分析论证的前提、推理过程以及结论当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不足或问题,这一研究对象就还有继续深入的必要。下一步就是设计一个新的论证来反驳或完善前人的结论。当然,新的论证往往并不完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或说明。同时,要预设潜在的批评意见,并逐一给出说明。三是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引入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自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史上争论的许多问题现在都得到自然科学的圆满解答,而且,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哲学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新对象。例如,对心物关系、归纳推理的哲学思考就不能忽视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数理统计、量子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不懂得自然科学就想搞好哲学研究,在以前或许可以,但在21世纪的今天几乎不可能成功。或许有人说,从事古代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人可以不掌握现代科学。是的,研究古代哲学的人可以不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否则仅仅重述古人对世界本源和人生意义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有什么学术意义和价值呢?
  此外,哲学研究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形式。西方学术界为我们从事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术规范、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10]。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哲学没有根本的区别,差异之处就在于各自关注的对象不同、采取的视角不一样。过分强调哲学的特殊性和区域性,恰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此外,要加强学术交流,激发学术研究的灵感和火花。学术交流在研究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领域容易开展,在研究内容不同的领域也可以顺利进行,只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并采用通行的叙述方式。
  在早期哲学研究当中,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同时,还对社会、历史和艺术进行了理性反思。现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小多了,但它不会局限于固定的研究领域。相反,它要不断地审视其他学科、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自己的发展历史。由此可以归纳出哲学的本质,这就是反思批判、重视证据和论证以及真诚地希望人们能按照最佳理由形成自己的各种信念和主张[16]。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的发展前途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之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一方面表现为科学对哲学研究的影响愈来愈深远,很多哲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必须要借助于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一些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提供合理性说明。例如,研究核爆炸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克隆技术会不会挑战甚至破坏人类一贯接受的伦理观念?器官移植会不会改变人的同一性?等等。相对来说,科学对哲学的影响要大于哲学对科学的影响。此外,哲学研究包含许多流派,他们与科学的具体关系也不完全相同。就拿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板块来说,重视人文传统的大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比较疏远,科学对其影响是间接的、微弱的。相反,重视逻辑推理和琐碎问题研究的分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许多分析哲学家就直接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开展哲学研究。例如,使用脑成像技术研究意识与人脑的关系,利用心理学的成果研究情绪、运气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成果研究“他心”问题和身心关系问题。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哲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不断被蚕食。哲学的地位由原来“一切知识的总和”降低为后来的“知识王冠上璀璨的明珠”,现在则成为一门极为普通且被科学不断侵蚀甚至还经常被质疑其合法性的学科。从表面上来看,哲学似乎没有重要地位了,实际上这是哲学回归本位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哲学研究者要理解和接受这个现实,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闭门车,幻想建构一套终极理论体系彻底把握世界的本源和人生的根本意义。对此,恩格斯早就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要求,要它们弄清它们自己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17]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旧的哲学问题有些已经不成为问题了,有些则被自然科学完美解决了,有些交给具体学科比留在哲学营地更合适。由此,哲学存在的合法性也就变得更为突出了。
  无独有偶,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蒯因对知识论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作为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论还将继续存在,只不过以一种新的方式在新环境中存在。具体来说,就是作为心理学或认知科学的一章内容而存在[18]。这是不是意味着作为哲学内容的知识论将不复存在了?答案是否定的,哲学知识论不会消失,因为知识论不仅存在描述性内容,还存在规范性内容,后者是哲学知识论存在的坚实基础。同样,哲学并不会终结,因为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同一性问题、身心问题、因果关系、知识辩护问题等。同时,新的哲学问题不断产生,这为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例如,经济发展与全球正义、核能源与核威胁、工业化与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等。
  哲学是一门古老但又充满活力的学问。哲学之所以古老,就在于人类文明出现不久就产生了哲学。哲学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发展一路走到今天,还将继续走下去。哲学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在于人生和社会充满着矛盾,许多矛盾的化解需要哲学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逐渐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未来,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不同,但研究方法必须科学规范,语言表达必须清楚明晰。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但将与自然科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对于笔者给出的哲学定义,也许有人认为其研究范围太窄,因为它把一些非论证但包含哲理的写作排除在外,把通过理性直觉和顿悟得到的观点视为非法结论。对此,笔者认为,这些非论证的写作、顿悟的观点或许放到文学和宗教学领域更为合适。此外,有人或许会认为,笔者给出的哲学定义过分强调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然而,许多哲学研究尤其是哲学史研究可以不使用科学知识。对此,笔者认为,科学知识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研究者的知识储备,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着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结论的取得。一是直接作为哲学研究的论据或方法。如果说某些哲学研究根本不涉及科学知识,那就说明这样的研究不属于哲学领域或压根就不具备任何学术价值。或许,还有人会对本文提出批评,认为笔者主张哲学研究要通过论证得出结论,但本文通篇没有一个论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于这一批评,笔者认为哲学的定义不是论证的结论,而是在遵从科学研究方法和国际通行学术规范的基础之上,对哲学研究活动进行的客观描述和准确说明。
  参考文献:
  [1]PRIEST G. What is Philosophy?[J]. Philosophy,2006(2):189207.
  [2]潘德荣.何谓哲学?[J].哲学分析,2012(2):146158.
  [3]冯契.哲学大辞典:下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923.
  [4]胡适.中国哲学大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4.
  [6]干春松.哲学是什么?[EB/OL].(20081007)[20150320].http://www.aisixiang.com/data/21222.html.
  [7]陈修斋.陈修斋论哲学与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
  [8]吴根友.简论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1923.
  [9]高捍东,高艳丰.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指向哲学本身的几点“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7131.
  [10]俞吾金.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734.
  [11]程志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辨析[J].文史哲,2007(1):7178.
  [12]赵敦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研究与哲学教育[N].文汇报,20070211(8).
  [13]朱志方.哲学不是哲学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4108.
  [14]黄枬森.也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59.
  [15]BICCHIERI C. Philosophy: What is to be done?[J].Topoi,2006(1):2123.
  [16]WOOD A. Philosophy—what is to be done?[J].Topoi,2006(1):133136.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4.
  [18]QUINE W V. Epistemology Naturalized[G]// SOSA E, KIM J, FANTL J, et al. Epistemology: An Anthology. Columbus: Wiley Blackwell, 2008:528537.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4-1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党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BDJ034)  作者简介:徐仲伟(1951-),男,四川自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等研究;代金平(1964-),男,山东烟台人,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政党政治研究。 
期刊
摘要:  对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评价,已成为中国新文学评价中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仅从传播方式而言,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新时期电影。张艺谋认为第五代导演的成功与新时期的文学繁荣分不开,正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成就了新时期电影。实质上,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历文学现代化洗礼后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然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价值取向的茫
期刊
摘要:  孝道自古具有维护家庭年长者权威和成员间融洽相处的作用,且被认作是“诸德之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伦理基础;因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具有的政治色彩和社会矫正功能自然成为伦理学与政治学关注的对象,但孝道的“弥散性”和“基础性”特点使得它没有局限在某个学科的研究视域之内。近年来,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趋势使得孝道研究的领域和价值诉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孝道,了解孝道态度变迁情况、孝道态度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WYZL201401);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赛珍珠中西文化建设事业研究——赛珍珠与《亚洲》关系考论(2015WY061J);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G467)  作者简介:张媛(1973),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赛珍珠和英美文学研究。  ①关于女性意识的评价,是目前中国学界的主流看法,比如陈敬(《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信、微博、QQ、人人、陌陌等手机App社交软件的普遍应用,“人随网走”已经变为“网随人走”, 移动互联网在深度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生活、交往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恋爱方式,大学生“网恋”已经进入“手机恋”时代。文章通过开放式问卷与封闭式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研究并阐释了具有多媒体性、移动性、交互性、即时性、虚拟性等特征的智能手机以及其给当代大学生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6-04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天津市字母词读音问题研究(TJHY12-025)  作者简介:赵 颖(1960-),女,天津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语篇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单纯从语言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语言模态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出现,而是和图像、声音、动作
期刊
摘 要:《母亲》是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七部作品之一,也是赛珍珠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部。“母亲”的共名身份,是在特定生存环境所编织而就的伦理关系网中确立的;其身份危机与角色冲突导致了一系列伦理困境:“母亲”的生命冲动与生活其间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诚实与谎言、忠诚与背叛、珍视生命与对生命扼杀两难导致的罪与罚的伦理困境,女性身份认同与性别歧视观念的矛盾导致的伦理困境等。赛
期刊
摘要:  电子商务环境中,经营者常利用其与消费者之间的非均衡博弈关系擅自处理后者的个人信息,这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利益,而且阻碍了个人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我国为促使经营者尊重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排他性产权,应强制经营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履行征得消费者许可等义务,进而改变这种不均衡状态。而立法者为了优化规制效果,宜立足于商业伦理与网络治理等因素构筑的特殊国情并重点借鉴欧盟的成例,凭借作为公共选择的立法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业协会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迎来发展的新机遇。然而,行业协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人才严重短缺、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老龄化、流动性大等问题,急需作出理论回答。笔者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考察,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研究此问题的人员参考。  一、重庆市渝中区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重庆市渝中区共有62家行业协会,从业人员共有267名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认识论总是从人与自然的双重角度去考察人类发展历程中的自然环境,并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点解决生态问题。它指出自然史与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以及自然、人和社会实现解放的一致性实现了对科学主义认识论和整体主义认识论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哲学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基于科学的整体主义认识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
期刊